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前比較火的短視頻APP有哪些?有木有特別的?
1抖音短視頻(明星多)
2快手短視頻(網紅多、極速版賺錢)
3火山小視頻(賺火力、極速版賺錢)
4刷寶短視頻(刷視頻賺錢)
5騰訊微視(刷視頻賺錢)
6快看點(快手旗下,快手小劇場)
7西瓜視頻(不是短視頻,但可以不充會員免費看電影電視劇)
8火鍋視頻(這個我也沒用過)
2、介紹孟子的資料短一點
孟子(約公元前372年—約公元前289年),漢族,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今山東省鄒城市)人,中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政治上,他主張法先王、行仁政;學說上,他推崇孔子,反對楊朱、墨翟。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
孟子繼承並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對儒術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較為偏激。加封為「亞聖公」,被後世尊稱為亞聖。其弟子將孟子的言行記錄成《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匯編,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編寫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游歷於齊、宋、滕、魏、魯等諸國,希望追隨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前後歷時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而沒有得到實行。最後他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
3、孟子中適合朗誦的名篇
【名篇】
梁惠王上
梁惠王下
公孫丑上
公孫丑下
【名句】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下》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孟子·公孫丑上》
「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 《孟子·公孫丑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離婁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孟子·離婁下》
「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盡心上》
4、孟子是不是四書中最短的一部?
並不是,因為在四書中比較短的就是中庸和大學,字數都比孟子這本書要短很多,所以他並不是最短的一部。
5、《孟子吟》這首詩歌有視頻嗎
應該是遊子吟。
中唐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實為兩個片語,而不是兩句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製得更為結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平安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後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堪比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託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於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報答得了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6、求視頻:關於孔子,老子,孟子,莊子的動畫片
酷6有。全集
7、簡短的有關孟子故事
8、很早以前央視有一個公益廣告,是孟子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汗,這個你可以去央視網站上找的。。。
其實這樣的廣告國外很多的,廣告內容說的不直白,但內容能表達出來,很有深意,就象短劇或是知識短片。。。
9、孟子的作品短一點
《公孫丑上》孟子(這篇比較短些)。
公孫丑問曰:「父子當路於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子誠齊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問乎曾皙曰:』吾子與子路孰賢?』曾皙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皙怫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奪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爾何曾比予於是?』曰:「管仲,曾皙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願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後崩,猶未洽於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後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曰:「文王何可當也。由湯至於武丁,賢聖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丁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後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嵫基,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後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於此時者也;民之憔悴於虐政,未有甚於此時者也。飢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孔子曰:』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當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
公孫丑問曰:「夫子加齊之卿相,得行道焉,雖由此霸王不異矣。如此則動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動心。」曰:「若是,則夫子過孟賁遠矣。」曰:「是不難,告子先我不動心。」
曰:「不動心有道乎?」曰:「有。北宮黝之養勇也,不膚撓,不目逃,思以一毫挫於人,若撻之於市朝。不受於褐寬博,亦不受於萬乘之君。視刺萬乘之君,若刺褐夫。無嚴諸侯,惡聲至,必反之。孟施捨之所養勇也。曰:』視不勝,猶勝也。量敵而後進,慮勝而後會,是畏三軍者也。舍豈能為必勝哉?能無懼而已矣。』孟施捨似曾子,北宮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賢,然而孟施捨守約也。昔者曾子謂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嘗聞大勇於夫子矣。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孟施捨之守氣,又不如曾子之守約也。」
