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新媒體運營???說白了是工作性質是做什麼??
新媒體運營就是指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體平台進行品牌推廣,產品營銷;策劃品牌相關的、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和線上活動。新媒體運營的崗位職責有以下七條:
1、負責移動互聯網自媒體平台(微信、微博、手機終端為主)的日常運營及推廣工作;
2、負責能夠獨立運營微信公眾號,為粉絲策劃與提供優質、有高度傳播性的內容;
3、負責策劃並執行微信營銷線日常活動及跟蹤維護,根據項目發送各種微信內容;
4、負責增加粉絲數,提高關注度和粉絲的活躍度,並及時與粉絲互動;
5、挖掘和分析網友使用習慣、情感及體驗感受,及時掌握新聞熱點,有效完成專題策劃活動;
6、緊跟微信發展趨勢,廣泛關注標桿性公眾號,積極探索微信運營模式;
7、充分了解用戶需求,收集用戶反饋,分析用戶行為及需求。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新媒體運營專員呢,讓我們一起看看新媒體運營專員必須具備的三大條件。
第一、新媒體運營必須是要具備「網感」。這就要求,能夠抓熱點,熟悉數據分析,信息搜集等等能力。無論是純媒體,還是企業的新媒體,對趨勢的把握都是關鍵,更關鍵的是,要在眾多趨勢中,堅持自己的取向,而不是所有趨勢都追逐,有些趨勢會破壞你的價值觀。
第二、整合。新媒體運營,整合素材、資源的能力要強。整合素材,很簡單,資料那麼多,哪些是真是假。有時候你得到的就是幾句話而已,就是別人給你的一個小爆料,你要發展成一篇文章,就要有從素材中發覺關聯的能力,跟偵探差不多,多篇報道的意思串聯起來之後,你會發現不一樣的價值。
第三、文采。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找到發生的結構和場景,他的存在是有邏輯的,他的發生是有走向的,文采是為這些內在的邏輯服務的,不能只看文章的文字特別。
2、學生會新媒體中心優質內容怎麼寫?
既然是學校內的新媒體中心,那肯定是需要貼近教育的主題,以學生活的名義去撰寫,就是站大多數學生的角度去寫,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
外界社會新媒體的發展,給學校學生帶來的變化和促進,學校教育方針對這一情況的政策是如何,如何把現在的新媒體知識結合現有的教學教材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內容;
任何時代,一個英雄的誕生都是比較具有話題性的,去學生當中去尋找,特別是那種勤工儉學的同學,去走進他們生活,宣傳他們的事跡,既能鼓勵其他的同學又能宣揚勤工儉學的優良傳統;
學校里有一種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都是在一個年齡段群體,讓大多數人的興趣和喜好都是相近,可以以某一類興趣和愛好出發,利用新媒體去做一些活動和宣傳,如:設計大賽比拼(投票)、手工活動比拼(投票)、某一主題PPT或者word投稿大賽等等;
學校里的生活,對生活當中的學生們,可能感觸還不覺得什麼,但對於進入社會的人來說,是一段回味無窮的生活往事,學生會可以作為一個鐵打的營盤,鼓勵所有學生「留下回憶」,讓同學們主動留下一部分具有紀念意義的東西或者物品,學生會保存起來,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設立一個展覽室,以後還可以廣邀往屆學生回母校來參觀,也可以帶動更多的升界的學生報考自己的母校。
作為現在發展迅猛的新媒體行業,可以撰寫和宣傳的內容非常多,只要在法律法規、校規的許可范圍之內,相信學校都會是贊同和鼓勵學生們放手去做的。
3、作為一個新媒體人,如何每天生產優質的內容?
練內功,所謂的內功就是自己的閱讀量, 讀多了就會寫了, 那些有名的人, 如鬼腳七,懂懂,盧鬆鬆,家裡基本都有書櫃, 每天花些時間去閱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分享給讀者的東西也就越有價值,有價值自認而然就有人願意分享,有多人分享,自然水到渠成了。
多關注與您工作有關的新聞時事
多注意流行的網路用語
多寫多練,尋找目標用戶需求
4、作為剛入職的新媒體運營新員工,如何找到並創作優質的原創內容?
