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

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

發布時間:2020-09-22 22:08:30

1、在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專業的人有什麼優勢,困境與選擇

新媒體時代傳統記者可能的轉型
尋空

先來看一個事件,3月18日,某網友在新浪微博上發了一條微博,內容為:「這酒是給犯人喝的嗎?還『五糧液』?如此人性化。」微博下面配了圖,圖片中有兩箱酒,其中一箱為五糧液提供的「四川監獄系統定製酒」。

此微博發布後立即快速擴散,很快便被轉發幾千次(原微博已刪除,因此具體數字無法統計)。這一事件也引起傳統媒體的注意,19日上午開始有大批傳統媒體對此事進行報道,20日上午此話題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榜。

不對此話題的內容進行評價,我們試著分析一下此話題的擴散路徑。這條微博是一位網友首發於18日上午,由於此話題較為敏感且網友本身擁有8萬多的粉絲,因而很快得到了大面積傳播,但18日的傳播基本僅限於網上,直到19日才有傳統媒體跟進此話題進行了報道。傳統媒體的報道擴大了此話題的傳播范圍,並再一次反饋到網路,使此話題得到了「二次發酵」。
此話題的傳播路徑我們已經看的比較清楚了,那就是首發於新媒體(微博),爆發於傳統媒體,然後又反饋至新媒體(微博)導致二次爆發。
多年來,媒體記者所報道的新聞一直是民眾打開雙眼看世界的第一選擇,但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顯然終止了這一局面。上述那則新聞不是由傳統媒體記者而是由網友首發於新媒體上然後得到傳播的。
從此事件也可以看出,面對新媒體快速發現新聞線索,快速發布新聞並傳播的局面,傳統媒體顯得遲鈍而緩慢,傳統媒體在年輕、輕盈的新媒體面前似乎顯得垂垂老矣。同樣,傳統媒體的內容提供者——記者雖然具有專業、深度等優勢,但他們同樣具有死板(固定模版,固定字數)、反映速度慢等缺陷。而新媒體的內容提供者——我們稱之為新媒體記者,雖然沒有傳統媒體記者的專業度,卻有傳統記者沒有的靈活、速度、迅速爆發等優勢。
新媒體時代的來臨使信息更加碎片化,人們關注事件很多時候關注的是事件的最新進展,而非事件的深度解讀,比如美國大選的最新票數統計,敘利亞戰爭的最新戰況等等,這時新媒體記者的存在就顯得無比重要。當然,新媒體記者未來也可能不只涉及淺報道,也可能有更廣闊的空間。但不論怎樣都可以預見,新媒體記者在未來的新聞報道格局中將會擁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從公民記者到新媒體記者
公民記者的概念,到目前大概只有20多年的歷史,但影響卻不可謂不深遠。早在博客時代,公民記者便已出現,2007年,一個沒有念過大學的業余記者周曙光遠赴重慶報道「重慶最牛釘子戶」事件,他采訪了著名的「釘子戶」吳蘋夫婦,並將采寫的新聞發表到博客上,這為他的博客帶來了巨大的點擊量。隨後,他的行動受到全世界媒體的關注。南方都市報,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英國廣播公司等大型媒體機構都報道了周曙光的行動。他也逐漸地被稱為中國公民記者第一人。
博客的出現造就了公民記者,而新媒體的出現同樣造就了新媒體記者。但與公民記者相比,新媒體記者的門檻進一步降低,如果說博客時代的公民記者還需要寫一篇文章的話,那麼在微博時代新媒體記者只需要寫不超過140字的消息加一張獨家圖片或一段視頻就可以了,而這一切的實現只需要一個智能手機而已(別忘了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尋找小糖人》很大部分是用iphone拍攝的)。
2009年一架美利堅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車A-320班機因故迫降於紐約哈德孫河面上。在首批到達的一艘救生艇上,一位救援人員賈尼斯·克魯姆斯用自己的iPhone手機拍攝下當時的一幕,並上傳到Twitter,成為了飛機迫降後首張現場照片。雖然隨後CNN等媒體也公布了現場圖片,但影響力竟遠不如那張業余圖片。
2012年,年僅13歲小傳旺被高壓氣泵誤傷,隨後他被緊急送往北京接受治療,途中一名隨行人員通過微博發布小傳旺病情的最新動態,讓眾多關注小傳旺的人的心跟這些消息緊緊連在一起。
新媒體時代傳統記者可能的轉型
與傳統記者相比,新媒體記者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社會力量,但作為一種非正式記者,也存在許多問題。
1.個人傾向性較重。作為業余記者,新媒體記者可能缺乏較為職業的素養,因此有可能使報道傾向性比較強,不能做到中立。
2.難以深度報道。新媒體記者可能沒有完善的知識體系,因此可能寫不出較為深度的報道。
3.難辨真假。一些無法辨認身份的新媒體記者發布的消息來源不明,難辨真假,很可能造成假消息大面積傳播。
與新媒體記者相比,以上缺陷卻正好是傳統記者的優勢。傳統記者由於有記者的職業素養和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自身又多出身於報社、雜志社等權威媒體,因而一般不存在上述問題。因此新媒體時代的來臨,顯然是傳統記者轉變為新媒體記者的的好時機。
那麼傳統記者如何轉變為新媒體記者?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在傳統媒體中轉型為新媒體記者。目前,大多數傳統媒體都開設了新媒體賬號(主要為微博),但內容多為將傳統媒體內容轉到新媒體上,較少有突發新聞的第一時間報道,這便完全沒有發揮出新媒體的優勢。在遇到較為重大或重要新聞時,記者應該成為媒體賬號的運營者,在最接近新聞前線的地方進行采訪報道,並第一時間將新聞報道發於新媒體上。在這方面一些老媒體比如新京報、京華時報等應該像36氪、愛范兒等新晉媒體學習,後兩者經常在奔波於各種科技產品發布會上,並在第一時間將消息通過微博傳播出去。順便說一下,英國天空電視台有一位Twitter 記者,其任務就是在個人 twitter 上發布突發新聞,追蹤實時動態。
2.直接投奔新媒體。能在傳統媒體中轉為新媒體記者固然是好的,但這卻未必行得通,畢竟傳統媒體思想僵化,不一定能適應新形勢。這時候就可以考慮投奔新媒體機構。在這方面@潘越飛老師做出了典範,他的心路歷程是這樣的:C,小記者,數月前開始在網上寫文章,情緒強烈,觀點鮮明,反響不錯。於是一發不可收拾,網友對他的內容給出觀點、分析和線索補充,其他媒體人進行解讀和反駁,C得到了信息的完善和是否要寫下去的判斷,這一個全新的流程讓他擺脫了傳統媒體閉門造車的困境,爽快至極。近日,C選擇了去新媒體機構。(C即潘越飛老師)
3.開辟自媒體。在傳統媒體浸淫多年的記者,往往會擁有一批忠實的讀者或粉絲。此時在新媒體上開辟自媒體,持續地提供優秀的內容,適時地與讀者或粉絲保持互動,時間一久,便可以塑造較強的品牌力。有了品牌力,再想做點什麼便不難了。在這方面成功的有@李海鵬,@互聯網信徒王冠雄 @黑馬良駒等。
新媒體時代已經來臨,面對席捲而來的浪潮,需要思考改變的不只是傳統媒體的事,也是傳統媒體記者的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在新形勢下,傳統媒體記者只有積極做出改變,才可能處於「浪潮之巔」。
「世界是你們的,世界是我們的,世界歸根結底是你們的。」