曰:「敢問夫子之不動心,與告子之不動心,可得聞與?」「告子曰:』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得於心,勿求於氣。』』不得於心,勿求於氣』,可;』不得於言,勿求於心』,不可。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夫志至焉,氣次焉。故曰持其志,無暴其氣。」「既曰志至焉,氣次焉,又曰持其志,無暴其氣者,何也?」曰:「志壹則動氣,氣一則動志也。今夫蹶者趨者,是氣也,而反動其心。」
「敢問夫子惡乎長?」曰:「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敢問何謂浩然之氣?」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行有不兼於心,則餒矣。我故曰告子未嘗知義,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無若宋人然。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何謂知言?」曰:「陂辭知其所蔽,淫辭知其所陷,邪辭知其所離,遁辭知其所窮。生於其心,害於其政,害於其事。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宰我子貢,善為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行,孔子兼之,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然則夫子既聖矣乎?」曰:「惡,是何言也?昔者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夫聖,孔子不居。是何言也!」
「昔者竊聞之,子夏子遊子張,皆有聖人之一體;冉牛閔子顏淵,則具體而微,敢問所安?」曰:「姑舍是。」曰:「伯夷伊尹何如?」曰:「不同道。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孔子也。」
「伯夷伊尹於孔子,若是班乎?」曰:「否。自有生民以來,未有孔子也。」曰:「然則有同與?」曰:「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諸侯有天下。行一不義,殺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是則同。
」曰:「敢問其所以異?」曰:「宰我、子貢、有若,智足以知聖人,污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觀於夫子,賢於堯舜遠矣。』子貢曰:』見其禮而知其政,問其樂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違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夫子也。』有若曰:』豈惟民哉,麒麟之於走獸,鳳凰之於飛鳥,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類也。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詩雲: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孟子曰:「仁則榮,不仁則辱。今惡辱而居不仁,是猶惡濕而居下也。如惡之,莫如貴德而尊士。賢者在位,能者在職,國家閑暇,及是時明其政刑,雖大國必畏之矣。詩雲:迨天之未陰雨,撤彼桑土,綢繆牖戶,今此下民,或敢侮予。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能治其國家,誰敢侮之?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詩雲: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10、成語故事孟母三遷視頻
教學視頻網上有很多的。
故事導讀:
【注音】mng mǔ sān qiān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孟子小時候非常聰明,經常模仿送葬人吹喇叭,孟母擔心他荒廢學業就把家搬到城裡,剛好旁邊是一個屠宰場,孟子很快就學會了殺豬宰羊,孟母只好搬家到一個學校附近,從此孟子就開始學習孔子的思想而成為一代
【注音】mèng mǔ sān qiān
【故事】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孟子從小喪父,全靠母親倪氏一人日夜紡紗織布,挑起生活重擔。倪氏是個勤勞而有見識的婦女,她希望自己的兒子讀書上進,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軻在跟鄰居家的小孩兒打架,孟母覺得這里的環境不好,於是搬家了。
又一天,孟母看見鄰居鐵匠家裡支著個大爐子,幾個滿身油污的鐵匠師傅在打鐵。孟軻呢,正在院子的角落裡,用磚塊做鐵砧,用木棍做鐵錘,模仿著鐵匠師傅的動作,玩得正起勁呢!孟母一想,這里環境還是不好,於是又搬了家。
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著孝服的送葬隊伍,哭哭啼啼地抬著棺材來到墳地,幾個精壯小夥子用鋤頭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覺得挺好玩,就模仿著他們的動作,也用樹枝挖開地面,認認真真地把一根小樹枝當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學堂,有個鬍子花白的老師教著一群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地領著學生念書,那拖腔拖調的聲音就像唱歌,調皮的孟軻也跟著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孟母以為兒子喜歡念書了,高興得很,就把孟軻送去上學。
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傷透了心。等孟軻玩夠了回來,孟母把他叫到身邊,說:「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剪斷了的布一樣,織不成布;織不成布,就沒有衣服穿;不好好讀書,你就永遠成不了人才。」說著,抄起剪刀,「嘩」的一聲,把織機上將要織好的布全剪斷了。
孟軻嚇得愣住了。這一次,孟軻心裡真正受到了震動。他認真地思考了很久,終於明白了道理,從此專心讀起書來。由於他天資聰明,後來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終於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
【出處】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漢·趙歧《孟子題詞》
【解釋】孟軻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三次遷居。形容家長教子有方。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為了孩子的教育
【相近詞】三遷之教
【成語示列】他背熟的的班姬《四誡》從頭學,不要得孟母三遷把氣淘。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二十齣
【成語造句】
◎ 孟母三遷"的故事就是說明環境對兒童心理、行為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