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從論壇到博客,從社交網站到微博,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新型傳播媒介參與政治生活,在網路上發表議論、觀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網民通過網路參與政治生活是人民當家作主的體現。(1分)②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言論自由權,公民通過網路發表議論、觀點是行使言論自由權利的體現。(2分)③公民有參與民主決策的權利,通過網路提意見和建議是參與民主決策的體現。(3分)④憲法規定公民有監督權,公民通過網路提意見和建議是行使監督國家機關和工作人員的權利的體現。(3分)
2、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政治傳播在形式上出現了哪些新變化
1.新媒體突破了國別、區域邊界,實現了國際傳播的跨越時空、超越疆界,即刻傳遞、海量傳送、互動傳播,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傳播特性。
在全球聯網、智能移動終端設備、多媒體融合應用、零成本(或低成本)、自媒體等眾多的新型技術和應用基礎上,新媒體天然具有跨越時空約束的能力。藉助於智能終端設備、通訊技術、新型應用,任何個體都可以變成新聞事件現場的第一報道者,將信息通過具有全球聯網功能的公共信息平台迅速傳播到全球。這一優勢在新聞突發事件中尤為明顯。
2.強大的互動、互融性特點,強化了國際傳播的廣度、深度和影響力。網路媒體以其與生俱來的自媒體和全球開放的優勢,將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個角落,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都可以幾乎無成本的、便捷的獲取和傳輸信息。這種優勢可以完全打破傳統媒體環境下弱勢國家無法施展國際傳播的局面。任何一個國度,只要接入網路,就可藉助新媒體平台突破媒體界限,輸出本國信息,放大本國聲音,擴大本國影響力。
以信息技術、新型通訊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使媒體的影響力從區域轉向全球,從新聞信息封鎖轉向開放的信息眾籌,從信息傳播的不對稱轉向公開開放的信息共享,可以說新媒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傳統媒體的傳播缺陷。
3、中國媒體傳播的政治性
二、中國政治性社交媒體使用分析:以政務微博為視角
2011年以來,社交媒體尤其是政務微博在中國呈現蓬勃發展之勢,2011年被稱為中國政務微博元年,2012年更被稱為政務微博高速發展年。
1.中國政府官員微博應用分析
筆者持續追蹤新浪微博、騰訊等的政府官員微博的發展脈絡,並選取關注度高的前10個官員微博樣本進行內容分析。
樣本方面,整體樣本來自對新浪、騰訊、人民、新華四家微博網站官員微博的持續跟蹤;內容分析部分的樣本來自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間從關注度高的10個官員微博中隨機抽取的1000條微博,分析層面涉及粉絲數、活躍度、轉載率等方面。選取前10名官員微博中轉發和評論數超過2000次的微博內容來看高關注度的內容指向。經研究發現:
一是中國政務微博發展迅猛,但尚處於自發摸索狀態,其中有技術、行政和商業驅動的共同作用。
就當前階段而言,技術和商業驅動因素占據主體,這一點在商業網站和政府網站的官員微博賬戶比例上可以獲得佐證。截至2011年底,新浪和騰訊上的黨政幹部微博共17400個,而在人民網和新華網認證的黨政幹部微博總計僅有803個。機構微博與官員微博的發展比例在商業網站和政府網站區別也很顯著。 商業網站上的個人與機構注冊比例要遠高於政府網站的注冊比例,在商業網站上注冊的個人數量明顯比在政府網站上注冊的個人數量要多。造成這一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商業因素,當最初試水的政務微博帶來了流量及潛在流量,驅動了商業網站的後續開發和跟進,如新浪網即稱在意識到商機後,「迅速確定了政務微博作為主攻方向,公司組織了上百人的團隊,細分到省,每個省都有專門的負責人,從不同的系統挨個去捋,找他們去談,把一些成功的經驗告訴他們,就像賣保險一樣,推銷,讓他們來開。」通過訪談和數據分析,本報告認為當前中國官員微博主要可分為對話型、獨白型和應景型三類。
二是對排名前10的官員微博賬戶的樣本分析來看,內容分布,官員微博的內容構成以政務活動描述為主體,工作內容、公共話題和私人生活三類內容均占據一定比例;表達風格,與官樣文章有所區分,出現一定數量的網路語言,感嘆詞使用增加;互動程度上,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就共同關注的話題討論、回應網友提問、解決現實問題等。內容分析顯示,首先是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官員微博能引發高關注度,其次,軟性話題同樣也能引發高關注度。以微博「粉絲」數量第一個破百萬的官員,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的微博來看,溫州動車事故當晚,蔡奇連發微博30多條,在通報現場救援情況的同時發布了一條被廣為提及的微博:「這么大的事故,怎能歸咎於天氣和技術性因素?又該誰來埋單?鐵道部門應痛定思痛,從中汲取深刻教訓:鐵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傷不起啊!!!」官員身份下的公開質問使得這條微博被轉發65817次。而蔡奇的一些「觀看《竊聽風雲2》……吳彥祖,在象山見過,確實帥」、「贊『油條哥』!近日河北保定的劉洪安火了。這位早點攤販堅持用新油炸油條……」等軟性話題的微博也獲得較高的轉發率。
三是微博具有公共空間和私人空間的混雜屬性,由此也引發了官員微博的三重身份混雜,個性化、碎片化的傳播特徵也加劇了官員微博的這一身份混合狀態。
四是影響力方面,結合年度熱門話題來看,官員微博在其中比例較低,目前尚未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但開拓了政治傳播的渠道,吸引了更多人參與政治。
