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在沈陽就職新媒體,但是了解的不夠多,想要找個專業人士指導一下,有人知道哪裡比較好嗎
新媒體?哪個行業?哪個方向?平時就做維護公眾號?是偏向於營銷還是品牌曝光度?除了微信還有別的渠道么?各種頭條,第三方平台?是學什麼專業的?等等這些都有一定的關聯
2、是不是我們的媒體常常缺位,專業能力不夠,不能夠拿出翔實的證據來反駁?
並非專業能力不夠,而是「缺位」,不是能不能做的事,而是想不想做的事。
3、文筆不夠,如何做好新媒體運營
一、內容的角度
何為內容的角度?就是我們在寫一篇文章時,我們是站在用戶的角度寫,還是陷入到了自嗨的角度?是在寫用戶想看的文章,還是在寫我們自己想表達的文章?是在寫用戶真正想看的文章,還是在寫我們以為用戶想看的文章?
轉變內容的角度,看似是一件比較容易的事,實則非常之難。大部分人在運營個人公眾號時,很容易就會變成流水賬,而忘了當初運營公眾號時的目標用戶。如果說,我們寫的這篇文章是自己的日記,那無可厚非,只需寫完之後看看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內容即可;而如果說,我們寫的這篇文章是要給我們的目標用戶看,且希望我們的目標用戶看完之後能有收獲,那就得把自己完全切換到用戶的角度,來審視一下這篇文章是否有價值。
舉個摩卡在運營個人公眾號的栗子,也做過很多嘗試,直到運營《運營升職記》這個公眾號時,才想清楚內容角度的定位。《運營升職記》的目標用戶定位於運營小白到運營總監這個階段,且渴望快速成長,願意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獲得快速升職加薪的運營喵群體。所以,我在策劃《運營升職記》的內容時,就會站在運營小白的角度,寫與運營能力提升、升職加薪相關的干貨文章和成長故事。
透過內容角度這一點,可以幫助我們在運營個人公眾號和企業公眾號時做出更好的選擇。那就是選擇自己所擅長而且喜歡的方向,這樣的好處,就是你更容易理解目標粉絲的需求,寫出他們喜歡的文章 。如果你正在從事新媒體運營,而公司的業務並不是你所熟悉的,那擺在你面前的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盡快熟悉公司的業務,理解目標用戶的需求;二是選擇離開,找一家自己熟悉擅長的領域,否則難以做出很好的成績。
二、內容的結構
內容的結構應用范圍非常廣,短到一句SLOGAN、一句推送的標題,長到一段活動文案、一篇公眾號圖文,都會涉及到內容的結構。還是舉公眾號圖文的栗子,最常見的問題有下面三個:
內容結構局部臃腫。某部分內容特別多,用戶閱讀的感受就像卡在了臃腫的部位下不去了一樣。需要注意的是,內容篇幅較長不等於內容結構臃腫。就像有的人體重雖然很重,但是很結實、很勻稱;而有的人很重,卻是肥胖、大肚皮。
內容結構部分缺失。用戶閱讀的感受就像斷層了一樣,感覺很突然。很多企業公眾號在推企業的產品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其實就是這一個,沒有一個層層引導的過程,直接說自己產品怎麼好,結果就是用戶不買賬,直接掉粉。就像男生追女孩想省去撩妹的過程,簡單粗暴直接脫衣服一樣,不把女孩嚇跑才怪!
內容結構邏輯錯亂。用戶閱讀的感受就像雲里霧里一樣,被繞來繞去,感覺不知道這篇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麼了。這點和我們與人溝通時,語言表達邏輯不清晰一樣。摩卡也是在這點上深深的受過傷,後來在前領導的推薦下,看了一本《金字塔原理》的書(准確來說,應該是啃),再加上刻意的練習,現在再寫文章時,基本沒有犯過這方面的錯誤。
摩卡在寫本篇文章時的內容結構(如下圖)。這篇文章屬於新媒體運營中內容運營的一個分支,摩卡希望從認知層面來幫助我們的新媒體運營喵們,理清優秀內容中必備的三個核心要數。這三個核心要數分別是,一定是站在目標用戶的角度,並且有著清晰的邏輯結構,以及獨樹一幟的內容風格。
內容的風格類似於人的性格,因為它源於人的思想。文風朴實的人,通常生活中也會比較真誠;文風尖銳的人,通常生活中也會有刺頭的那一面;而文風嚴謹的人,生活中一定非常理性。
內容的風格和個人的閱讀興趣有很大關系。比如摩卡在閱讀時,大部分都集中在專業領域的方法論、名人成長故事這兩種類型的書,所以在運營《運營升職記》公眾號時,內容的風格類型會傾向於以運營方法論、運營成長故事為主。
什麼風格的內容才算是好的內容呢,其實並沒有具體的標准,每種風格的內容都會有人喜歡,核心是找到自己擅長的風格。為什麼要找到自己擅長的風格,摩卡自身的經驗是關於持續寫作時,效率以及質量的問題。一旦你找到屬於自己的風格,在寫作時大腦中會自動形成模塊化的生產結構,來幫助你更高效率的寫出高質量的文章。當然,如果在此基礎上,做到像小顧漫畫、咪蒙這樣獨樹一幟的風格標簽,那是更好了。
轉自知乎作者:運營升職記
4、VI設計在新媒體時代的現狀與傳播是怎樣的?
