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由雙十一現象看新媒體

由雙十一現象看新媒體

發布時間:2020-09-25 03:58:51

1、電子商務雙十一現象的名詞解釋

雙十一網購狂歡節是指每年11月11日(光棍節)的網路促銷日。在這一天,許多網路商家會進行大規模促銷活動。 在網路直接搜索雙十一就能出來的!

2、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分析雙十一現象

如今的11月11日早已不是幾年前網友用來調侃的「光棍節」。在以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為主力軍,京東、蘇寧易購、當當、亞馬遜等為配角的電商們的大力推廣下,「光棍節」儼然已成為了全民公認的「消費節」。事實上,早在2009年,淘寶就率先發起了所謂的「1111購物狂歡節」,2009年11月11日淘寶網當天的銷售額達到1億元。次年,淘寶延續上一年的營銷方式,在11日當天收獲了9.36億元的銷售額。2011年淘寶和天貓的銷售額再次急劇飆升,達到了53億元,其中天貓33.6億元,淘寶19.4億元。直至2012年,「1111購物狂歡節」又一次刷新了其歷史記錄。據統計至11月12日00:00為止,阿里巴巴集團「雙十一」促銷的總銷售額達到了191億元,其中天貓132億元,淘寶59億元。與去年相比,天貓今年的業績同比增速為292%,而淘寶為204%。「雙十一」當天,支付寶交易筆數超1億筆,最高峰時處理交易數達20.5萬筆/分鍾。這些數據讓人們在乍一眼看到時驚訝得合不攏嘴,而回過頭想想卻又不得不承認,自己也的確曾為這些驕傲的業績作出過小小的貢獻。
「雙十一」現象是營銷學上的一個經典案例,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本文並不是要從營銷學的角度探討阿里巴巴的營銷手段的高明之處,而是試圖運用經濟學原理來簡單分析「雙十一」快遞爆倉的原因所在。

原理一:激勵理論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激勵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懲罰或獎勵的預期。由於理性人通過比較成本與利益做出決策,因此,他們會對激勵做出反應。
利用節日做促銷其實是一個比較老套的營銷手段了。元旦、中秋、國慶、聖誕,只要是個節日,我們都能看到商場里五花八門的打折促銷。但是,「雙十一」促銷之所以比歷史上的任何一個節日促銷都要成功,就是因為電商們不僅僅採用了傳統的價格激勵,還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心理激勵。
首先,別忘了11月11日最原始的意義是光棍節。而這一意義也被精通心理學的營銷者們運用到了促銷理念中。「光棍節,我們除了購物還能做什麼」、「把談戀愛的錢用來給自己買件像樣的衣服」、「趁著還沒有另一半的時候盡情虐待自己的錢包吧」。很多單身的男女們並不是受到價格的吸引,而是被這樣的帶有濃重的惺惺相惜之意的言論給拉到了光棍節的購物大軍中。
另外,大多數的人在決定自己的行為時都有一種從眾心理,即在社會群體的無形壓力下,有意識或無意識地與大多數人保持一致。原本電商們就有一大群忠實的消費群體,即使沒有所謂的「購物狂歡節」,他們也習慣了網上購物。平日常常要買的商品突然間鋪天蓋地地打起了折,這使得他們成為了最先受到激勵的一批人。在他們狀若癲狂的行為的影響下,他們周圍很多原先並不了解這個活動,甚至幾乎從不進行網上購物的人也不知不覺打開網頁,看看是不是真的能「大撈一筆」。

更加重要的是,很多消費者(尤其是女性)在這種強有力的激勵下會失去理性消費的約束,造成大量的過度消費。「光婚節妻子瘋狂消費,導致婚姻危機」,「一女子光混節狂拍一萬多元,用光全部積蓄」。節後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這些案例似乎有點極端,但也證明了,在全民消費的激勵之下,很多人在光棍節當日的消費是超出了自己的預算約束的。