2、未來新媒體時代,人們獲取新聞的媒介方法和渠道可能有哪些

網路上的各大新聞網站、微博、微信、論壇等

在新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相互融合是新聞傳播的主要發展方向。互融互通能夠實現不同的媒體間優劣互補,在新媒體時代的沖擊下實現共贏。隨著網路的發展,一旦新聞事件發生,網路上的各大新聞網站都會做出迅速的反映,同時進行相關的報道和傳播;

除此之外,網路上社交媒體的發展以及自媒體的廣泛應用,例如微博、微信、論壇等也會對新聞事件進行相應的報道。

與傳統的傳播渠道相比,新聞信息的傳播渠道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讓之前相互孤立的媒介互相鏈接起來,相互作用,相互依託,讓新聞從業人員能夠通過多元化的傳播渠道發揮自身的新聞能力,迅速完成新聞事實的傳播,並與受眾進行多方面的互動與交流。

(2)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擴展資料:

未來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內容的獨特性

網路和自媒體迅速普及,對新聞信息的傳播產生的了重大影響,新聞信息的產生不再僅僅局限在少數人手裡。

人們漸漸地掌握了新聞傳播的主動權,新媒體的時代,使得受眾的體驗越來越受到重視和關注。基於自媒體和網路的傳播特點,人人都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

人們可以對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或新聞事件利用網路進行傳播,因為內容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例如人們把自己城市的霧霾污染情況傳播到網路上,很快就引起各個不同城市人們的相應和共鳴。

3、新媒體時代傳統新聞業會消失嗎?為什麼

不會,傳統新聞業也有它獨特的優勢

4、網路與新媒體是干什麼的?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是基於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形態對新聞傳播行業及整個社會的的巨大推動,順應數字信息時代發展所需,順應移動互聯媒介融合的趨勢要求而產生的新聞傳播類新專業。該專業是對2011年開始招生的新媒體與信息網路專業進一步發展。2012年教育部開始組織該專業申報工作。2013年首次批復28所高校招生,2014年批復20所高校招生,2015年批復29所高校招生 ,2016年批復47所高校招生。該專業文理兼收,畢業授予文學學士學位。