就當代中國而言,官員微博在很長一段時間將呈現出對話、獨白、作秀和應景的混合體,但是伴隨著媒體和社會環境的日趨發展,傳播模式的變革帶來政治模式的變革,面對日漸成長的數字公民,可以預見官員的微博應用將對中國的政治生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2.中國政務微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應該說,當前中國政務微博發展取得了相當的成績,從微博問政到微博辦公搭建了政府和民間對話溝通的新平台,同時地方政府也已經開始積極運用政務微博應對網路輿情。如在江蘇啟東「王子」污染、寧波PX項目等事件上,政府官方微博都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輿論情緒,但也存在著不少問題:
一是政府微博開設多但活躍度未能同步。 微博熱帶動了中國政務微博的快速增長,但快速增長的背後有著大量的形式化擴張,真正理解微博特性並善於運用這一傳播平台的機構和官員並不多,目前廣為詬病的一點就是政務微博流於形式的較多,階段性和主題性微博占據相當比例。
二是政務微博互動程度有待提高。
三是政務微博在表達方式上存在多種問題,如過於官方化、過度網路化、語言生硬等問題,導致民眾對政務微博的發展持保留態度,如在一項調查中,面對「怎樣看待『風起雲涌』的政務微博」問題,73.71%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只是趕時髦、走過場,屬於作秀行為」,而只有6.97%的被調查者認為「正在朝著好的趨勢發展,只是在過程中出現了些問題,完善就好」。
所以出現上述問題,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觀念層面,觀念缺失或偏頗。未樹立新媒體時代的政治傳播觀念,延續了大眾傳媒時代的單向告示思路;開設微博的動機有偏頗,如「平時跟領導交流的機會不多,開通了微博,也能喊領導一聲『童鞋』,多好。特別是自己做了什麼工作發個微博,也方便領導知道,比在會議上匯報強多了。」上官蘭雪:《政務微博:走秀還是救火?》,《南方周末》2011年11月30日,http://www.infzm.com/content/65338。
二是制度層面,未對社交媒體的使用形成制度性保障和規范。
三是技術層面,缺乏媒體知識,不了解社交媒體的傳播特性,未掌握新媒體運用技巧。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巨大變革,那就是關系變革。包括幾個層面,個體之間的關系、個體與群體(國家、機構、組織等不同層級群體)之間的關系、群體和群體的關系。這一關系變革在社交媒體出現後達到了一個質變點。作為最能體現互聯網本質的發展,社交媒體在時間、空間和社會層面推進了關系變革。在政治傳播領域,社交媒體直接帶來了政治傳播關系結構的變革:既有的社會科層、地域、時間限制被打破,個人(政治人物、普通民眾)與政治系統的關系,政治系統整體與機構的關系,機構與機構之間的關系、個人(政治人物、普通民眾)與機構的關系,政治人物之間的關系,政治人物與民眾的關系等均發生了程度不等的變革,加之主體、語言、路徑等層面的改變,社交媒體改變了全球政治傳播圖譜,帶來了政治傳播向政治交往的轉向,各國政府和民眾也在不同程度上認識並在實踐中推進了這一轉向,如何弘揚其正向效應並避免或減少其負向效應是全球業界和學界值得共同長期關注的領域。
4、當前電視作為大眾傳播媒體,不需要樹立主流政治思想,而主要是要注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日益廣泛深入,表現在:一、大學生對新生事物接受較快,是新媒體重要受眾和主要參與力量。二、新媒體自由開放、兼容並包的特點,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三、新媒體內容蕪雜、正確與謬誤並存,對大學生思想觀念不僅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四、新媒體的普及,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挑戰、新課題和新要求,要積極研究,妥善應對。
5、論 新媒體傳播對全球政治經濟文化有什麼影響
新媒體相對於傳統媒體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傳播世界化,全球化,從全媒通接受客戶的比率來看,越來越多的產品宣傳趨向於做新媒體傳播,這樣有利於產品的全球化,經濟文化上也通過產品的流通加強了交流。
6、新媒介給傳統政治帶來了怎樣的挑戰 傳播學概論
比如央視的海外頻道/中國的孔子學院/再可以看看具體的涉及到政治的中美飛機相撞中國飛行員失蹤的事例`中美之間的宣傳策略。中國以往對外都是說教性很強的政治語言,這一個事件後就不同了,變成以情動人大可從```從對內傳播轉向對外傳播這個角度來說說
7、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宣傳和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通訊已進入3G、4G時代,各類新的媒體形式不斷產生,信息的傳播、知識的交流、思想的交鋒變得更為快捷和頻繁。新媒體發展態勢迅猛,傳統媒體受眾向新媒體「移民」,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同樣需要擴容,我們既要抓住新興媒體對公路職工的思想教育的強大推進作用,又要注意結合公路工作的特點,把新興媒體用好、用活,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新媒體的界定及特點
所謂新興媒體,是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是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媒體形態,如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賬號等都屬於新媒體的范疇。
