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新媒體 > 超文本的出現賦予了新媒體非線性

超文本的出現賦予了新媒體非線性

發布時間:2020-09-19 19:57:35

1、超文本與超媒體的區別

一、主體不同

1、超文本:是用超鏈接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

2、超媒體:是一種採用非線性網狀結構對塊狀多媒體信息(包括文本、圖像、視頻等)進行組織和管理的技術。

二、作用不同

1、超文本:是一種用戶界面範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之間相關的內容。

2、超媒體:開創了「整合資源」的新模式,是新媒體意識與新商業思維的有機聚合。 


三、特點不同

1、超文本:以電子文檔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結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檔的連結,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連結所指向的位置。

2、超媒體:是超文本和多媒體在信息瀏覽環境下的結合。它是對超文本的擴展,除了具有超文本的全部功能以外,還能夠處理多媒體和流媒體信息。


2、超文本之所以為超文本是因為他裡麵包含有什麼

1、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鏈結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種用戶介面範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之間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結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檔的連結,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連結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RTF)。我們日常瀏覽的網頁上的鏈結都屬於超文本。 2、一種按信息之間關系非線性地存儲、組織、管理和瀏覽信息的計算機技術。超文本技術將自然語言文本和計算機互動式地轉移或動態顯示線性文本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它的本質和基本特徵就是在文檔內部和文檔之間建立關系,正是這種關系給了文本以非線性的組織。 概括的說,超文本就是收集,存儲磨合瀏覽離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現信息之間關聯的技術。

3、新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有哪些主要特點,請結合鋒菲復合進行分析

新特徵:
1、傳播者多元化:互聯網具有自由開放新特徵,使網民獲得近用權條件下,傳播者泛化。
2、媒介內容呈現數字化、極大豐富、碎片化、非線性|超文本的特徵
3、新媒體提供」觀展平台「,出現平台化趨勢,網民可以在平台上發布自己創作的內容,即時實現互動。網路的發展也使得新媒體打破時空界限,實現互聯的」地球村「;同時,實現媒介融合。
4、受眾呈現新特徵:主動化拉去信息;媒介內容豐富後,受眾更多選擇,主動性增強,呈現分眾化特徵;即時反饋和平台化媒介加強受眾近用權。同時網路媒體的受眾匿名性特徵,一方面讓受眾敢於發表真實觀點,一方面也造成了虛假信息泛濫,受眾不理性,形成網路暴力和網路陰影。

鋒菲復合在大眾傳播時代藉由報紙雜志電視給受眾傳遞消息,是經過大眾媒介的把關,較容易對受眾進行議程設置和輿論引導。新媒介時代,信息來源多元化,報紙電視將不是主要渠道,年輕網友從微薄上第一時間獲取信息並在互聯網平台評論轉發,並且相互評論,使得意見和評價也呈現多樣化特徵,每個人都可以是消息的傳播者,由於匿名性特徵,孤立的恐懼」條件缺失,大家也敢於大膽的表達自己的喜誤和觀點,同時也因為匿名性所帶來的無所顧忌,很容易出現極端的辱罵性言論,作為宣洩情緒或者表達個性的一種方式,容易引起網路暴力等等等。。。。。

自己的觀點,歡迎指正 :D

4、誰能介紹一下超文本的知識阿?

