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做好新聞攝影宣傳工作
正時下,隨著日新月異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站、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的崛起,給人大報刊帶來嚴峻的考驗。如何進一步提高人大報刊的質量,進一步做好人大新聞攝影報道非常必要,也很有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人大新聞宣傳工作者應充分認識攝影報道在人大新聞報道中的地位,努力做好人大新聞攝影報道,提高新聞照片的質量,發揮新聞攝影報道在人大新聞宣傳中的重要作用。搞好這項工作,對進一步做好人大報刊工作,提
2、如何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
個人認為除了一些常用的輿論引導方法如:靈活運用各類傳統媒體資源,建立立體化的宣傳網路,做好負面輿情的引導、成立相關的輿情管理組織、明確內部組織機構的專業分工、重視和培養第三方力量爭取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等等外,其實關鍵還在於創新輿情管理工作方式,藉助專業的新媒體輿情監控平台,建立輿情預警、監控工作機制,早發現輿情,對輿情動態進行全面監控。
一些主要的新媒體輿情監控平台專為企業新媒體輿情監測輿論引導而准備,通過對互聯網信息的話題聚合,幫助企業快速了解網路上談論企業的各種聲音,以准確、全面、實時自動三大核心優勢為企業新媒體輿情監測和輿論引導工作服務,來自識微科技商情知識欄目。
3、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金融
回答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和編輯人員針對行業發展能做到哪些方面的創新呢?
新媒體 新聞 記者 媒體
4、論新聞攝影和藝術攝影的區別
攝影是利用科學手段依靠光來記錄事物之表,這叫做直接記錄形式,這種形式是新聞攝影常用的表現方法。而藝術攝影則採取間接表現事物,力爭通過其表刻畫其里,不是一目瞭然,而是給觀賞者留有遐想、懸念、回味和深思。
5、論新媒體時代如何提高新聞評論選題的質量?
新媒體時代提高新聞評論選題的質量就是真實性和實效性新聞,他主要的特點就是應該真實,不應該胡編亂造,就是質量問題第二個就是時間上新聞新聞,強調的就是時間。
6、尋求答案:簡述新聞攝影現狀與發展趨勢?
華賽已經舉辦了四屆,幸運的是,它誕生的時代遠遠比荷賽誕生的時代要發達,所以,它一產生站在了時代的高起點上。它真的不應該辜負這樣的幸運。 1、專業性與國際化應成為基本底色 既然華賽是"國際新聞攝影比賽",專業性和國際化就應該成為它的一個最基本標准,而不是最高目標。 什麼叫"專業性"?就是保持必要的純粹和清高(清高在這兒指不降低標准)。什麼叫國際化?就是把全世界都放在一條水平線上。 在評選中,國外評委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點是:他們勇於並勤於對落選照片提出復議。即使是只有自己投了一票的照片,也大大方方、認認真真地提出來。比如英國評委簡妮·海達爾對自然環保類一張照片的復議:"一條被捕魚人網住的大魚奮力跳起,但是卻無法逃脫被抓住的命運。"這是一張普通的照片,但是,簡妮卻認為它的視角是有意味的,"新聞其實也可以這樣拍"——照片是否最終獲獎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表達觀點。對每一張照片的尊重,對每一個觀點的尊重,這是專業精神的表現之一。 某些評委提出的要為華賽塗上一層"中國特色"。這完全沒有必要,也無益於華賽的長遠發展。如果我們預設了一個框框,限制的,只會是華賽自身。 所有的國外評委都流露出與中國攝影師直接接觸的強烈慾望,他們希望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攝影。而華賽,就是一個最好的交流平台。中國攝影師完全可以從這里走向世界。 2、華賽應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一場攝影比賽,不僅僅是要評選出高水準的專業作品,同時,必須是一種理念和精神的彰顯和傳播。華賽不妨將鼓勵創新、激勵新銳作為自己的特色。 新聞本就是日日新,而新聞攝影的表現與表達更應該日日新,華賽如何走出一條與荷賽迥然不同的道路?答案不言自明:打破傳統,走一條新路吧! 3、攝影比賽的指向性 曾有人說,荷賽的比賽規則就是在鼓勵攝影師都去拍"視覺沖擊力"的照片,而忽略了對這個世界更為深刻的觀察和把握。攝影比賽不應該成為一種快餐文化,也不應該成為工業化生產的影像奴隸。 