當你作為一名新人無從下筆時,腦海中並沒有所謂的邏輯和文筆,那就從「模仿」開始,找到比較適合你的風格和優質內容,模仿文章結構和風格,每天不斷的練習,直到形成你自己的風格和邏輯思維為止。
另有小技巧你去找一些時事熱點等文章,綜合一下,先去讀了之後,自己在進行創作,這樣就非常簡單了。其實作為新媒體新進員工的話,你可以在網上找一些關於怎樣創作文章,打造爆文的一些教程,經驗貼看看,28推公眾號上的微論壇裡面就有很多干貨。
5、如何有效利用微博,微信,陌陌等新媒體尋找優質客戶
微博是大范圍廣泛撒網的 微信客戶比較精準 但是只是相對來說 陌陌QQ等也可以利用一下 畢竟現在這種聊天工具在一定范圍的人群中還是比較流行的 其實就是每天花點時間精力跟粉絲互動交流 多發些優質內容 時間長了 客戶群就積累出來了
6、傳統媒體有哪些"優質基因"可遺傳
說說新媒體對傳統媒體的影響.①新媒體(網路媒體)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中國網民到2010年,預計絕對數字將達到全球第一(當然相對數字還是小).②網路媒體與傳統媒體相互存在的關系.近年來,受網路沖擊最大的是電視.當然,電視的娛樂功能,服務功能不全受網路影響.我這兒有5月10日美國一家公司的調查:2000人中,23%的人少看電視了,20%少看雜志了,9%少聽廣播了,11%少看報紙了.電視觀眾的減少量最多.但是,我認為任何媒體是相互不可替代的,「網路媒體會替代傳統媒體」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報紙、廣播、電視,三者能和平共處,現在也會是這樣.以前電視剛出現後,有人預言它會替代廣播,事實是和平共處.各種媒體有它的優勢,有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報紙不要任何電子設備就能閱讀;廣播,可以邊干其他事邊接收.受眾在選擇媒體上不存在排他性、應有多種選擇.以後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新媒體還可以刺激傳統媒體的發展,相互融合,出現網路廣播、網上視頻等.一個新媒體要超越一個傳統媒體,成為一個時代最具影響力的媒體,至少要經過一代人.2250萬,這是中國的網民數.這樣一個相對比例很小的數字,完全能說明:今天在中國,互聯網對傳統媒體遠不足以構成沖擊.說說新媒體與傳統媒體之間的差異:①市場的差異.傳統媒體目前是國家壟斷性的,要有「准運證」.壟斷帶有保護性,能賺錢,能帶來高利潤.而互聯網卻是沒有壟斷保護的,互聯網一產生,它就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②受眾的區別.傳統媒體是「主導受眾型」,而網路媒體是「受眾主導型」的.在網路媒體那裡,受眾有更大的選擇權.③管理的不同.傳統媒體發展至今已經有非常清晰的管理機制和結構.編輯至上,輕視市場.而網路媒體的管理機制相對模糊.網站的老大是總經理而不是總編.對技術的重視也有區別.在網站決策層中技術人員的份量重,而傳統媒體則不然.④內容的不同.傳統媒體分級管理,網路媒體的編輯職權相對大於傳統媒體的編輯.記者—編輯—總編輯,這樣一種「三審制」,沒法在網站上實行.總編把關的模式很難在網站實現,一天滾動發2000條新聞,你總編輯一個人哪裡看得過來.所以網站編輯的職權大,也要求他有更強的把關意識.⑤時效的不同.傳統媒體有明確的發布時效、時段.定時定量.這種傳播時效,決定了受眾的關注也有了時段性:每天有一次性的關注.而網路媒體24小時在滾動,每天必須N次關注,才不會漏掉重要新聞.滾動新聞這種形式,對於習慣了每天一次性關注的受眾來說,很可能會漏掉重要新聞.⑥版面不同.報紙有版面的規律,報紙版面的輕重、主次,標題的處理、版面區域的安排,在網站上不存在.網路媒體是以時間流分配信息的.沒有平面布局的概念.網路媒體還沒有形成像報紙一樣成熟的版面語言.⑦寫作的不同.網路新聞文稿關注的是速度快,文章要短.一弄就幾千字的新聞稿,在網上是行不通的.網路標題的製作是大白話,直接了當,突出重點.什麼標題的對仗、平仄、工整、文乎,做得再好也沒人看的.⑧采訪.網路媒體基本是編輯為主,少量的采訪新聞,少量的原創.而傳統媒體是以自采為主.一個特派記者,花多少多少費用寫回來的稿子,如果到網上一發,全給人抄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