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互聯網新媒體迅猛發展

互聯網新媒體迅猛發展

發布時間:2020-09-23 04:29:34

1、互聯網與新媒體興起的原因

因為現在網民多
上網的人多需求就大
所以

2、新媒體與互聯網是一個概念嗎

新媒體是指有別於過往的媒體形式的媒體,例如微博、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這些,新媒體大多可以成為自媒體,也就是說一個人就可以成為一個內容的製造和發布者,不需要以往的發布機構例如報社、網站什麼的。
大多數的新媒體是基於互聯網的,為了體現與過往的舊形式特別是非互聯網形式的媒體的區別,現在叫新媒體的,就是指基於互聯網思維的自媒體工具。
還有一點很重要,新媒體或者是自媒體,是去中心化的,沒有一個中心的機構去發布信息,每個信息發布者都是分散的,不集中的。
互聯網是一個大的概念,可以是實體--國際互聯網Internet本身,也可以是互聯網思維的意思。新媒體是在互聯網思維的基礎上,催生出來的媒體形式。

3、未來十年,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些與互聯網「新媒體」類業務不同的互聯網業務開始出現。比如,網路游戲、電子商務、網路音樂、網路視頻以及包括軟體商店在內的各類網路商店迅猛發展,正在成為互聯網業務持續發展的新的驅動力。這些業務,在商業模式和網路模式上,已呈現出與此前的「新媒體」類業務的互聯網業務明顯不同的特徵。在收費模式上,它開始突破了「新媒體」類業務通行的免費模式,在保持後向收費的同時,開始嘗試向消費者實施按量收費;呈現出雙向收費的新趨勢;在網路支撐需求上,它也開始由過去不講求安全質量的充分開放的網路,開始向智能化連接、安全可靠的需求方向發展,呈現出移動互聯網與互聯網移動的雙通道的多元需求發展趨勢。在整個經濟上,如果說傳統媒體實行的是傳統經濟體制,「新媒體」實行的是新經濟體制的話,那麼這些新的業務卻呈現出混合經濟體制特徵。這些新的業務,是以向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應用服務為宗旨的,可以把這一類的業務統稱為互聯網的「新應用」。

——從需求趨勢來看,人們對互聯網的需求除了信息共享和信息傳遞的需求外,開始產生了更多結合身份認證、獲取個性化、有價值信息的應用訴求。

——從網路支撐的可能性來看,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一個可以隨時隨地實現安全可靠的服務、不同於原有互聯網的信息網路正日益完善,為中國互聯網的「新應用」提供了可能。

——從政策條件來看,隨著移動支付技術的日益成熟,金融應用環境也日益完善起來,尤其是國家推動物聯網發展的政策環境。這都將成為驅動中國互聯網「新應用」的巨大動力。

預計,隨著中國網民的日益成熟,中國網路應用向各行各業的日益滲透,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物聯網的持續發展,這些「新應用」類的業務,將在未來十年異軍突起,形成與「新媒體」類業務比翼雙飛的格局。

4、網路新媒體發展存在什麼問題?

1997年3月,CHINABYTE網站上出現了第一條商業性網路廣告,標志著中國網路廣告的誕生。經過10年多的發展,中國網路廣告市場規模於2007年已經達到46億元,比去年前年同期增長48%, 


1. 中國網路廣告市場特徵  


1997年網路廣告在中國的出現,幾年來的發展歷程中網路廣告的增長幅度一直高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根據艾瑞市場咨詢(iResearch)發布的《2004年中國網路廣告研究報告》顯示:1998、1999年是中國網路廣告的起步階段,占廣告總額的0.1%,2000年到2007年網路廣告平穩發展,占廣告總額0.5%,而2006起網路廣告規模大量增長,達到廣告業總規模的1.0%,2007年該比例已經增長為1.5%。中國廣告市場這幾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不斷發展和擴張,網路廣告所佔比例的大幅提升更能顯示出網路廣告市場的迅速增長。  


主要門戶網站在網路廣告市場中表現不俗。據里昂證券發布的分析報告指出,在2007年網路廣告市場上,新浪、搜狐和網易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控制了64%的份額。