該專業主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即要掌握新聞傳播學基本知識,又能熟練掌握網路新媒體信息傳播知識與實踐技能,能運用網路與新媒體進行信息采寫、策劃、傳播,善於綜合多種媒介手段進行整合傳播,兼具新媒體組織運營和管理能力。
本專業培養適應傳統媒體機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司等團體組織急需的寬口徑、復合型信息傳播人才,能在新聞傳播技術方面從事設計、製作、網路技術等方面的傳播技術類工作。

目前,世界逐漸走向一個網路時代,網路產業也應運而生,各行各業逐漸將網路與實體產業相互融合。其中最常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就是傳媒類,如上網瀏覽新聞,看視頻娛樂等。網路與新媒體,簡單理解就是利用網路做新聞傳播。

中國西北地帶最早開設本專業在陝西西安,第一次全國新媒體產業論壇在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新媒體大咖齊聚高新學院,這給全國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注入了強勁的活力,推進了整個西北地區新媒體教育產業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再加上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有廣泛的教育經驗,善於培養高品質學科人才,注重產教融合,多年來在該專業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獲得了教育界師生的廣泛認可。

5、新媒體的利與弊

利:
大家都有感觸的。在這個信息發展的社會,網路的普及。讓所有可以相互共享很多各個方面的信息。不論是橫向還是縱向,都是可以有好多隻是可以得到拓寬的。
像新聞電視傳媒,我們可以坐在家裡走遍全世界,領略各國各地的風俗習慣。新聞聯播,我們可以專注到世界各國的情況,和一些國情等等。也增強了我們的國家凝聚力
像一些廣告的播出。可以讓我們對一些產品的有點好處進行了解。當然也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生產力銷售的增長。
弊:
像網路。我們們都說網路是雙刃劍。裡面的東西一哄而來,很多時候我們都來不及看清她的好壞,或者說對我們是否真正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反而更多是我們在浪費精力。
甚至像很多青少年都不能正確使用電腦,用於玩游戲甚至沉迷。

對運營者來說
傳播快
用戶精準
轉化率高
推送內容質量要求高,
需要高素質人才運作,
需要精力大

6、新媒體相較於傳統媒體有哪些優缺點

缺點

信息的選擇困難。信息量巨大,甄別困難,不確定信息多

2.對虛假信息和不利信息的處理非常棘手。由於信息發布者可以採用假名,並且網路信息發布商和論壇非常多,對這些信息的阻截不會有太大成效,對流言和惡語無法有效地直接制止。所以企業多採取在第一時間發布聲明的方式。

3.垃圾信息導致相關公共關系調研的效果大打折扣。某網站的改版調查中,有效回收只佔全部發放調查冊的35%左右,嚴重影響了形象調查。

4.安全危機時刻出現。

優勢

相較於而言,新媒體具有更快捷方便,給人更好的感官享受,更符合人們對現代化生活的要求的特點,但隨著各自的改革發展,現在是割據一方,各有所長。拿電視劇的播放形式來說,在代表-電視機上播放的,需要不斷收看廣告,等待更新時間較長,廣告質量較差,廣告播放費用成本較高,給觀眾的選擇比較單一。

而在新媒PPS等互聯網上播放時,觀眾可隨時選擇自己喜歡的電視,播放畫面進來也出現高清選擇,廣告時間較短,廣告內容,畫面質量較高,廣告播放成本投入較小。但是就音效和畫面質感以及播放的流暢性來說,電視播放媒體還是比較占優勢,互聯網播放媒體就受到網路連接,網路信號不穩定造成的播放不夠流暢,甚至不能播放的尷尬情況,同時網路的使用也涉及更多信息安全方面的隱患。互聯網環境復雜,給人多種選擇和方便快捷的同時也潛在很大的使用風險,隨時可能遭受病毒等惡意程序的影響,給觀眾帶來損失。

同時,因為互聯網的寄託形式-計算機或等,使用操作較電視機復雜。還受到觀眾(購買電視機和電視無線信號的價格平均低於電腦和寬頻或無線網路的價格)年齡,習慣等客觀因素的限制,造成兩者的觀眾基本盤,幾乎秋色平分。但電腦(筆記本),等互聯網的攜帶方便性是無可比擬的。

(6)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擴展資料:

新媒體(New Media)是指當下萬物皆媒的環境,簡單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