1965年TedNelson在計算機上處理文本文件時想了一種把文本中遇到的相關文本組織在一起的方法,讓計算機能夠響應人的思維以及能夠方便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他為這種方法杜撰了一個詞,稱為超文本(hypertext)。實際上,這個詞的真正含義是"鏈接"的意思,用來描述計算機中的文件的組織方法,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組織的文本稱"超文本"。
超文本更是一種用戶介面範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之間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連結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檔的連結,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連結所指向的位置。
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RTF)。
我們日常瀏覽的網頁上的鏈接都屬於超文本。
超文本是一種文本,它和書本上的文本是一樣的。但與傳統的文本文件相比,它們之間的主要差別是,傳統文本是以線性方式組織的,而超文本是以非線性方式組織的。這里的"非線性"是指文本中遇到的一些相關內容通過鏈接組織在一起,用戶可以很方便地瀏覽這些相關內容。這種文本的組織方式與人們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式比較接近。
超文本技術將自然語言文本和計算機互動式地轉移或動態顯示線性文本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它的本質和基本特徵就是在文檔內部和文檔之間建立關系,正是這種關系給了文本以非線性的組織。
超鏈接(hyperlink)是指文本中的詞、短語、符號、圖像、聲音剪輯或影視剪輯之間的鏈接,或者與其他的文件、超文本文件之間的鏈接,也稱為"熱鏈接(hotlink)",或者稱為"超文本鏈接(hypertextlink)"。詞、短語、符號、圖像、聲音剪輯、影視剪輯和其他文件通常被稱為對象或者稱為文檔元素(element),因此超鏈接是對象之間或者文檔元素之間的鏈接。建立互相鏈接的這些對象不受空間位置的限制,它們可以在同一個文件內也可以在不同的文件之間,也可以通過網路與世界上的任何一台連網計算機上的文件建立鏈接關系。

5、超文本數據的超文本定義

超文本(Hypertext)是用超鏈接的方法,將各種不同空間的文字信息組織在一起的網狀文本。超文本更是一種用戶介面範式,用以顯示文本及與文本之間相關的內容。現時超文本普遍以電子文檔方式存在,其中的文字包含有可以鏈結到其他位置或者文檔的連結,允許從當前閱讀位置直接切換到超文本連結所指向的位置。超文本的格式有很多,目前最常使用的是超文本標記語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及富文本格式 (Rich Text Format,RTF)。我們日常瀏覽的網頁上的鏈結都屬於超文本。
一種按信息之間關系非線性地存儲、組織、管理和瀏覽信息的計算機技術。超文本技術將自然語言文本和計算機互動式地轉移或動態顯示線性文本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它的本質和基本特徵就是在文檔內部和文檔之間建立關系,正是這種關系給了文本以非線性的組織。 概括的說,超文本就是收集,存儲磨合瀏覽離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現信息之間關聯的技術。
超文本是由若干信息結點和表示信息節點之間相關性的鏈構成的一個具有一定邏輯結構和語義關系的非線性網路。HTML只是超文本語言的一種,JSS與CSS,VB等也屬於超文本的范疇。

