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媒體如何在新媒體時代實現轉型
以開放的平台思維,再造資源聚合力。互聯網的平台思維是開放、共享、共贏的思維,其精髓在於多主體共贏互利。體現在媒體信息傳播上,就是「一次採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形成具有強大整合效應的信息集群。
一體化的整合策略,拓展傳播廣闊度。一體化發展,是媒體融合的內在要求和基本方向。而一體化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有機整合的乘法。要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的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台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結構、傳播體系和管理體制。這就要求,自媒體與社交媒體勢必要成為新聞生產的一部分,打破傳統思維中對新媒體的調度都置於內容生產之後的慣性,改變新媒體只是延伸平台和延長價值的工具定位,必須要使新媒體的功能得以前置、內容得以滲透,讓公眾對於某些問題的理解變成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新的新聞生產方式正在打破封閉的報道模式,體現在三種變化上:其一,新聞的產品形態發生變化,「新聞報道+社交媒體」將構成動態擴展的新聞產品,受眾在接受信息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互動信息將迅速匯聚並且反哺傳統媒體內容;其二,新聞的生產形態發生變化,媒體內外廣泛的公眾參與將被納入專業化新聞的內容生產中,同時通過用戶需求而產生精準內容定位正在成為現實;其三,新聞的表達形態發生變化,新聞的專業選擇和公眾的個性觀點,將共構新聞的表達形態,同時傳統新聞對信息甄別、選擇和解讀的優勢將發揮更大作用,並且「社交化」的運用將兼顧人們對信息的豐富性與信息的准確性的需求,報道內容也將不僅僅停留在「信息」上,關系、情感、行為都可以是內容的一部分。
2、新媒體運營的出路是什麼?有什麼前景?
雷軍說過:「站在風口上,豬也能飛起來」,新媒體運營也屬於風口上的崗位。即便公眾號打開率越來越低,但我絲毫不懷疑新媒體運營的前景。
首先要糾正的一個概念,就是新媒體並不只是做公眾號。還包括很多,有頭條、百家號,企鵝號這些泛媒體,有微博、知乎社交論壇類的,還有像抖音短視頻,喜馬拉雅音頻這類的。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們在解決溫飽和安全的問題之後,就有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再高點層次,是尊重和自我實現。
而新媒體平台正好滿足大眾情感和歸屬感,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求。大眾需要獲取信息、表現自我、找到興趣圈子的渠道。
所以說新媒體沒落是不存在的,只不過內容形式在變,愈來愈滿足更多大眾口味。因為有了大眾用戶,企業自然趨利而上,為了推廣營銷自己的產品,自然相應的崗位應運而生。
每個企業都渴望能帶來盈利的員工,所以高階新媒體編輯運營都是很受企業喜愛的。目前而言,這種新媒體運營不多。
3、新媒體轉型是怎麼回事?新媒體轉型的好處是什麼呢?
新媒體轉型是重傳統的紙媒變為互聯網形式, 新媒體轉型的好處是多終端,全平台,無障礙閱讀!讓更多的網友能看到更多的新聞!
求採納
4、傳統節目主持人怎樣在新媒體背景下進行有效轉型,已經成為擺在眾多傳統媒體
媒體是個人與對外界發展過程中信息的關注與了解,每一個時代的人們在在使用工具上以及生活習慣上會有自己的方式,兩者之間存在著一種便捷途徑的延伸。
想要更好的了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關系,先要從大眾生活狀態、商務模式、休閑娛樂方式上去研究,再加上所需與必備的交流溝通渠道上著手。
一、大眾生活狀態結合每一階段人群日常生活習慣,這里大致可以從以下幾點去考慮:
日常作息時間;
日常參與的社會活動;
家庭生活模式,人員分工;
個人或家庭關注的熱點與方向;
個人與家庭收入、消費模式等。二、商務模式這里默認是指工作方式,或是與外圍接觸的商業特色,新媒體關注的是商業發展趨勢與方向。能把這一點抓住,則商務帶動生活;這里切需注意的幾點有:
日常人群工作模式;
大眾營業方式;
商務人群管理;
日常任務反饋交流工具;
商務交流的便捷:快、有效、簡單、多樣化、以及節省時間等。三、休閑娛樂雖說現在人的生活層次上升了,但是各種消費也隨之增加,想要讓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區分開,這里也自然少不了一些細節:
消費層次便捷,多在新媒體上相對多於傳統媒體;
口碑好、可靠、正規等是傳統媒體體現出來的,中老年一輩們比較看中;
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上的一種擴展與創新,想要新媒體更好的替代傳統媒體首先得考慮年輕人的帶動力。
傳統媒體相對穩定,新媒體中或多或少的存著在一些不安全的現象,這一點在休閑娛樂分享上能直接體現出來;
為適合的人群新媒體的同時,也要考慮傳統媒體人群的正確引導,同時能真正解決他們的難點與疑點。
5、新媒體轉行
前幾篇關於新媒體發展趨勢以及自媒體價值的文章收到了許多朋友們的關注和探討,我非常的欣慰,作為加入新媒體領域的一個傳統媒體人,我可能有更多感慨,從傳統媒體再到如今的新媒體時代,傳播的模式和媒體格局與形態的發展都發生了重要變化,這兩種方式都各自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而隨著如今很多傳統媒體也在轉型,更加貼近互聯網,貼近年輕人,從而也緊緊抓住了新的媒體發展機遇,今天,我是想聊聊關於社會化媒體平台與公關之間的關系和變化。
從本質上來說,大多數人都會明白社交媒體已經顯著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科,也許你在公關領域已經有了非常資深的經驗和更直接、更數字化、更主觀的認知,也許你已經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的學術環境中,非常深入地了解並學習了公共關系這一門學問,或許,你也和我一樣,親身見證了人們在消費的內容和互動形式的不可思議的轉變。社會化媒體唯一的不變就是永遠都在變,所以,不管你曾經的認知或者經驗如何,或者你在公關領域中的特長如何,相信如今社會化媒體平台的發展已經改變了你在公共關系中的做法。
在社會化媒體領域有本書我一直非常喜歡,是由李·夏琳(Charlene Li)和喬希·貝諾夫(Josh Bernoff)出版的《Marketing in the Groundswell》,我最欣賞這本書的是他們如何更貼近社交媒體技術,不是談論某些特定的平台進行分析,而是從用戶的角度談論最有價值的分析和建議,這一思想的價值是屬於戰略級別的,對於我而言是很有價值和幫助,例如廣泛性是公關學科的一個方面,而我恰恰對社交媒體的廣泛性充滿興趣,接下來讓我嘗試著來找尋這些問題的答案吧。- 我怎麼才能運用好使用社交媒體?