新媒體涵蓋了所有數字化的媒體形式。包括所有數字化的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移動端媒體、數字電視、數字報刊雜志等。

一個相對的概念,是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後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7、新媒體時代傳統電視新聞傳播如何走出困局

 1. 繼續保持電視新聞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同層出不窮的新媒體相比,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獨特憂勢或者說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職業化、系統化採集和發布新聞的能力,更為重要的是長期積累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實際上,媒體的權威性最終還是來源於它的公信力。《現代漢語詞典》對公信力的解釋是:使公眾信任的力量。我國新聞傳播學界較早提出公信力概念的文章是黃曉芳的《公信力與媒介的權威性》(1999),她將「公信力」定義為「媒介在長期的發展中日積月累而成的,在社會中有廣泛的權威性和信譽度,在受眾中有深遠影響的媒介自身魅力。」她在文章中進一步指出了衡量公信力大小的指標,筆者自己概括起來,認為「公信力」應該從新聞報道的真實性、發現重大選題的敏銳度、分析問題的深刻性、時事評論的全面性等方面來衡量。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由於「把關人」制度的相對寬松,信息傳播的過度開放,導致充斥其間的新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作為公信力第一指標的真實性都無法得到保證。除此之外,目前各類門戶網站、手機報、博客等新媒體在新聞傳播的內容上更多來源於傳統媒體,自身沒有專業
的新聞采訪隊伍也沒有新聞采訪權,導致新聞信息的傳播暴露出「無序化」、「碎片化」、「淺薄化」等先天缺陷,而電視新聞媒體恰恰在報道的真實性、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等方面具有自身十分明顯的優勢,這也將成為未來傳統電視媒體與新媒體在新聞報道方面相抗衡的重要砝碼。

2. 加速媒介融合,擴展傳播渠道,豐富報道形式
新媒體的興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電視新聞觀眾,但傳統電視媒體只要善於抓住機遇,充分藉助網路等新興媒體的優勢,加速媒介融合,綜合利用網路、手機、電視等多種傳播渠道進行全方面、立體化、多層次的信息傳遞,電視新聞仍將有自己的受眾市場。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個概念,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這種關於媒介融合的想像更多的集中於將電視、報刊等傳統媒體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可以為電視新聞報道建立起即時、順暢、互動的播出渠道。電視曾被人批評為單向傳播的媒介。而媒介融合時代的到來,電視媒介可以將網路、手機等不同形態的媒介整合起來,充分發揮整合傳播的優勢。
另外,媒介融合也可以使電視媒體獲得更多的新聞素材,使新聞報道更全面、更生動、更豐滿。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一書中指出,「你可以把超媒體想像成為一系列可隨讀者的行動而延伸或縮減的收放自如的信息,各種觀念都可以被打開,從多種不同的層面予以詳盡分析。」電視媒介在新聞報道中可以充分利用公民用手機、相機、DV等設備拍攝的畫面或網路上發布的視頻,豐富新聞素材,彌補電視台新聞記者無法拍攝到的一些現場畫面,利用其民間視角,從而獲得更多受眾的認同。

 3. 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
目前,直播報道可以說是電視新聞媒體最能有效抵禦網路競爭的模式,它的核心內容就是要弱化「後續整理型」的對發生過的新聞進行報道的方式,倡導「實時直播型」的對正在發生的新聞進行報道的理念。一個直播常態化、不問斷播出的新聞頻道其實就像一個內容不斷更新的網路。雖然網路也可以進行直播,但它的內容資源遠不及傳統電視豐富。當前,我國各級電視台的新聞頻道在直播常態化方面,由於思想意識、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原因,仍然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全天候新聞頻道實際上只有其名而無其實,新聞重播率非常高。在目前新聞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電視新聞要守住自己的一方陣地,推進直播常態化也許是必需之舉。
在推進直播常態化,加速新聞傳輸時效的同時,我們也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窘境,盡管傳統電視新聞媒體一直在努力提高信息傳播速度,但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時效優勢已受到了極大挑戰,例如手機報、網路信息彈出窗口等形式各異的新聞傳播方式,其傳播時效性、接受便利性遠遠超過了傳統電視媒體。因此,更權威、深人、客觀和全面的報道,成了電視新聞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手機短訊、網路信息大都是簡單化的、碎片式的、表象性的,尚不能滿足公眾深人了解事實的需求,而電視台的職業化新聞團隊正可以在深度挖掘上有所作為。鳳凰衛視執行台長劉春認為,受眾對新聞需求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導致了傳統媒體因為「時效性」而輸給新媒體,卻因為「深度性」而成為眾多媒體類型中的佼佼者。可見,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要保持自己的競爭力,就必須在報道形式上下足功夫,推進直播常態化,加強深度報道是可施之計。

與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工作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