隨著互聯網科技和新一代移動通訊技術的發展,傳統媒體的地位與存在感日益下滑,往日人們在茶館、公交車上手捧報紙和閱讀雜志的景象難以再見,隨之而來的是新媒體傳播的狂轟濫炸。VI設計從廣義上講就是企業產品的品牌形象通過個性和特點的相結合傳達給觀眾有效的信息量,並產生同感和相同價值觀的認同,是做具有感染力和傳播性的個性化的部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VI設計舊理念和模式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
VI設計是一整套的系統設計,既包括常見的標志設計,也包括延伸應用的名片、信封、信紙、衣服、企業的公共設施等。如果一個企業沒有VI設計,就會顯得不正規,也會讓別人懷疑這家企業的現代化程度。但是在新媒體時代,僅靠上述內容進行品牌推廣顯然是不夠的,因為除了標志以外,其他VI內容鮮有在新媒體出現。好多企業在VI設計中花費重金,從傳統角度看設計本身並無太大的問題,甚至有些還是精品,但是結合實際的傳播過程來看,在新媒體時代的作用日漸縮小。
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在VI設計之初並未充分考慮互聯網背景下新媒體的影響特性;二是某些企業意識到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性,也試圖將VI體現在相關的品牌推廣中,但是並未對既有VI作整合,只是將其生硬地搬到新媒體之上,顯得與整個時代背景格格不入,沒有起到VI的核心作用,進而浪費了VI本身的價值。
那麼VI設計在新媒體中的傳播特性有哪些呢?首先,新媒體的傳播與傳統媒體不同,它具有去地域性。藉助於互聯網的新媒體能夠摒除地域的限制,並將內容傳播至世界各個角落,這就要求VI設計必須考慮更為廣泛的受眾群體。
vi設計中需要強調一定的技巧,使品牌的特點明顯地得到表達;其次新媒體的傳播具有互動性,在互動過程中需要盡量強化VI的地位,比如在logo的放置以及相關色彩的運用上要保證受眾感受的無中斷,用以加深受眾對品牌的印象;最後,新媒體的傳播還具有全渠道性,傳播終端可能包含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簡訊等,這就要求VI設計中的相關內容需要考慮多種的可能性,比如理念口號和企業文化,既要滿足圖形化展示,也要考慮如何通過文字進行信息傳達。總之,根據科技的需要不斷地把基於信息時代下VI設計和高科技技術相結合,讓企業的形象設計上有所突破。
5、聽說新媒體管理師的報考條件很嚴格!尤其是高級!工作經驗不夠5年可以報高級嗎?
恩,這個恐怕是沒有辦法!新媒體管理師的報考條件比較嚴格,必須是大專以上學歷,5年以上工作年限可以報高級,3年以上工作年限可以報中級,初級比較好說,入門級別的都可。
這個證書名副其實,將碎片化的知識進行了梳理,這樣,你可以先參加學習,再等一年半年的再考慮報名考試!
這應該是最好的放大了吧!
6、做新媒體視頻剪輯,電腦空間總是不夠,有什麼大的硬碟推薦嗎?
比較推薦康佳的K520系列2.5英寸或者M,2的SSD,相較2.5英寸,現在比較主流的會是M.2。因為大量的素材存儲,建議你購買1T的,畢竟我只是玩玩游戲,500G都有點顯得不夠用了。這款SSD採用的是三星原廠顆粒,能效高,功率小,560MB/s的讀取速度,和525MB/s的寫入速度,足夠滿足你多任務處理,讓你在素材讀取和內容輸出的速度方面全面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