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新媒體時代網紅

新媒體時代網紅

發布時間:2020-09-22 17:07:35

1、辯論賽,新媒體時代,我們認知的差距越來越大怎麼打……

1,新媒體時代,也是多媒體時代,任何媒體的目的都是將公眾思想進行引導,蘋果手機的廣告當然是引導你買蘋果,網紅主播的引導當然是求關注和刷禮物。所以新媒體時代,伴隨著媒體形式和數量的劃分,在無限刮分著受眾市場認知不同的領域,所以認知差距必然變大,如一個喜歡關注網紅的人和習慣關注學術論壇的人,隨時間推移,認知差距只會變大。

2,再比如對傳統觀念的認知差距,女子以前講三從四德,嫁雞隨雞嫁狗隨狗,而現在講女人頂半邊天,也有認同工作好不如嫁的好,甚至也有信仰單身貴族,更甚者某些國家承認了同性戀的合法婚姻。我們不得不承認世界變得更多元化,多元化本就是拉大認知差距的表現。

3,再比如,新媒體時代必然出現的媒體互相競爭,舊媒體時代的單一性對大眾的宣傳同樣是單一性趨於同化的引導,新時代的媒體競爭必然出現對同一現象不同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利益的引導,這種多遠宣傳的引導,必然引發認知差距上產生。如鍵盤俠互噴現象正式這一差距變大的體現。

4,新媒體時代帶給了人們更多的選擇,行為學和經濟學上,人之所以會做不同的選擇,就是因為有不同的認知,所以認知差距當然是變大了啊。

2、從微博微信到網紅,這幾年中國自媒體變化有多大

從「微博元年」到「互聯網產業」
2010年,微博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最快的應用而被稱之為「微博元年」。微博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民眾信息接收的渠道以及表達意見的途徑,也見證了新聞從業者以及公共服務機構從傳統媒體開始向新媒體的轉變。然而,因為微博「短、平、快」的特徵,導致信息片面化和碎片化等負面結果,也因為准入門檻、審批機制等問題,這個初成型的「公共領域」不得不面臨政府幹預,微博掀起的各種「公共討論」也一度式微。

然而,微博元年後的「低迷」,實則是背後「暗流涌動」和「養精蓄銳」。行業巨頭們顯然已經預見到新媒體將帶來不一樣的時代格局,開始求新求變。就在去年,中國央視國際頻道資深主持人張泉靈宣布辭職引來各方關注,她表示互聯網的發展是促成她決心轉軌的原因。而在此之前,央視體育頻道主持人劉建宏、黃健翔就已離職轉投視頻網站;去年任職中國視頻行業的領軍品牌「愛奇藝」首席內容官,也是旗下王牌節目《奇葩說》主持人的馬東,亦曾是央視大軍中的一員,憑借這檔節目的東風,馬東目前已自立門戶開設了自己的傳媒公司。

另一方面,在中國實體經濟「哀鴻遍野」聲中,互聯網經濟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欣欣向榮。借力「互聯網經濟」的東風,互聯網產業得到持續升溫,不僅推動了新興行業的崛起,也為一些傳統產業帶來了新的生存、發展空間,文化產業就是其中一個。而在「後微博時代」下產生的作品,與「微博時代」相比,具有更規范化、更精英化、更系統化的特徵。

從2010年到2015年,新媒體在中國公民社會中的作用不僅沒有被弱化,反而顯現出變成熟的發展跡象。中國的網路生態從初期缺乏自主和信息混亂的試水階段,到今天以互聯網為支撐的經濟產業得到大力推行,折射出中國經濟面臨的轉型過程,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國公民對公共領域持續不斷的需求。

從「草根」到「精英」:從自媒體到脫口秀節目
在傳統媒體的「名角」不斷出走的同時,網路社會中的草根藉助自媒體力量,在互聯網競爭中也分得一席之地。不過,今天提到的「草根」與2010年有所不同。經過5年的沉澱發酵,如今的「草根」,其實是已經具備一定質素修養和一定擁躉基礎的「草根代言人」,他們披著「草根」的外衣,錄制精英水準的節目。有的「代言人」一開始是「單打獨斗」,在有一定基礎後組建自己的團隊進一步發展。更多「代言人」的節目製作一開始就並非一己之力,而是建立了相當明確的受眾目標以及商業價值的集體創作,通過幕後團隊生產出新穎、高質、系統化的節目內容,再由受市場認可的視頻平台進行播放,經過這一系列錘煉出的視頻節目,與5年前微博「草根時代」形成的碎片化「公共討論」有著本質差別。

▲Papi醬是典型代表

網路節目從「泛娛樂化」向「精英系統知識」過渡,網路受眾者也從過去「低俗娛樂」向「高學歷、高收入」人群轉變。前文中提到的「愛奇藝」總監曾在采訪中表示:「最早我們還是有誤區,認為互聯網都是低俗的,精英文化不在這兒。但陸續會發現,一些公開課、紀錄片會吸引來高質量的觀眾。」當這種精英文化在網路社會中建立起群眾基礎,並就此展開獨立而理性的討論,這正是公共領域得到成熟發展的表現。節目以社會公民的需求為基礎,經過團隊的設計、分析,對知識信息作了篩選和規范整理,再由個人領袖來具體表達,向外界傳遞某種態度,繼而得到公民的反饋意見,及時作出更新。在一來一往的過程中,建立起有質量的公共領域。