原理二:需求價格彈性
需求定理表明,一種物品的價格下降將使其需求量增加。需求價格彈性則是衡量需求量變動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如果一種物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很大,那麼這種物品的需求就是富有彈性的。
11日當天,很多網店的商品折扣低至五折、三折甚至一折,我們也許會感到疑惑:他們真的能賺錢嗎?還是不惜虧本也要隨促銷的大流?當運用需求價格彈性這一工具來進行分析之後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場促銷大戰中,大部分賣家的收益是遠遠超過他們平日里的收益的。
我們很容易就能推知,不同於大米、食鹽這些缺乏彈性的生活必需品,服裝首飾等的需求量往往極易受到價格的影響。當價格變動時,這類商品的需求量變動的比例將大於價格變動的比例,即需求價格彈性大於1。而針對這些需求富有彈性的商品,採取適度的降價手段將有利於提升銷量,增加收益。這也正好解釋了為什麼衣服、飾品、化妝品、傢具等購買決策易受價格影響的商品,也正是「雙十一」當天折扣最凶的商品。
總結
很多生活中的事物看似難以理解、琢磨不透,但運用經濟學的原理便能很輕松地得到解釋。就如這次電商們所創造的網路購物奇跡,深刻地體現了經濟學中
的激勵理論和需求價格彈性理論,而反過來說,這些經濟學中最基礎的理論,也為電商們此次營銷策略的成功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

3、你如何看待雙十一?

雙十一」數百億的成交額再次驗證了互聯網改變世界的預言。但跟風式的突擊消費與成熟、理性的大消費市場建設目標距離還不小,而且沖動之下,不少人也落入了「敗金」的陷阱。「雙十一」其實不過是商家「有需求要消費,沒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消費」的營銷手段,亦是一種假借節日之名憑空製造銷售噱頭的策略。商家無限放大了民眾的消費需求,提供種種看似超值的消費便利,從而達到瘋狂地利潤攫取。
商家的本質是追求利潤的最大化,用相應的手段和策略去謀求利潤本也無可厚非,而且消費者如果都以優惠的價格買到自己心儀和需要的東西,並從中得到實惠,也稱得上兩全其美。但現實的狀況是部分商家大打心理戰,以打折、促銷為名,實則暗中抬價,魚目混珠,拿來促銷的商品更是鳳毛麟角,表面是回饋消費者,背後則是低價缺貨,新款撤櫃,舊款傾銷,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消費者被大幅的價差假象蒙蔽了雙眼,也失去了冷靜的思考,非理性購物現象隨之而來。一些「購物狂」聽聞打折促銷,便寢食難安,躍躍欲試,最終難抵低廉價格的誘惑,以數千元至上萬元不等的支出成為幾百億成交額的一名貢獻者。這種非理性購物的後果不言而喻,貪圖便宜如批發般買回來的東西,或是沒有使用價值或是沒有使用需求,最終只能將其塵封壓箱或是扔掉了事。
客觀地說,「雙十一」最開心的不是消費者,而是電商業和快遞業,而所謂撿便宜一樣的心情說不定也只是種價差幻覺。其實,從經濟理性消費角度看來,消費者應該反思一下,為什麼電商「雙十一」一天可以大撈一筆,而你卻要為他勞累一個月?
奉勸熱衷網購的消費者理性選擇、合理消費,沖動是魔鬼,與其在沖動清空購物車後看著「消瘦」的錢包,不如理性消費,量力而行。

4、如何用馬克思主義社會經濟原理解釋雙十一現象

雙十一如此瘋狂,搶購只能說明我們的物質財富還沒有極大富足,瘋狂搶購說明人民仍然生活在初級社會主義階段,瘋狂表示每個人仍然不是平衡的全面的發展,人家搶愛瘋我搶諾基亞只能說明依然存在剝削依然存在階級。

以上種種情形表示我國仍然離共產主義目標十分遙遠,需要我們堅定不移的堅持馬列主義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念,勇於開拓,不斷創新,爭取在我兒子的有生之年能夠達到理想的共產主義社會!

5、運用微觀經濟學的原理說明雙十一是引起需求變動還是需求量的變動,多謝大佬!

