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眾傳媒和新媒體有什麼區別?
傳媒
就是傳播各種信息的媒體。傳播媒體也稱「傳媒」、「媒體」或「媒介」,指傳播信息資訊的載體,即信息傳播過程中從傳播者到接收者之間攜帶和傳遞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質工具。能夠准確及時全面數據發現和傳播。
大眾傳媒
也稱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媒介。指現代社會中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用以進行信息交流的傳播。大眾媒介的基礎上,獲得最好的傳播效果。大眾傳媒目前在傳播過程中被廣泛運用,它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這對信息的迅速、廣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2、什麼是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是指媒體組織採用現代機器設備,通過大批復制並迅速地傳播信息,從而影響龐雜的受眾的過程。
傑諾維茨1968年提出,大眾傳播由一些機構和技術所構成,專業化群體憑借這些機構和技術,通過技術手段(如報刊、廣播、電視等等)向為數眾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廣泛的受眾傳播符號的內容。
德弗勒認為大眾傳播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職業傳播者利用機械媒介廣泛、迅速、連續不斷地發出訊息,目的是使人數眾多、成份復雜的受眾分享傳播者要表達的含義,並試圖以各種方式影響他們。
大眾傳播一詞最早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西方認為,1450年德國J.谷登堡發明的金屬活字印刷,將人類帶進了大眾傳播的時代。此後的 400年中,印刷媒介是大眾傳播的唯一渠道。20世紀以來,隨著廣播、電視等電子媒介的誕生和發展,以及信息的大量化、多樣化,大眾傳播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大眾傳播推動了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的演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有傳者、信息、大眾傳播工具和受眾4個要素。它與其他傳播現象的根本區別在於:在傳者與大量的受傳者之間插入了一種或多種聯系兩者的傳播工具。因此,大眾傳播也被稱為通過傳播工具的傳播。
特徵
據馬勒茨克(Gerhard Maletzke)的定義,大眾傳播須符合以下特徵:
公開的(受眾不為人際交往范圍所囿)
利用科技發送手段
間接的(在發送者與受眾之間存在時間空間距離)
單向的(在發送者與受眾之間不發生角色互換)
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眾傳播的單向性,互動性是網路傳播的最顯著特徵。
面向分散的群體(受眾是匿名的,無階層和群組之分)。
http://ke.baidu.com/view/42312.htm
3、大眾傳播媒體可分為哪三種?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是指報紙、雜志、廣播,影視、互聯網等,這些傳播媒介傳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等特點。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即宣傳功能、新聞傳播功能、輿論監督功能、實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這兩類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報紙的發行量較大,因而是受眾面最大的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是企業比較青睞的傳播工具,因而報紙有許多優點。第一,信息較為詳細。同電視比較而言,報紙所載信息比較深入細致、詳細、全面,讀者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選擇性。現代生活節奏塊,時間緊,報紙雖刊載信息量較大,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在眾多信息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加以閱讀,而不必象看電視和聽廣播那樣,不管喜歡與否,都得照看(聽)不誤。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讀者可以長期保留下來,以備索用。廣播、電視雖聲聲入耳,畫面生動,卻轉瞬即逝,難以在記憶中長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報紙價格相對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群眾能夠接受。電子設備投入較高,且需要特別接收設備,而且電腦還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術。
4、新媒介對大眾傳播的影響?