因此,比賽規則和觀看方式應該更加人性化,避免人為地鼓勵"視覺暴力"。電子化的評選方式固然快捷直觀,但大屏幕每張最多8秒的展示時間,現場倒計時的投票環境,和評委坐在一起難免互相影響的心理氛圍,其實都對比賽結果產生著微妙的影響。如何能夠讓評委在從容、獨立、安靜的環境里做好自己的工作?確實需要從很多方面研究。 保持獨立性和勇氣是最為重要的。這二者保證判斷不盲從,不膽怯,清醒而自信,並在討論時簡潔有力地說明自己的觀點,以爭取和說服其他評委。這一點,和評委的個人魅力、現場控制力和口才都有很大關系。也許是東方式的謙謙君子,這種能力外國評委普遍優於中國評委。 評委會的組成,一句話,個體差異性越大越好。應當在年齡、性別、職業、民族、國籍、文化背景等各方面尋求最大差異化。這樣才能保證評選維度的豐富性和多元化,不致於變成一根標竿的產物。完全可以適當吸收對視覺有研究的文化、社會學者參加。 第四屆華賽制定了作品公示制度,這是荷賽沒有的。這是從職業精神的角度對現實急功近利式攝影的一種抵制。類似這樣的措施越多越好。一個國際性的攝影比賽同時也應該是職業精神的捍衛者。作者:李楠 這是一組被幾位評委強烈推薦但最終沒有獲獎的照片: 施內克斯維爾社區展會 州郡展覽會在美國人的心中占據著特殊的位置。這些展覽會是孩提時代美好回憶的誕生地,那些炸面餅、棉花糖、和異性的第一次調情、乘坐摩天輪的緊張刺激都深深印在了美國人的腦海里。每當夏天裡舉辦展覽會,附近的人們都會樂於來湊湊熱鬧,在展覽會上度過美麗的夏日。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印第奧2005年舉行的一次國慶節展會期間,一名小男孩站在一個食品櫃台前。 展會上的男孩和女孩。 酷男看節目。摩天輪下的情侶。 兩代人 時髦女郎 祖孫 一家人站在游樂項目前。 表演結束
7、如何正確應對輿論媒體,媒體如何引導輿論,新媒體時代
時下,在新媒體時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媒體正日益影響著檢察院的形象、聲譽和社會公眾對檢察院的信任。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想不想、會不會利用媒體與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已經成為新形勢下衡量檢察官執法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只有以改革創新的精神迎接新媒體的挑戰,切實加強對新媒體傳播規律的把握,深入研究輿論引導規律,善待媒體,善用媒體,不斷提升新媒體時代網路溝通和輿論引導能力,才能為檢察工作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境。
一、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待媒體,強化媒體意識。
在今天的開放環境與信息全球流動的條件下,要想有效應對人們的思想意識多元化帶來的挑戰,要想努力保持並增強檢察工作的輿論引導權,就必須充分認識新媒體的社會影響力,全面、客觀地認識新媒體給我們帶來的機遇和挑戰,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工作習慣,不斷提高與媒體打交道的能力。
一是要更新觀念,善待媒體。要走出過去媒體宣傳容易泄露案情、對媒體敬而遠之的誤區,主動加強與媒體的溝通和聯系,善於研究媒體、合作媒體、關注媒體、藉助媒體,把編輯記者當朋友,做到感情上尊重、工作上支持,形成與媒體上下聯動、左右互動、協調高效、優勢互補的工作體系,做到檢媒聯動,實現互助雙贏,增強宣傳工作效果。二是了解媒體,提高運用新媒體的能力。要通過有針對性地舉辦情景模擬訓練、網路培訓班、輿情報告會、網路論壇等活動,讓領導幹部學會運用在線訪談、網路評論、即時通訊等方式,主動加強對新媒體運用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做新媒體時代的弄潮兒,不要做落伍者,不斷提高領導幹部特別是檢察宣傳人員運用新媒體的能力和素質。同時,還要把新媒體的建設和管理納入黨組的議事日程,健全組織機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新媒體的管理和運行,為做好新媒體的應用應對工作打下堅實的組織基礎。三是要正確看待媒體,自覺接受輿論監督。要充分意識到,面對媒體,積極的公開、主動的溝通,更能消除誤解,贏得民心,越著捂著、蓋著,越容易被動,滋生謠言。要不斷深化媒體意識就是監督意識的觀念,以更加坦誠的姿態面對公眾與媒體,進一步強化接受輿論監督意識,時刻做好接受監督准備,把接受監督作為改進工作的動力,時刻想到每一次執法辦案都在媒體監督之下,時刻注意維護好檢察院檢察官形象。