首先,要分清楚需求的變動和需求量的變動的區別。前者是由於價格之外的因素的變動影響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後者是由於價格因素的變動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變動。
雙十一是一個社會現象,不能單純的歸屬於二者中的某一種。雙十一節日中,各類商品網站通過降價的方式來吸引顧客,這是需求量的變動。同時,不乏由於顧客自身對某種商品的偏好程度上升或其它各種因素,這是需求的變動。
當然,如果作為單純的題目,那就選需求量的變動。

6、雙十一的由來

「雙十一」即指每年的11月11日,由於日期特殊,因此又被稱為光棍節。而大型的電子商務網站一般會利用這一天來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打折促銷活動,以提高銷售額度。2010年11月11日前後,發生了中國互聯網最大規模的商業活動:在淘寶上,眾多商家推出5折優惠促銷活動,2012年11·11購物狂歡節總銷售額191億,其中天貓132億元,淘寶59億元!然而這一紀錄在2013.11.11再次被打破,全天銷售額達到了350.19億元。支付寶交易總額最終定格在350億元。這相當於中國日均社會零售總額的5成。
總成交筆數1.71億。

7、一篇關於雙11現象的演講

老師、朋友們大家好!;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是一個既新鮮又熟悉的話題,那就;那麼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由怨氣發展到狂歡的神奇;然而就在6年前,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光棍節」這個;那麼淘寶的光棍節從2009發展到現在已經六歲了,;當然了在開啟了「雙十一」盛世的同時也開啟了電商的;當然了,在剁手由電影特效鏡頭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今年雙十一的那些數字
那麼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這個由怨氣發展到狂歡的神奇節日是怎麼來的。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在每晚慣例的卧談中創想出了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里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學生畢業進入社會,這種文化也由此慢慢流行起來。現在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路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如今, 11月11日已成為社會中廣大」單身貴族」的節日。
然而就在6年前,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光棍節」這個趣味節日會有如此巨大的生產力。那時候,天貓還叫「淘寶商城」,京東還沒崛起,蘇寧和國美還專注於傳統渠道,和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戰鬥力滿格的光棍「剁手族」不同,那時候我們的許多前輩還只是一個安靜的小光棍。到了2009年中下旬,淘寶商城為了做大自己的品牌,策劃了一個嘉年華式的網上購物節,時間決定選在十一黃金周和聖誕促銷季中間,但11月沒有節日,只有被網友戲稱為 「光棍節」的11.11。所以淘寶為了挖掘顧客戶人群,決定以此為噱頭,這才再創造了一個「光棍兒沒事干就多買東西」的節日。
那麼淘寶的光棍節從2009發展到現在已經六歲了,讓我們看看經過六年的發展,雙十一取得了哪些讓人驚嘆的成就