目前,在互聯網思維的刺激和「互聯網+」模式的推動下,涌現出一批高水平的脫口秀作品,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和高曉松的《曉松奇談》。這些作品在「草根」式的布景和鏡頭切換下,具備「精英」的系統化知識體系。當然,並不是市場上出現的視頻節目都能達到類似水準。但不可否認的是,以這二者為代表的網路視頻正在為中國公民打造一個更健全的公共領域,為公民社會創造出更高尚的公共格局。

▲羅振宇說而優則版
網路出版服務新規的出台
面對互聯網文化產業的創業熱潮,中國廣電總局和工信部聯合公布的《網路出版服務管理規定》於上月10日正式生效。該規定從出版服務許可、出版服務管理、監督、保障等幾個方面進行了規范,雖其中有多項不夠明確的細節亟待進一步說明,但可以理解為這是中國監管機構先行試探的一步,避免了將來局面失控採取「一刀切」的武斷措施。

其中引起人們注意的是,該規定對包括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在內的「自媒體」個人或機構,是否也包含在需要申請網路出版許可的主體中,沒有做出明確劃分,目前仍存爭議。自媒體的生存空間與互聯網下的公共領域發展密切相關,未來公共領域是否能朝著更健康更成熟的方向發展,很大程度上有賴於自媒體能否蓬勃而良性的發展。該新規就自媒體發展如何做出解釋,值得下一步的關注。

3、問答題 (100分)從「明星品牌化——新媒體時代下明星的傳播方式——明星VS網紅」等三個方面進行了?

從明星品牌畫到新媒體時代下的明星傳播方式進行銷售

4、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有以下兩點: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受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地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5、你如何看待網紅?

網紅經濟就是這樣,我們不用羨慕,因為每一個網紅的背後都有專業的團隊來包裝,並不是我們看到的那樣。網紅只是藉助於一個新的媒體而已,這個新的媒體就是直播,當然也有一些其他的網路途徑,通過這樣的新媒體能夠讓自己成為一個新的有特點,有表情、有符號的人,他做的很多的事情,實際上跟微商是一樣的,他最根本的目的也是帶貨。通過自己的宣傳,將貨物賣出去,他賺了差價而已,當然更多的大的網紅,可以通過自己的廣告效應,得到自己的利益,本質都是一樣的網紅,就是帶貨的男生或女生。

個人覺著隨著人們越來越理性,對於這些網紅的態度也會更加的清晰,因為這些網紅主要就是帶貨,但是因為帶貨的質量不好就會被很多人評論,現在還有個好處就是可以直接彈幕,卻讓很多的人能夠知道網紅的貨是好是壞。希望大家看得清楚,買的明白。買東西還是要到正規的平台,這樣質量有保證,這樣,售後有保障,最起碼,退款還有途徑,不是嗎?

個人覺得,相關管理部門加強了網路的規劃和規范,網紅很快就會過時。這是我的看法,因為他們的本質就是一些帶貨的人,哪怕是小嶽嶽這種在現實中很火的人,他的網店也是有質量不好的貨,所以他的店銷量也不是很好。網紅更是如此,隨著監管部門加大力度,網紅經濟會慢慢消退的。

網紅是一時之氣,藉助於新媒體的發展,他們的本質上與微商是一致的,除非是有更優質的服務和產品,否則的話,是一時現象而已,不必那麼多的追隨和迷戀!