2.關鍵詞搜索成為網路廣告與新媒體的增長點  


<1>不管是新媒體上的廣告,還是網路媒體上的旗幟廣告、按鈕廣告等,都是以吸引受眾的注意力為訴求的,因而被稱為「注意力經濟」或「眼球經濟」。而網路搜索引擎則代表了一種新的虛擬經濟形態,即「搜索力經濟」。所謂搜索力經濟,其特徵就是受眾從以往的眼球被動接受信息狀態轉為主動搜索信息。


搜索引擎的出現很好地切合了「受眾本位」的傳播方式,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主動搜索信息。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15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獲取信息作為上網最主要目的的網民所佔比例最多,達到39.1%;而用戶在互聯網上獲取信息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搜索引擎查找相關網站,比例高達70.7%。  


<2>(1)具體到廣告上來講,搜索引擎的出現改變了以往廣告形態中受眾被動接受的狀況,而是將受眾處在信息的中心位置,受眾具有極強的選擇權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由於搜索引擎用戶在搜索信息時極強的針對性和確定性,因而極有可能就是所搜索產品或服務的潛在購買者,這種有效到達的廣告模式也深受廣告主喜歡,因而因搜索引擎發展而帶動的關鍵詞搜索廣告得到了迅速發展。

(2)2007年,中國網路關鍵詞搜索廣告市場已達6400萬元。美國投資機構Piper Jaffray認為:「搜索引擎作為最有效的產品和信息查找工具,以及廣告商尋求和獲得客戶的最佳途徑,將是未來幾年內成長最快的網路廣告形式。」

( 3 )國內網站百度、雅虎中國、新浪、搜狐和網易紛紛涉足付費搜索領域。

(4) 中國網路廣告不斷的在發展,如近年來的新媒體-企業之窗,利用互聯網最新的行為分析技術,來實現廣告的精確投放,讓你的廣告只顯示在最有價值的客戶面前,利用「信息互動」來實時捕獲你的客戶,新媒體這個優勢從根本上解決了中小企業的廣告浪費,自然成為中小企業的二十一世紀產品推廣的利器。

(5)中國網路廣告市場孕育著極大的市場發展潛力。由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強勢發展,生產的商品和服務越來越多,企業主的廣告投放需求將持續增加,從而促進中國廣告市場的發展。  