當然了在開啟了「雙十一」盛世的同時也開啟了電商的瘋狂「造節」狂歡:如今的購物節早已不再孤單,除了雙十一外,還有「雙十二」購物狂歡節、「京東618」、「蘇寧818全民瘋搶」、「唯品會撒嬌節」??再加上傳統的情人節、感恩節、聖誕節,全年的網上購物景象一派生機勃勃。 人們有了各種冠冕堂皇的花錢理由和源源不斷的消費沖動。
當然了,在剁手由電影特效鏡頭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網購正逐漸演變成為新的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一環。購物節的日益增多,反應了國人的消費能力的增強和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日益成熟。雙十一之後,不單單是傳統節日,網路節日,趣味節日,甚至是數字稍稍吉利點的日期都成為了網路賣家、平台供應商、物流企業的必爭之地。
接下來我們來欣賞一下今年雙十一的那些數據
(見圖表)
這些瘋狂上漲的營業額背後是數以萬計的「剁手黨」們的默默 「奉獻」,朋友們,你們是這912.17億分之一嗎,如果是,我想問一句,你的雙手實現了你的夢想嗎。下面我們來看一看剁手黨們的相關數據分析
通過這些數據,從宏觀角度來分析我們可以看到以下特點:
1、從「小眾」到「大眾」。從「雙11」的狂歡到平時網購業務的不斷擴大,已經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新的消費習慣和觀念,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大量的中老年人也在逐步加入到網購和互聯網消費的行列;也不再是城市人的「專利」,大量的農村人也開始學會利用網路來選購自己喜歡的商品。
2、從「不接受」到「接受」。與歐美等國家相比,中國人長期養成的習慣,則是儲蓄,亦即把錢存放在銀行,一點點地進行積累,待積累到一定程度以後,再用於購買住房、傢具等「大件」商品,並做好防老、防病、防讀書等的准備。
3、從「線下」到「線下+線上」(互聯網+)。以「雙11」購物狂歡為核心的互聯網+消費,給了我們一個啟示,那就是中國的消費潛力還是很大的,只是沒有找到打開消費通道的
鑰匙。而互聯網+消費,則極有可能是讓中國人改變消費習慣、轉變消費觀念的一個極為有效的手段。
然而大家也看到,無論從年齡跨度,學歷佔比還是消費心態上來看,其實那些默默奉獻地剁手黨們很大一部分就隱藏我們當中,一個沒有收入的人群,卻充當了消費的絕對主力,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省我們自身的消費觀?古人雲:「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們中的許多人真的是因為單身才參加購物狂歡嗎?真的是為了排除寂寞才不得已選擇購物嗎?我們一方面抨擊那些富豪們奢侈浪費的行為,一方面卻盡情享受著大大脫離自身水平的瘋狂消費,攢幾個月的生活費就為買一台手機,降低半個月的飲食標准就為穿一件名牌的服裝,這么做真的合適嗎?供我們讀書的父母他們能夠擁有這樣的待遇嗎?,都說90後是富有個性和創造力的一代,如果我們把經歷都放在了攀比的物質追求上,盲目追隨著那些被熱捧的名牌,各類消費產品,我們怎麼有時間和精力活出自己的個性,怎麼激發自己的創造力?我們都肩負著父母的期望,不要求為家族揚名立萬,也不能成為家族的吊車尾,成為別人瞧不起的啃老族,以後父母的雙手年邁的無法再抬起來工作的時候,我們能給他們留下什麼?能給我們自己留下什麼?我們都曾經懷揣自強的夢想,為什麼到了真正需要堅定立場,展現魄力的時候那麼多人又都選擇臨陣退縮?
所以請不要再以安撫自我為借口,當我們在網路商城中縱情購物時我們的父母他們可能還在狹窄的辦公室里熬夜加班,可能還在菜場為廉價的商品討價還價,還可能在和難纏的客戶們唇槍舌戰。在確認那多如牛毛的網上消費清單時,多想想他們辛苦賺來的錢更希望我們拿來干什麼。最後希望我們都能夠在以後形形色色的各類網上「雙十一」中保持住自己的那顆理智的心,不要讓那滿滿的購物車中,只有父母的苟且,和你拿來炫耀的所謂的詩和遠方。

8、你如何看待雙十一現象?請廣泛查閱資料,就雙十一現象中體現的管理思維和方法做有觀點的論述

過去幾年由於業務量猛增,快遞公司屢屢出現「爆倉」,快遞變成「慢遞」。那麼今年雙十一,快遞業的「車輪」能否更順暢一些呢?消費者的包裹,能不能盡快拿到手中?包裹質量能不能得到保障?
現象 雙十一前,快遞員請假、辭職時有發生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鄭州市東三街與豐產路交叉口附近的圓通速遞金水營業部。雙十一的節奏正在這里顯現,分揀人員和快遞人員頭也不抬,緊張地工作著。
從11月11日到11月20日,快遞員都要處於雙十一的節奏中,成千上萬件貨品會從四面八方涌來。「平時每個員工派送數量大約是八九十件,在雙十一期間,將增加至二三百件,甚至更多。」一名快遞工作人員介紹。
由於勞動強度太大,雙十一前夕,會出現部分員工請假甚至辭職的現象。這種現象往年只有在一線城市才出現過,今年鄭州也出現了。一名快遞人員告訴大河報記者:「有些人寧願不多掙那幾個錢,也不想透支體力,把身體搞垮。」
據了解,今年雙十一期間,國家郵政管理局在全國列出13個重點城市,其中包括10個省會城市,鄭州是其中之一。「這說明了鄭州在全國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業的地位在不斷提高。」省郵政管理局副巡視員張虎林指出,今年雙十一,全省將有3萬多名分揀人員和快遞人員參與,比去年多出1萬人。預計今年快件峰值為300萬~350萬件。去年,河南快遞業的處理能力為250萬件,而今年保障能力增加至400萬件。