新媒體的產生促進了傳統媒體革命性的發展,同時也使媒體技術、媒體產業、媒體參與者都發生了變革。就媒體的傳播與媒體的參與者而言,新媒體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互動性的訴求表達、精神娛樂與獲取信息的需要,即新媒體在時間上具有即時性、傳播中具有互動性、內容上具有廣泛性顯著特點。
(一)即時性
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上的限制。「即時傳播」的特點,使新媒體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接收信息,亦可隨時可以將新信息加工發布,實現24小時在線。特別是手機這種新媒體,方便攜帶,隨時可以實現信息傳播的零距離,尤其是與網路媒體的結合,可以使信息瞬間傳送到各個地區的接受者。縱然是在千里之外的河流旁、水庫邊,水文職工亦可在發布者點擊的瞬間接收到信息。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新載體,新媒體強大的時效性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互動性
信息傳播中,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即誰都可以是發言者,傳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與接受者之間實現了信息的多元化互動交流。當傳播者將信息發布在網上之後,接受者可以根據個人的思想觀點、興趣愛好對信息進行修改、討論,傳播者能及時收到反饋信息,還可轉發給其他人,實現信息的雙向互動、多向互動。對於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新載體,可以及時了解信息接受者的述求表達。
(三)廣泛性
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豐富,新聞背景、相關話題報道、專家評論、網友意見,甚至還有圖片及音像信息等,都是傳統媒體無法給予的。因此,從網路信息價值的可靠性來說,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新媒體的應用現狀
公路職工是個特殊的群體,大多數人員在養護、治超、工程建設一線,工作生活環境艱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養公路系統職工的使命感、主人翁意識,構建和諧的發展氛圍,是確保公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新形勢下,認真研究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以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公路事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政治保障,顯得愈發重要。
(一)網路媒體的應用
網路內容豐富,更新迅速,中國公路網、江蘇省文明單位在線已經成為公路職工查看本系統及兄弟單位動態的窗口。同時,中國公路網、文明單位在線又作為本單位信息的發布基地,又成為他們交流工作經驗園地。尤其是文明單位在線網站內的思想政治工作專題欄目,重點發布各級領導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文章和調研報告等,可隨時查看。
(二)內網郵箱與QQ群的應用
職工可通過公路內網電子郵件反饋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過QQ群及時上傳工作文件、公布工作動態,也可就某一話題公開進行討論,形成即時良好的互動局面。若發現問題,也可即時引導、解決。
(三)手機的應用
手機作為當前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也成為當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通過手機上下載的微信、QQ等互聯網工具,可以直接傳輸現場的工作圖片,及時解決問題,職工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拉近了距離,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
(一)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適應性不夠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形式不斷增加和延伸,思想政治工作者對這些變化要麼有抵觸的心理,要麼對應用方法掌握不夠,主動開發較少,導致這一宣傳教育陣地利用率偏低,內容缺乏吸引力,對職工的影響力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職工的角度來講,圖便利、圖興趣的成分多,用於社交用途遠大於用於工作和學習,共享知識、反饋信息、自我教育的功能遠沒有發揮出來。
(二)新媒體存在復雜性和難以把握性
新媒體傳播的內容廣泛,相關信息鏈接豐富,新聞背影、相關話題報道、專家評論、網友意見等信息無所不有,由於可控性較差,網路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也不乏存在消極、頹廢,甚至謊言、訛言和毫無理性的言論與觀點。新媒體的互動、便捷等特性,也使得社會輿論環境也更加復雜。如何在復雜的社會輿論,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引導功能,使廣大幹部職工樹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是對我們輿論引導能力的嚴峻考驗。 四、充分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一)加大新媒體的投入,強化思想政治隊伍建設