3. 網路廣告與新媒體廣告的融合加快  

網路和新媒體融合的加快是網路廣告與新媒體廣告融合加快的主要原因。網路技術經過長期發展,越來越注重網路和新媒體的相互融合和促進。

5、互聯網新媒體具有哪些社會特性

(一)全方位的數字化
新媒體最為顯著的特點即數字化的傳播方式。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必然帶來數字化傳播方式。Nicholas Negroponte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提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必然將改變人類的工作、學習、娛樂方式,即人類的生存方式。」「當無數產業捫心自問『我在數字化世界中前途將如何』時,事實上,它們的前途歸根結底要看它們的產品或者服務能不能轉化為數字形式。」而新媒體就是通過全方位的數字化過程,將所有的文本縮減成二進制元編碼,並且可以採用同樣的生產、分配與儲存的過程。
(二)互動性
提及新媒體最常提到的就是其交互性。傳統的大眾媒介都是單向式傳播,但新媒體則突破了單向傳播,增強了傳播者與接收者之間的互動性。新媒體以其新興技術新興,特別是互聯網,可以連接網上任一用戶,實現網路信息資源共享,使用戶之間無障礙溝通交流。受眾不再僅僅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時也是信息的傳播者。交互性使傳播者和接受者極易進行角色轉換,這種雙重身份的角色使受眾可以暢所欲言,及時反饋,使媒體得以與受眾在互動中同聲同氣。
(三)個性化
新媒體實現了信息傳播與收閱的個人化。以網路環境為基礎,基於信息用戶的信息使用習慣、偏好和特點向用戶提供滿足其各種個性化需求的服務。這種新媒體提供的個性化信息服務,令信息的傳播者針對不同的受眾提供個性化服務。此外,受眾也對信息具有同樣的操控權,受眾可以運用新媒體選擇信息、搜索信息甚至定製信息。所以,新媒體的時代是一個「受眾個性化」的時代,傳統媒體中具有「被動接受信息」的受眾轉變為主動尋找和製作信息的用戶,這是一個基於用戶個人建立起來的雙向交流的系統。
網路作為新媒體的優勢:
網路是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它於1969年起源於美國,經歷了從軍事運用到全面商業化的發展歷程,形成了真正的「信息高速公路」。列文斯通提到:「網路帶來的新氣象,在於它結合了互動性以及那些對大眾媒介來說是創新性的特徵:沒有限制的內容範圍,廣大的受眾規模以及表現出傳播的全球性本質。」網路作為新媒體有其自身優勢:
(一)交互性
網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可分為以下四種:多人對個人,個人對個人和個人對多人的非同步傳播,是指信息接收者通過使用網路上尋找信息的活動,例如瀏覽網頁和遠程通信等;個人對個人的非同步傳播,如電子郵件;個人對個人、個人對少數人、個人對多人的同步傳播,例如網路在線閑談、多用戶游戲等;多人對多人的非同步傳播,如新聞討論組、電子公告牌和電子論壇等。在第一類中,用戶只是作為信息的接收者。而在後三類里,用戶很有可能是信息的發布者或交流者。由此可見,網路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最突出的變化即為「受眾」不僅僅是指大眾,也可能是個人,「受眾」不僅是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信息的發布者。
(二)分眾性
互聯網更加適應受眾需求的多樣化和受眾市場的細分化。互聯網的交互性特徵引起了用戶分化。它將目標受眾按年齡、性別、種族、社會地位、文化程度、興趣愛好、專業程度等標准劃分為一個個群體,從而有針對性為這些不同的群體提供信息服務。所以說,這是具有小眾化傾向的傳播。由於媒體生存與發展必然與受眾群體數量密切相關,所以每個受眾群體仍然保有一定數量。
(三)復合性
通過互聯網傳遞信息突破了傳統媒體傳遞信息的單一性,互聯網傳遞實現了信息傳播的圖文聲一體化,它將文字、圖像、聲音、視頻、音頻等完全融合。其復合性也充分體現了傳播形態的多樣性特點。它將報紙、電視、廣播的傳播手段與傳播方式基於一體,其形式的多樣化是前所未有的。它將各種接受終端,各種傳輸渠道,各種信息形態整合一起,從而保證用戶可在任何地方、通過任何終端進入新媒體網路。
互聯網新媒體發展現狀及問題:
互聯的迅猛發展給信息傳播乃至生活帶來新的景觀,更是將傳媒行業帶入一個嶄新時代,但在其迅速發展的同時,互聯網的健康發展也日益成為焦點問題。目前我國網路新媒體發展現狀為:第一,網路新媒體已經相當普及。網路新媒體所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和傳播信息數量已遠遠超過傳統媒體,數據顯示,傳統媒體每日傳播的信息量不到網路的四分之一。網路新媒體的市場已經達到了一定規模,且逐年擴大。其次,網路新媒體的技術支撐比較成熟。我國網路新媒體傳播的硬體技術較為成熟,尤其是在通訊領域,可以與國外發達國家相媲美。
但是,網路新媒體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第一,我國網民數量激增,但分布不均。調查顯示,城市網民,尤其是大城市網民是主力軍。知識、信息之間的這一鴻溝將會變得更寬而不是更窄。第二,網民素質良莠不齊。網民擁有自由發表意見的平台,但此類言論自由隨意、導向不明,甚至部分網民熱於揭人隱私、製造謠言,而導致偏激和非理性、盲從與沖動。第三,虛假信息多。目前,網路上頻繁出現一些虛假、低俗等有害信息給構建健康文明網路造成了極壞影響。

6、互聯網的發展在新媒體的推動下,可以劃分成哪幾個階段

新媒體發展時代是相對於傳統媒體發展而言的,「新媒體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概念。在今天網路基礎上又有延伸,無線移動的問題,還有出現其他新的媒體形態,跟計算機相關的。這都可以說是新媒體。」下面就是對新媒體發展階段的描述:
陝西沙龍傳媒有限公司對新媒體發展做了詳細的介紹。
媒體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精英媒體、大眾媒體和個人媒體。這三個階段分別代表著傳播發展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以個人為中心的新媒體已經從邊緣走向主流。其中以博客最為典型。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更多新興專題
從媒體發生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新媒體是伴隨著媒體發生和發展在不斷變化的。廣播相對報紙是新媒體,電視相對廣播是新媒體,網路相對電視是新媒體。科學技術在發展,媒體形態也在發展,我們今天恐怕是需要去關注在數字媒體之後的新媒體形態

與互聯網新媒體迅猛發展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