二、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善用媒體,打造網路宣傳新格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進步,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傳播途徑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要增強檢察宣傳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特別是提升新媒體應用應對能力,就要全力打造檢察門戶網站、檢察博客、檢察微博、檢察微信「四位一體」的宣傳格局。
一是加強檢察門戶網站建設,及時發布權威信息。要高度重視網路宣傳和檢務公開工作,建設好、管理好、使用好檢察門戶網站,把門戶網站打造成弘揚法治精神、宣傳檢察工作、普及法律知識、豐富檢務公開的有效載體。要針對隊伍建設、業務工作、檢務公開、檢察動態等板塊,專門設立與公眾互動空間,讓網民發表對檢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檢察人員為網民解疑釋惑,做好正面引導工作。二是開通檢察博客,傳播檢察好聲音。要依託重要網站開設檢察院官方博客,及時向群眾宣傳檢察機關的重大活動、檢察隊伍和業務工作的重要成果,加強正面輿論的引導,傳遞檢察工作正能量,提升檢察機關的社會形象。三是開通檢察微博,加強與網民的互動交流。針對微博特有的簡短、閱讀方便的特點,根據受眾的需求和群眾的訴求,開展好發布檢察動態、解疑釋惑、接受法律咨詢和控告舉報工作。要用鮮活生動,群眾容易接受的語言,減少書面化、模式化的言論,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實現面對面的交流,鍵對鍵的溝通,使微博真正成為檢察機關與網民的交流平台。四是開通檢察微信,密切與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要通過微信平台,在「朋友圈」群發文字、圖片和視頻,展示檢察動態,接受法律咨詢,強化微信與微友的互動;建立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副科級以上幹部的手機信息交流平台,定期通報檢察工作情況,以便更有效地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監督員和社會各界人士的監督,切實履行好法律監督職責。
三、提升新媒體時代輿論引導能力必須強化引導,及時掌控網路輿論發展方向。
提升檢察機關輿論引導能力,要完善好涉檢輿情巡查、輿情報告、輿情研判、輿情引導四項機制,做到早發現、早研判、早引導、早控制,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一是建立監控巡查機制,第一時間發現輿情。在技術科、政治處應明確網路「巡視員」和「評論員」,在工作日的8點至10點、下午2點至5點、晚上8點至10點以及法定休假日,對各大網站、論壇進行「關鍵詞搜索」,全方位查找涉及本院的新聞報道,確保監測不留死角,適時進行實時監控。
二是可以藉助類似多瑞科輿情數據分析站輿情系統建立輿情即時匯報反饋機制,第一時間向黨組匯報。網路「巡視員」一旦發現網路輿情,要詳細、准確記錄輿情上網時間、主要內容、瀏覽和跟帖人數、群眾反應、點擊率等各項內容,在30分鍾內向黨組匯報。
三是建立分類研判機制,准確鑒定輿情性質。根據輿情反映問題的性質、內容以及影響力等,對輿情進行深入分析,做到把握關鍵,准確定位。對涉及本院的重大輿情,要迅速查找源頭媒體,在分析研判輿論熱點和輿情發展走向後,迅速向網路輿情處置領導小組報告情況並提出初步處置意見;要分析涉檢輿情的成因,與控申部門及輿情涉及的相關部門一道查明真實情況,並及時聯系有關人員,爭取最短的時間內做出正確反應,避免陷入被動。
四是建立及時應對機制,積極消除負面影響。要堅持積極回應,及時消除負面影響,防止事態擴大。及時與涉檢涉法網路輿情發生的源頭媒體進行溝通,做好解釋說明工作,力爭在源頭上控制輿情進一步擴散。最大程度爭取傳統媒體的支持,利用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發布最及時權威的信息,影響網路輿情的走向。必要時,協調宣傳主管部門,積極尋求互聯網管理部門、新聞單位、網路媒體的支持,採取適時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公布事實真相,使不明真相的公眾了解事實,引導視聽,把握輿論導向主動權,共同化解涉檢網路輿情的不利影響。網路評論員要以普通網民身份按照統一口徑和指令,參與涉檢網路輿情討論,消除網民誤解,引領網上輿論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