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及時更新軟體,使宣傳內容具有新穎性、實效性及下載應用的便捷性;二是建設好一支素質精良的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養網路信息員、輿情觀察員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及時關注職工所思所憂所盼,暢通職工思想動態反映渠道,有針對性地做好公路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豐富文明單位在線網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與形式,搭建互動、溝通的平台
加強文明單位在線網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建設,進一步開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間、新渠道。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共享、交流、引導功能。利用新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與職工就焦點、熱點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辯論,達到明辨事非、提高認識的目的。通過暢通的網路信息反饋和輿情反映渠道,「傾聽職工呼聲、問計於廣大職工」,又能更透徹、全面地了解職工的思想與實際問題,從而及時為職工排憂解難。
(三)關注微博、微信、QQ等的宣傳功能
微博、微信、博客等原本是很私人化的空間,但是,由於新媒體的受眾廣泛,受眾之間的橫向聯系加強,這些新媒體的宣傳交流功能不可小覷。我們要通過開通「官方微博」、「領導成員個人微博」有效拓展宣傳渠道,及時主動發布單位重大動態,曬一曬公路信息,回一回職工及群眾留言,轉一轉心得體會,努力將微博建成單位、領導與職工和網友們討論工作、交流思想的特殊場所,化解怨氣、糾紛的特殊場所,及時發現、疏導和化解各類網路「堵點」,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和主導權,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樹立正氣,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穩定。
總之,對於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就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挑戰也開辟了新途徑、新領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有效利用這些新興事物,以其為載體,圍繞公路中心工作,開展理論武裝、引導輿論、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為公路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
8、如何運用新媒體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電子通訊已進入3G、4G時代,各類新的媒體形式不斷產生,信息的傳播、知識的交流、思想的交鋒變得更為快捷和頻繁。新媒體發展態勢迅猛,傳統媒體受眾向新媒體「移民」,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同樣需要擴容,我們既要抓住新興媒體對公路職工的思想教育的強大推進作用,又要注意結合公路工作的特點,把新興媒體用好、用活,發揮其最大的效益。
新媒體的界定及特點
所謂新興媒體,是相對於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是近年來以數字技術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媒體形態,如QQ群、微信群、微信公眾賬號等都屬於新媒體的范疇。
新媒體的產生促進了傳統媒體革命性的發展,同時也使媒體技術、媒體產業、媒體參與者都發生了變革。就媒體的傳播與媒體的參與者而言,新媒體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互動性的訴求表達、精神娛樂與獲取信息的需要,即新媒體在時間上具有即時性、傳播中具有互動性、內容上具有廣泛性顯著特點。
(一)即時性
新媒體技術打破了傳統媒體在時間上的限制。「即時傳播」的特點,使新媒體的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接收信息,亦可隨時可以將新信息加工發布,實現24小時在線。特別是手機這種新媒體,方便攜帶,隨時可以實現信息傳播的零距離,尤其是與網路媒體的結合,可以使信息瞬間傳送到各個地區的接受者。縱然是在千里之外的河流旁、水庫邊,水文職工亦可在發布者點擊的瞬間接收到信息。作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新載體,新媒體強大的時效性增強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二)互動性
信息傳播中,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即誰都可以是發言者,傳播者和接受者、接受者與接受者之間實現了信息的多元化互動交流。當傳播者將信息發布在網上之後,接受者可以根據個人的思想觀點、興趣愛好對信息進行修改、討論,傳播者能及時收到反饋信息,還可轉發給其他人,實現信息的雙向互動、多向互動。對於思想政治工作開展的新載體,可以及時了解信息接受者的述求表達。
(三)廣泛性
新媒體時代,信息內容豐富,新聞背景、相關話題報道、專家評論、網友意見,甚至還有圖片及音像信息等,都是傳統媒體無法給予的。因此,從網路信息價值的可靠性來說,利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二、新媒體的應用現狀