新媒介通常就是指通過電子渠道傳播的媒介,比如網路、手機等。
對於新媒介對大眾傳播的影響,首先,它拓寬了受眾新聞的知悉渠道。以網路為例,受眾從互聯網上不僅可以看見中國大陸關於十七大的報道,也可以看見香港、台灣,甚至美國、英國的相關報道,它不再限制受眾對於新聞的理解,使受眾多渠道的理解一些新聞事件。
其次,它刺激了傳統媒介的發展。如今的許多人都會選擇在網上瀏覽新聞,而不是紙質媒介。互聯網的出現極大的撼動了電視、報紙的霸權地位。
5、如何利用新媒體提高大眾傳播的效果
多打廣告就可以了
6、大眾傳播的特點
大眾傳播的定義:
是由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產業化的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活動。
大眾傳播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闡述:
(1)大眾傳播的傳播者是從事信息生產和傳播的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這些媒介組織包括報社、雜志社、電視台、電台以及以大量生產為目的的音樂、影像製作公司等。在西方社會,傳播媒介是以公共法人或企業法人的形態存在的,在我國,是以企業組織的形式存在的公有制事業機構。可見大眾傳播是有組織的傳播活動,是在組織的目標和方針指導下的傳播活動。
(2)大眾傳播是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的手段進行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大眾傳播的發展離不開印刷術和電子傳播技術的發展。高速輪轉機的發明使大規模的印刷得以實現,遠距離傳播技術使廣播、電視成為了主要的傳播媒介。如今,激光印刷、通信衛星、網路技術等科技的發展,使大眾傳播在規模、效率、范圍上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現代信息產業的主要組成部分。
(3)大眾傳播的對象是社會上的一般大眾。大眾傳播的對象即受眾是社會上的普通大眾,即「一般人」,不分群體和階層。即只要接收到大眾傳播信息的人都是大眾傳播的對象,說明大眾傳播是以滿足社會上一般大眾信息需要為目的的,信息的生產與傳播不分階層和群體。
(4)大眾傳播的信息具有商品屬性和文化屬性。傳播組織作為以信息為產品的產業,其產品的價值是通過市場實現的。大眾所看的報紙、電視都是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的,即信息具有普通的商品屬性。但是信息又不同於其他普通的滿足人們生理需要的產品,人們對信息的消費是精神上的消費,即意義的消費。意義是社會文化的產品,這里所指的文化是廣義的文化,包括法律、宗教、社會意識形態、價值觀念、道德等等方面,因此我們說信息具有文化屬性。
(5)大眾傳播的性質是單向性的信息傳遞過程。不是說大眾傳播沒有互動性,只是互動性很弱,受眾可以通過熱線電話和寫信進行信息反饋,但是這種信息反饋缺乏即時性和直接性。大眾傳播的單向性具有兩個方面的局限性,一是傳播渠道,傳播組織作為單方面的傳播組織,其傳播的內容,受眾只能在限定的范圍內接收到,具有一定的被動性。二是沒有靈活的反饋機制,受眾對於媒介組織的傳播活動缺乏直接的反作用力。
(6)大眾傳播是制度性傳播。大眾傳播是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傳播活動,其傳播內容與社會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具有直接關系,其傳播過程具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很多國家將大眾傳播納入社會制度的軌道。英國學者J.科納認為:大眾傳播的信息生產過程是「通過大型組織的工業生產活動產生出來的,這種生產組織的政策和職業規范存在於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的結構中來」。澳大利亞學者蘇利文認為「大眾傳播應在國家的調控的范圍內」。這些觀點強調了大眾傳播和社會制度的關系。實際上每個國家的大眾傳播都有各自的傳播制度和政策體系,這些制度和政策都在維護特定社會制度上起作用。
7、大眾傳播的概念
大眾傳播
大眾傳播是一種信息傳播方式。根據Gerhard Maletzke的定義,大眾傳播須符合以下特徵:
公開的(受眾不為人際交往范圍所囿)
利用科技發送手段
間接的(在發送者與受眾之間存在時間空間距離)
單向的(在發送者與受眾之間不發生角色互換)
(網路等新媒體的出現,改變了大眾傳播的單向性。互動性是網路傳播的得最顯著特徵。
面向分散的群體(受眾是匿名的,無階層和群組之分)。
大眾傳播是指媒體組織採用現代機器設備,通過大批復制並迅速地傳播信息,從而影響龐雜的受眾的過程。