6、網紅是什麼,又是誰創造了網紅.網紅給我們帶來什麼

「網紅」是指在現實或者網路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他們的走紅皆因為自身的某種特質在網路作用下被放大,與網民的審美、審丑、娛樂、刺激、偷窺、臆想以及看客等心理相契合,有意或無意間受到網路世界的追捧,成為「網路紅人」。
網紅能給整個互聯網甚至社會帶來以下至少三點正面的影響:
一、促進關聯行業的蓬勃發展
現在網紅變得越來越火熱,整個網紅群體擁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跟潛力,於是基於這種眼球效應伴隨著的巨大利益催生出了所謂的「網紅經濟」。它的本質就是通過注意力來產生效益。 如Papi醬等之所以能吸引到千萬投資,正是她身上被粉絲傾注了龐大的注意力。
網紅經濟現在儼然形成了一條十分完整的產業鏈。根據相關業內人士估計,目前我國的網紅經濟是一個超過千億元的市場,社交、電商、直播、游戲等移動互聯網紛紛滲透到各個細分領域之中,網紅經濟的行業也在不斷擴展著邊界,與文化、教育、體育,甚至就連一向嚴肅的財政、政治等領域都擁有更深度的結合。
我們就拿時下最火的視頻直播平台來說,目前中國市場上直播平台超過400家,而各個平台的用戶加起來將近三億。不僅如此,互聯網相關的軟硬體設備,服飾、女性化妝品和服務行業等等相關產業鏈都基於網紅的需求迎了巨大的發展良機。
二、讓新媒體市場更具有創造力
雖然現在還是微博、微信統治互聯網天下的位置,但社交媒體的迭代呈現出加速的趨勢。發展趨勢為「大眾社交媒體」向「小眾化社交媒體」轉變。垂直領域的相關社交產品在不斷地細分,如簡書等文學創作社區、美拍等短視頻分享平台、A站B站等一些二次元彈幕交流產品、虎牙、戰旗等網路直播平台都相繼紛紛涌現,在各自領域順風順水。
這些不同類型的垂直社交產品都服務於擁有不用興趣、愛好和文化心理需求的團體,這些社交平台培養了數量眾多的網紅,也聚集了大量的粉絲。
如今整個網路的社交環境都在朝著個性化的需求、愛好、興趣、問答等一些方向細分並加以延伸。想要成一個網紅就要有提供更優質的內容的能力。正是基於網紅行業的深度發展,新興社交媒體和應用也順勢而起,為整個新媒體市場注入了新鮮活力。
三、打破階級壁壘,凸顯社會公平
在沒火之前,很多知名網紅只是大街上無人知曉的路人,他們身處於社會的底層,雖然擁有才華,但是沒有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機會。但是當他們成為網紅後,就會吸引到媒體和大眾的注意力,由此帶來的商業價值會讓底層網紅自身的命運發生改變。例如YY上擁有千萬粉絲的喊麥歌手「MC天佑」,在沒成名之前就是一個賣二手車的,如今年入千萬,躋身到富人階級。
底層民眾通過網路走紅變為成功人士,在一定程度上調和了窮富兩大階層之間的矛盾沖突。網紅的現身說法讓更多底層年輕人相信,社會是公平的,每個人通過努力都會有發展機遇。還記得曾經上過央視春晚舞台的農民工兄弟旭日陽剛嗎?他們兩個因為在工地上唱了一首「春天裡」被人拍下後發布到網上,一夜爆紅,然後引起主流社會關注。讓廣大群眾感受到只要有夢想就應該用心去追求,成為一個勵志典型。
以往那些依靠賣丑、炒作成為出名網路紅人,絕大多數都被人們忘得一干二凈。但其中的部分人並沒有放棄改變自己的機會,而是積極提升自己,再以一個全新的面目出現在群眾面前。鳳姐曾經是被全體中國網民嘲笑的對象,但她現在身居美國,已經成為鳳凰網客戶端簽約主筆,還成為了一個天使投資人,不得不讓人感慨互聯網的力量。

7、新媒體與自媒體到底有什麼區別???

一、什麼是新媒體
所謂的新媒體就是相對於傳統媒體(報刊、廣播、電視等)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路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概念比較寬泛,是利用數字技術、網路技術,通過互聯網、寬頻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等終端,為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

二、什麼是自媒體
自媒體(又稱「公民媒體」或「個人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生產、積累、共享、傳播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播方式,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傳播者,以現代化、電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數或者特定的單個人傳遞規范性及非規范性信息的新媒體的總稱。自媒體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官方貼吧等網路平台。

自媒體的技術是互聯網時代必不可少的技術。互聯網+最重要的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上缺的不是產品,而是銷產品的人。如果你要把自己的產品在互聯網上銷售,就必須用到營銷這種技術,可以給你的產品帶來大量的精準流量。我聯合互聯網上的一些網路營銷大牛,組建了這個群,前面是1 5 3中間是六 五 九,後面是 九 三 4,把他們串聯起來就可以了。如果不是想學習最前沿的網路營銷,不要加。不是真心想進步的,不要加。如果你希望玩轉互聯網+,成為營銷大神,那麼歡迎。

三、新媒體和自媒體的區別
1、被動與主動:同樣依賴網路Web2.0的支持,自媒體幾乎完成了新媒體能完成的所有任務。用戶由被動地接收互聯網信息向主動創造互聯網信息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2、自主權:自媒體與同樣以網路為依存的新媒體相比,它擁有了更大的話語空間與自主權,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構建自己的社交網路等。自媒體成為了草根平民大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所以從中文的字面意思來講,自媒體的"自"還可以理解成"自由度"較之過去的"新媒體"有了明顯的改善。

另外,有人會問 自媒體屬於新媒體嗎 ?小編覺得自媒體繼承了新媒體的傳播特點,是對新媒體的升華,也在新媒體的范疇之內。

8、網紅算網路與新媒體人物嗎?

網紅已經不是新媒體人物,只是網路的產物。新媒體只能說是自媒體,是一個傳播途徑,網紅剛藉助這個途徑來表現自己,達到一個自身想得到的目的,比如搞笑,故事等等

與新媒體時代網紅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