1、如何運用大數據進行校園輿情管理
分析大數據時代,高校如何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輿論引導,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一、微信成為大數據時代高校輿情新寵
網路的發展經歷了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階段。目前,各大高校的輿情宣傳工作主要利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進行。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在高校輿情傳播方面有如下優勢:其一,信息的海量化和多樣化;其二,受眾絕大多數是本校的師生以及部分社會人群,因此輿情引導目標受眾相對固定;其三,發布、接收信息不受時空限制,在時效性上優於紙媒等傳統媒體;其四,微信定向發布可以精準送達目標人群。
二、大數據時代的校報彰顯核心競爭力
雖然微信等新媒體在輿情宣傳中具有明顯的優勢,但也不能取代紙媒等傳統媒體在輿情宣傳中的作用。校報作為一種特殊的高校媒介,是高校輿情宣傳的主流媒體。校報是一面旗幟,用廣闊的視界、專業的角度、理性的思維洞察問題的實質,預見輿情的未來,引領著師生。這是新媒體所缺失、不能彌補的核心競爭力。從信息源來看,新媒體為了體現傳播事件的即時性,往往忽略了對輿情真實性的求證;相反,校報因為其周期性較長,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對內容進行求證,所以其准確性往往更可信。另外,校報是經過擁有專業知識的編輯篩選,以及有一定政治高度的高校黨委層嚴格審查後才印刷發放的,比微信多了一道甚至幾道關卡,減少輿情發生裂變的可能性,對輿情的宣傳更精準,效果更佳。
三、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互動,校際之間協作共享,構建高校輿情大格局
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在高校輿情宣傳引導過程中使用的時間和發揮的作用是有差別的,兩者並不是對立關系,而是需要相互融合互動的。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做好輿論引導的「時、效、度」
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是快餐式和病情式的。這種快餐式和病毒式傳播方式決定了新媒體在初期階段能起到較大的宣傳作用。不管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量多麼的海量,數據的真正價值就像漂浮在海洋中的冰山,第一眼只能看到冰山一角,而絕大部分則隱藏在表面之下。因此,需要校報等紙媒搜集分析新媒體發布的各種信息和多向度的輿情,發揮「過濾器」和「把關人」的作用,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給受眾。因此,高校利用新舊媒體,控制輿情傳播的路徑是:微信等新媒體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遞給師生,校報等傳統媒體則將這些信息進行搜集和分析,鏈接相關內容,找出輿情的發展狀態、原因等因素,預測其發展方向並找到相關的內容傳播給受眾。在這個過程中,校報充當著輿論領袖的作用,它既傳播和接收信息,又擔負著把受眾引導向自己所倡導的主流輿論方向上。由此可見,要想達到最佳的輿情宣傳效果,必須將高校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充分利用起來,讓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達到信息傳播的最佳效果。
2.實現高校間輿情協作共享,構建大數據時代的大輿情格局
高校與高校之間輿情協作共享除了網站可以互訪,互相郵寄校報共閱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這些方式有利於大數據時代輿情引導的協作共享,有利於更好地對負面輿情防微杜漸。然而,我國高校傳統的輿情管理觀念和處理方式是對負面輿情「堵」和「禁」。例如,高校都有自己的貼吧BBS和主頁留言方式等,一旦有不利於學校的言論,他們就會採取刪帖或者封號的方式來進行控制。這種落後的理念和方式越來越不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也嚴重地影響了高校之間的大數據共享。大數據時代,高校應該考慮如何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實現輿情管理的協作創新。筆者認為,只有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實現高校間的輿情協作共享,才能構建大數據時代的大輿情格局,也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各自高校的輿情發展。
如何實現高校間的輿情協作共享?
首先,高校的管理者需轉變觀念,正確面對和處理負面輿情,切勿只報喜不報憂,對負面輿情不只是「堵」和「禁」,而是利用好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及時曝光,積極迅速進行「疏」和「導」;同時,負面輿情出現之後要及時總結經驗,利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進行傳播,廣而告之,並引以為鑒。
其次,高校間應加強輿情管理的交流溝通,分享各自的輿情治理之道,真正做到大數據時代的輿情協作共享機制,構建起大輿情的格局。
2、大數據時代下新媒體廣告有哪些特點
實效性
報紙、雜志的廣告內容基本無法做到實效,除了發行當時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廣告將成為歷史,也無人會關注。而新媒體廣告用戶的主動性,互聯網引擎本身的時間優先性,再經過卓戰科技大數據分析使得新媒體給用戶的信息都是最近的。
轉化率高
轉化率就是從廣告變成成交的幾率,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廣告,連接的是強大的電商平台,迅捷的成交過程,方便得物流過程,還沒等興奮衰減,已經支付完成了。之後就是該受眾會進行更興奮的自我修復過程,分享、朋友圈。
交互性強
與傳統媒體單向發送來等魚上鉤這種模式相比,大數據新媒體使用的是按需要推送,受眾可以通過各種渠道來主動獲取所需的廣告信息。比如說通過引擎搜索來搜尋,手機app來檢索。
便利性且廣告模式靈活
互聯網廣告無處不在,可以在你的手機里,電腦上,接頭的LED大屏幕,地鐵里,只需要打開你手頭上的屏幕,如手機平板電腦等,這些都是隨身而致的。可以通過點擊付費,關注付費,而不是數人流量這種粗獷的方式。
具有精準性
當用戶自己需要某些廣告的時候,卓戰科技大數據下的新媒體會過濾掉許多與搜索內容無關的廣告內容,從而達到由需求帶入廣告的精準性。
3、大數據與新媒體之間又存在著什麼樣的聯系呢?大數據給新媒體帶來了哪些新變化?