傑諾維茨1968年提出,大眾傳播由一些機構和技術所構成,專業化群體憑借這些機構和技術,通過技術手段(如報刊、廣播、電視等等)向為數眾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廣泛的受眾傳播符號的內容。
德弗勒則認為大眾傳播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職業傳播者利用機械媒介廣泛、迅速、連續不斷地發出訊息,目的是使人數眾多、成份復雜的受眾分享傳播者要表達的含義,並試圖以各種方式影響他們。
我們認為,所謂大眾傳播,就是專業化的媒介組織運用先進的傳播技術和產業化手段,以社會上一般大眾為對象而進行的大規模的信息生產和傳播活動。
8、大眾傳媒和傳播媒介的區別
大眾傳媒
亦稱大眾傳播媒介、大眾媒介。指現代社會中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用以進行信息交流的傳播......大眾媒介的基礎上,獲得最好的傳播效果。大眾傳媒目前在傳播過程中被廣泛運用,它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產物,這對信息的迅速、廣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
傳播媒介 Communication Media
指承擔傳播和完成傳播過程的中介物。作為社會現象的傳播,可粗略地分為3大類:(一)人際傳...前4種又稱狹義大眾傳播媒介或新聞媒介。二次大戰後,電視的迅猛發展,使大眾傳播媒介的面貌為之一新。有線電視(CATV)、超短波電視(UHF)、光導傳輸、電視報紙
9、有哪些大眾傳媒方式
1、互聯網:網路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人們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詢和使用這些資源。人們在網路可以發送電子郵件、訪問網上其他用戶、點播電視節目等。一些商家在網路中開設了虛擬超市,顧客不用出門,就能在網上商場中購買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許多企業都建立自己的網站或網頁,宣傳本企業的良好形象。
2、電視:電視作為一種最重要、最有效的傳播媒介。電視能使人獲到較強的真實感,及時的感染力持久,傳播效果持久,也適合多層次的受傳者,對受傳者的文化水平沒有太高的要求。
3、手機:手機被稱為第五媒體",作為一種新興的大眾傳播媒介,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工作。
4、電影:電影是一種綜合性的大眾傳播工具,也是文字、圖像、聲音三者的合成體。通過大家聚聚在一起觀看電影,受眾的情緒更容易相互感染。
5、廣播:廣播技術最先是作為娛樂工具來到世界的。對廣大受傳者來說有較強的接近性,因為傳播者的傳播與受傳者的收聽同步進行的。
6、報紙:報紙是以客觀事實報道和評論為主要內容,利用印刷文字,以較短時間傳播信息。
7、雜志:雜志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大眾傳媒媒介。當人們對報紙所發布的信息力求更深入了解,雜志就會應大眾喜好發行。
(9)新媒體大眾傳播擴展資料
大眾傳媒功能特點
傳播媒介傳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圍廣、影響大等特點。
大眾傳播媒介具有五項功能,即宣傳功能、新聞傳播功能、輿論監督功能、實用功能和文化積累功能。
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分為兩大類:印刷類和電子類。這兩類媒介都有各自的特點。
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主要包括報紙和雜志。報紙的發行量較大,因而是受眾面最大的印刷類大眾傳播媒介,是企業比較青睞的傳播工具,因而報紙有許多優點。
第一,信息較為詳細。同電視比較而言,報紙所載信息比較深入細致、詳細、全面,讀者可以獲得比較系統的信息。
第二,信息具有可選擇性。現代生活節奏快,時間緊,報紙雖刊載信息量較大,但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愛好,在眾多信息中選擇自己有興趣的加以閱讀,而不必象看電視和聽廣播那樣,不管喜歡與否,都得照看(聽)不誤。
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讀者可以長期保留下來,以備索用。廣播、電視雖聲聲入耳,畫面生動,卻轉瞬即逝,難以在記憶中長期保留。第四,信息成本低廉。報紙價格相對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群眾能夠接受。電子設備投入較高,且需要特別接收設備,而且電腦還需要一定的操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