- 我怎樣才能讓我的客戶和用戶更好的使用社交媒體呢?
- 我怎樣才能運用社交媒體來激勵人們?
- 我怎樣才能幫助更多人喜歡並熱愛使用社交媒體?
1. 與PR完全融合
社交媒體並不能取代傳媒,但社會化媒體在公共關系以及其他方面都是不可分割的,傳統媒體雖然非常重要,但如果可以與社交媒體相結合,它必然會更強大,傳統的公關和社交的結合不僅僅是一個形式方面的討論,根據唐界傳媒的統計,幾乎所有公關部門90%都負責他們公司的社會媒體。
我們的企業該如何利用這個更有價值、更直接而又更容易管控公關信息?密切學習並掌握最新的社交媒體技術,或者可以通過顧問咨詢向一些在公關和新媒體領域有著突出經驗的比如Interpublic、上海的唐界傳媒或者Cordiant了解更多有價值的經驗,當然,你也可以現在就讓你的團隊保持快速學習能力,培養善於通過數據分析和結合傳統的戰術,來更有效的傳遞你的公關信息。
2. 與我們的用戶互動完成公關信息
在我們為企業客戶進行媒體規劃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用戶、用戶、用戶,我們所做的一切,包括產品的改進、用戶體驗的加強、建立社會化媒體渠道和新媒體公關,都是為了幫助我們吸引並讓用戶滿意,比如優酷、新浪微博,天涯社區、Facebook,博客和這些視頻或者論壇,都是或者融入了典型的社會媒體平台,它鼓勵用戶共同創建消息,顯然對於這部分由用戶自主創建的內容你是沒有能力去控制的(即使有,也是非常有限)。對於公關專業人士的關鍵就是如何更好地參與並和你的用戶共同創建完成公關信息。那麼如何做,該如何利用社會化媒體平台掌控公關信息?我建議有兩點,第一,在優質平台創建你的企業社交媒體賬號,這一點不可或缺,切不可以因為擔心信息無法掌控而迴避,第二,可以通過更高級的輿情監測工具來管控由用戶創建的社交消息,以便公關部門可以及時介入處理。
3. 保持監測
如果是一套呼叫中心,打進電話里正在排隊的人也許有超過50個人,但這個只有你知道,如果你發微博,它是公開的,甚至它有可能成為熱門並被獲得更高的展示,我相信很多公司都知道這一點,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告訴我們:社交媒體的重要性越來越高,你可能再也不像十幾年前那樣,隨便發布廣告就立刻可以獲得客戶的關注以及購買。所以,唐界傳媒建議正在負責企業社會媒體營銷以及公關負責人可以通過制定協同工作機制,基於24小時監測工具來對社交媒體保持時刻分析,可以第一時間進行相應。
4. 善用社交媒體小工具進行用戶分析
社交媒體的運營,離不開敏銳的觀察和分析,尤其是對熱點的敏銳度,我們作為社交媒體的運營者,或者公關負責人,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工具來完成用戶某些特定行為的分析,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制定社交媒體方案和公關活動。
5. 建立和意見領袖的良好合作
社交媒體信息巨大,每一秒都會產生眾多信息,而如何讓你的用戶快速記住你或者你的品牌和服務,這就必須要提到意見領袖了,新媒體時代創造了意見領袖一個新的群體,他們是用戶中的核心人物,在社交媒體平台有著主導的話語權和影響力,所以,多和意見領袖保持良好關系,因為他們的觀點和評價往往很容易影響到更多人。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互聯網越來越重要,經過唐界傳媒對社會媒體以及傳統媒體的縱向分析中,研究人員發現傳統媒體的影響力正在逐漸下降,人們已經慢慢習慣了通過更多渠道獲得新的信息,比如微博、微信等社會化媒體的代表,那麼,如果可以更好地利用這個社交媒體來管理和優化公關,必然是企業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這篇文章我主要是希望討論社會化媒體如何影響著公關的應用和實施,也希望可以給更多社交媒體從業者或者公關人一些思路和建議。
唐界文化傳媒(上海)有限公司 新媒體事業部:趙永奇 /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