9、我眼中的雙十一作文

論雙十一後的經濟
從2009年開始淘寶就發行雙十一狂歡購物節第一次當天獲得1億的營銷額,從09年到13年,雙十一狂歡購物節屢試不爽。營業額從09年一億到10年的9.36億再到11年的53億,在12年達到191億,與此同時在美國,全美網購銷售額達1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8億元人民幣。與淘寶相比已經落後了兩倍。如今2013年,淘寶營銷額更是達到了350個億。較去年相比也是翻了兩番,四天後的今天,全國快遞還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在淘寶總部的液晶顯示屏上,一根一根的購物連線不斷的連接著。
交通在快遞公司的不斷發貨中加重了擁堵,一個個分站在不斷分貨理貨。各大校區出現了一幕,每隔不遠就會有同學手裡拿著包裹,一個接一個。在這一片繁榮的現象後是網路經濟的勝利還是社會的廉價化。
所有人都知道美國的消費能力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為什麼美國人的購物慾望遠遠低於中國,或許大多中國人會說人多力量大,中國的購買人數多,或者淘寶已經融入生活。
但是為什麼就沒有人想到商品的實際利用率,拿中國家庭來說,一個家裡70%的衣服為妻子的。然後20%的為孩子的,最後10%才是丈夫的。妻子為什麼會產生那麼大的購物慾望,還得拿中國現狀來說。
在中國的中西部女性大多在生小孩後就沒有了工作,以至於在家裡搞家務,帶小孩,然後管理家裡的經濟,不可否認這是中國現狀。還有部分中國女性會在家周邊尋找一份工作,這些工作普遍工資不高,大概每月平均在2000元左右。但在生活成本的提升中這點錢勉強能夠用來購買自己的生活用品和服飾。還有部分進入了公司,當起了白領。以上三類人最先接觸到電腦並且用於網購的是白領。因為在工作空閑時,淘寶就成了打發時間的好地方。從08年開始家庭PC就不斷湧入,到11年家庭電腦的市場逐漸飽滿。所以在成千上萬的家庭中電腦成為必不可少的工具。而網購也以它的廉價和類型的齊全而快速打入市場,成為人們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話題說回來,以上條件的確立給女性淘寶帶來了很大的方便,不管何時,都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而且女性永遠不可能不愛漂亮,這是人性的弱點。
所以網購就這么紅火了。然後再逐級擴散,到現在的全民網購,從眾心理就這么無聲無息的融入了。在這些數據的背後肯定是離不開電商的推波助瀾的,從一折到五折封頂。讓消費者目不暇接,買了這件想買那件,以前購物車中的現在全部半價了,恨不得全部買回去。就在雙十一的前幾天,有一個實例印證了盲目性的存在。一男子為了防止妻子在雙十一這一天又亂買東西,索性在十號將家裡的銀行卡都輸錯三次密碼。問其原因,他說妻子在去年雙十一買的面膜到現在還沒有用完。這就能夠反映在這種情況下國人的理智了。
追其根本為什麼網購這么火。除了以上的原因,還有一點非常值得討論,那就是國內物價,在雙十一狂歡購物節上,發生盲目購買行為的另一個原因是在心裡產生了如果不買就要再等一年的觀念,這就從側面反映了物價的過高。在美國,盡管生活成本高,但是他們的基本工資要普遍高於國內,並且物價低廉。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美國的全美購物要比中國低那麼多了,這是對生活物資壓力的緩解。所以這與去美國旅行的人在美國購買一大堆東西回來的原因一樣,小便宜誰不想占。
如此我將雙十一網民行為定義成:在高負荷生活情況下的減壓購買。

在中國雙十一網購節後給城市帶來了經濟形式上的繁榮,以前的名牌現在足以進入尋常百姓家,大街上衣著面貌的改變,讓中國與世界近了聯系。各種世界名牌成了生活的廉價貨,品牌觀念的淡化,等。

10、如何看待雙11文化現象

「雙十一」數百億的成交額再次驗證了互聯網改變世界的預言。但跟風式的突擊消費與成熟、理性的大消費市場建設目標距離還不小,而且沖動之下,不少人也落入了「敗金」的陷阱。「雙十一」其實不過是商家「有需求要消費,沒需求創造需求也要消費」的營銷手段,亦是一種假借節日之名憑空製造銷售噱頭的策略。商家無限放大了民眾的消費需求,提供種種看似超值的消費便利,從而達到瘋狂地利潤攫取。

與由雙十一現象看新媒體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