公路職工是個特殊的群體,大多數人員在養護、治超、工程建設一線,工作生活環境艱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培養公路系統職工的使命感、主人翁意識,構建和諧的發展氛圍,是確保公路事業的可持續發展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新形勢下,認真研究新媒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不斷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以職工喜聞樂見的方式,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為公路事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政治保障,顯得愈發重要。
(一)網路媒體的應用
網路內容豐富,更新迅速,中國公路網、江蘇省文明單位在線已經成為公路職工查看本系統及兄弟單位動態的窗口。同時,中國公路網、文明單位在線又作為本單位信息的發布基地,又成為他們交流工作經驗園地。尤其是文明單位在線網站內的思想政治工作專題欄目,重點發布各級領導關於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文章和調研報告等,可隨時查看。
(二)內網郵箱與QQ群的應用
職工可通過公路內網電子郵件反饋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思想政治工作者可通過QQ群及時上傳工作文件、公布工作動態,也可就某一話題公開進行討論,形成即時良好的互動局面。若發現問題,也可即時引導、解決。
(三)手機的應用
手機作為當前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也成為當前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載體。通過手機上下載的微信、QQ等互聯網工具,可以直接傳輸現場的工作圖片,及時解決問題,職工之間的溝通更為便捷,拉近了距離,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
(一)運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動適應性不夠
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媒體的形式不斷增加和延伸,思想政治工作者對這些變化要麼有抵觸的心理,要麼對應用方法掌握不夠,主動開發較少,導致這一宣傳教育陣地利用率偏低,內容缺乏吸引力,對職工的影響力達不到預期效果。從職工的角度來講,圖便利、圖興趣的成分多,用於社交用途遠大於用於工作和學習,共享知識、反饋信息、自我教育的功能遠沒有發揮出來。
(二)新媒體存在復雜性和難以把握性
新媒體傳播的內容廣泛,相關信息鏈接豐富,新聞背影、相關話題報道、專家評論、網友意見等信息無所不有,由於可控性較差,網路上的信息良莠不齊,其中也不乏存在消極、頹廢,甚至謊言、訛言和毫無理性的言論與觀點。新媒體的互動、便捷等特性,也使得社會輿論環境也更加復雜。如何在復雜的社會輿論,發揮新媒體的正面引導功能,使廣大幹部職工樹立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態,是對我們輿論引導能力的嚴峻考驗。四、充分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一)加大新媒體的投入,強化思想政治隊伍建設
應用新媒體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在新媒體技術應用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及時更新軟體,使宣傳內容具有新穎性、實效性及下載應用的便捷性;二是建設好一支素質精良的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培養網路信息員、輿情觀察員等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志願者隊伍,及時關注職工所思所憂所盼,暢通職工思想動態反映渠道,有針對性地做好公路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豐富文明單位在線網站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與形式,搭建互動、溝通的平台
加強文明單位在線網站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的建設,進一步開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空間、新渠道。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共享、交流、引導功能。利用新技術使思想政治工作者與職工就焦點、熱點問題各抒己見、展開辯論,達到明辨事非、提高認識的目的。通過暢通的網路信息反饋和輿情反映渠道,「傾聽職工呼聲、問計於廣大職工」,又能更透徹、全面地了解職工的思想與實際問題,從而及時為職工排憂解難。
(三)關注微博、微信、QQ等的宣傳功能
微博、微信、博客等原本是很私人化的空間,但是,由於新媒體的受眾廣泛,受眾之間的橫向聯系加強,這些新媒體的宣傳交流功能不可小覷。我們要通過開通「官方微博」、「領導成員個人微博」有效拓展宣傳渠道,及時主動發布單位重大動態,曬一曬公路信息,回一回職工及群眾留言,轉一轉心得體會,努力將微博建成單位、領導與職工和網友們討論工作、交流思想的特殊場所,化解怨氣、糾紛的特殊場所,及時發現、疏導和化解各類網路「堵點」,牢牢把握輿論引導主動權和主導權,營造積極向上的輿論氛圍,樹立正氣,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穩定。
總之,對於思想政治工作,新媒體就是一把雙刃劍,既帶來了挑戰也開辟了新途徑、新領域,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有效利用這些新興事物,以其為載體,圍繞公路中心工作,開展理論武裝、引導輿論、化解矛盾、增進團結、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為公路的改革、發展和穩定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支持和文化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