大數據之所以可能成為一個時代,在很多程度上是因為這是一個可以由社會各界廣泛參與,八面出擊,處處結果的社會運動,而不僅僅是少數專家學者的研究對象。數據產生於各行各業,這場變革也必將影響到各行各業,因此,機遇也蘊含於各行各業。致力於IT創業的人們緊緊盯著這個市場,洞察著每一個機遇。
數據對於科學進步有推動的作用,而海量數據對數據的分析既帶來了機遇,也構成了新的挑戰。隨著大數據的迅速發展,許多企業開始著手於大數據分析項目。大數據的能量和其為企業帶來的競爭力優勢已經逐漸顯現,現在大數據已經成為商業智能、分析和數據管理市場領域中討論度最高的話題之一,當然也是最熱門的流行語之一。
如果說雲計算主要提供了強大的後台運算能力,對大眾來說,看不見摸不著;那麼大數據卻是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大數據應用隨處可見可感可知。
未來會在內容自動采編、智能個性化推薦、數字化設備皮膚化(可穿戴設備、人體植入式設備...)的基礎上,形成一個跨平台(SEM、展示廣告位、信息流廣告位、訂閱推薦位...)、跨內容形式(文本、流媒體...)、跨交易類型(用戶付費訂閱、用戶付費購買、廣告主付費推廣、平台付費內容采編...)的內容交易所。
4、網路與新媒體技術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哪一個學起來難度更大?
個人認為是數據科學,數據科學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學起來晦澀難懂,且枯燥乏味。並且,你學數據科學很多時候為了做實驗還必須會使用大數據技術和matlab等開發。
5、網路與新媒體和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哪一個更難?
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要更難
網路與新媒體屬於新媒體、營銷運營領域,而大數據技術屬於開發領域,更偏編程。
6、大學理轉文,傳媒專業畢業現在在課外機構的高中語文老師 和新媒體大數據分析師 選哪個?
大學里轉文傳媒專業畢業,現在課外機構的高中語文老師和新媒體大數據分析時師,後者更好。
7、新媒體,大數據跟企業發展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瀉葯!
新媒體(微信,微博等)是互聯網跟實體的一座橋梁,未來社會的形態也是線上線下的聯動。
大數據對於企業的應用,除了內部信息整合,還有外部信息採集。
內部的不說了。
說說外部。
外部來說,就涉及到信息採集,還有採集後的工作,可以成為輿情監測。
論壇、微博、博客、新聞評論作是目前網民在網路上發表個人意見的四大陣地,由於網民的數量龐大,發表信息沒有門檻,相關信息傳播速度極快,其形成的力量對於公司的品牌形象及產品的口碑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采34534533集-
網路上用戶的評論中的贊揚、喜好、抱怨等信息其實蘊含著巨大的商機,它是我們窺探競爭對手產品弱點以及發現新的用戶需求與喜好的豐富來源。這些信息對於公關部門、品牌部門、研發部門深入了解用戶狀態與心理非常有幫助。
網路口碑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現實口碑的一種反映,無論是正面評價還是負面評價都可以被迅速傳播,而其中的負面評價更會被迅速放大。好的口碑傳播可以推動企業的產品銷售,而負面口碑的傳播可以迅速導致企業的危機。
對於一家知名企業,關於網路口碑需要了解以下問題:
用戶意見表達平台中關於自己品牌的言論有哪些?分屬哪些類別?哪些具有重要反饋意義?哪些具有正面價值?哪些具有負面價值?究竟是誰在何時發表的這個意見?有多少人看了這個意見?有多少人回復了這個意見?哪些需要引導?哪些需要應對?哪些需要危機預警?26禁止9盜用0
用戶意見表達平台中關於競爭品牌的言論有哪些?分屬哪些類別?哪些具有重要反饋意義?哪些具有正面價值?哪些具有負面價值?哪些需要利用?
實時收集分類整理用戶的各種評價信息是公司口碑監測的重點。
這就需要信息採集系統和輿情監測系統了。
它們工作原理,或者說解決方案就是這樣的,這一類的系統一般是基於web2db knowlesys這一類的技術,這類技術的特點就有事抓得多同事抓得准,把標題,日期等都抓回來了。
8、大數據輿情監測平台的作用有哪些呢?
互聯網輿情監測分析系統可實現對新聞、論壇、博客、評論、微博、微信、移動客戶端等的全面監測,通過系統預警通知功能,使用戶在第一時間掌握網路輿論動態,並能夠對關注事件或線索進行持續追蹤和多維度分析,輔助用戶全面掌握輿情動態,從而為用戶進行正確輿論引導提供基礎支撐,對應對突發公共事件、全面掌握社情民意起著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