6、超文本寫作的超文本詳解

超文本,英文原名為:hypertext,是美國學者納爾遜1965年自造的英語新詞。hyper在古希臘語中意為「超」「上」「外」「旁」等。納樂遜對「超文本」的解釋是:「非相續性著述(non—sequential writing),即分叉的、允許讀者作出選擇、最好在交互屏幕上閱讀的文本。」「大量的書寫材料或圖像材料,以復雜的方式相互聯系,以至於不能方便地呈現紙上。它可能包含其內容或相互關系的概要或地圖,也可能包含自已經審閱過它的學者所加的評注、補充或腳注。」(1)另據牛津英語詞典1993年版對「超文本」的解釋是:「一種並不形成單一系列、可按不同順序來閱讀的文本,特別是那些以讓這些材料(顯示在計算機終端)的讀者可以在特定點中斷對一個文件的閱讀以便參考相關內容的方式相互連接的文本與圖像。」
從以上的解釋可以看出,超文本是計算機出現後的產物,它以計算機所儲存的大量數據為基礎,使得原先的線性文本變成可以通向四面八方的非線性文本,讀者可以在任何一個關節點上停下來,進入另一重文本,然後再點擊、進入又一重文本,理論上,這個過程是無窮無盡的。從而,原先的單一的文本變成了無限延伸、擴展的超級文本、立體文本。
這樣一種新鮮事物的出現顯然和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電子媒介的崛起深刻改變了世界的文化面貌。電影、電視可以把紙面上的文學轉換成可視可聽的電子形式,計算機的技術條件所提供的「超文本」使羅蘭?巴特設想過的「可寫文本」變成了現實。
根據結構主義和符號學的研究,文本的結構包含著一系列的規則與規定,它作為先在的結構、隱蔽的框架引導著人們的認知秩序。布厄迪爾認為,符號不僅具有溝通功能,而且具有一種真正的政治功能,「符號權力是建構現實的權力,是朝向建構認知秩序的權力。」(2)福柯則從知識考古學的角度考察了權力與話語二者互為扶持、共生共榮的關系。
對文本結構意義的大規模反抗始自解構主義。德里達——這位解構主義的宗師大肆宣揚文本意義的無限開放。他從結構主義的內部開始他對語言的解構,既然語言是靠內部系統的差別運作的,那麼,這個差別到什麼地方停止呢?他自創了一個新詞:「延異」,表明這個差異的無限延宕。文本並沒有固定的意義,意義從一個能指飄浮到另一個能指,閃爍在能指無窮無盡的海洋中。《人文科學話語中的結構、符號與游戲》——德里達在這篇著名論文中強調了用「游戲」來超越結構、終極、在場形而上學的闡釋活動。福柯指出,為了防止文本意義的無限膨脹,「作者」常常是用來保障意義的穩定的意識形態形象。(3)為了徹底否棄「作者」的權威,羅蘭?巴特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作者已死。他指出,作者只是書籍作其謂語的一個主語,作者不是個人:「言語活動認識『主語』,不認識『個人』」,這個主語在確定它的陳述過程之外就是空的。(4)事實上,一個文本是由多種寫作構成的,它並不存在一個單一的起源,這樣的寫作來自多種文化的相互對話,相互結合,相互戲仿,相互爭執:「文本是由多種引證組成的編織物,它們來自文化的成千上萬個源點。」(5)廢除作者與文本之間的父子關系,巴特的目的是解放文本的意義,擔倡一種解除權威控制的「寫作性」文本:在復合寫作中,一切都在於分清,沒什麼需要破譯的了,在每個關節點,每個層面上,結構都能被跟蹤,被編織(像絲襪線團一樣),然而,其底部一無所有,寫作的空間應被走遍而不可穿透;寫作不停地固定意義以便又不停地使之蒸發消散、使之系統地排除意義。」(6)這樣,一個統一的作者瓦解了,每個讀者既是讀者,又是作者。
羅蘭?巴特對「寫作性文本」的描述象是一個理論家的奇思異想,然而,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出現輕而易舉地實現了他的夢想。「超文本」使得每個讀者擺脫了文本線性的控制,讀者可以隨意地在哪個地方停下來,進入另一個文本。讀者成了真正的上帝,他才是最後的文本意義的生產者。然而,擺脫了紙面文本的束縛,這個賽博空間是否就一定是一個完全自由的空間?這仍然是一個待解的問題。目前網路上的「超文本」中的關鍵詞仍然有限。除了軟體的支持,如何確定一個文本中的關鍵詞?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許多時候,文本中關鍵詞的挑選涉及某些知識系統的認可、某種話語傳統的承傳、某種權威觀念的接受,如此等等。總之,曾經控制文本結構與邏輯的一切權力都會某種程度地復活。另一方面,如果超文本隱含的可能得到了全面的實現——如果超文本之中的每一個詞都可以充當關鍵詞成為潛入另一個文本的通道,人們會得到什麼?超文本突如其來地實現了巴特反抗單向意義結構文本的願望。可是,現在這個願望實現得如些徹底,以致人們不得不追問另一個後續的問題:無窮的意義會不會等於沒有意義?

7、文本和超文本的區別?

WWW上的每個網頁都對應一個文件。我們瀏覽一個頁面,要先把頁面所對應的文件從提供這個文件的計算機里,通過Internet傳送到我們自己的計算機中,再由WWW瀏覽器翻譯成為我們見到的有文字、有圖形甚至有聲音的頁面。這些頁面對應的文件不再是普通的「文本文件」,文件中除包含文字信息外,還包括了一些具體的鏈接。這些包含鏈接的文件被稱為超文本文件。

和普通文本相比,超文本文件中多了一些對文件內容的注釋,這些注釋表明了當前文字顯示的位置、顏色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有些注釋中包含了對用戶計算機應做出何種反應的說明,這些注釋的內容經過瀏覽器的翻譯後就成了不同的操作。為了使各種不同類型的WWW伺服器都能正確地認識和執行,超文本文件要遵從一個嚴格的標准,這個標准就是超文本標識語言(HTML)。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語言來編寫超文本文件,在Internet上製作自己的WWW的主頁。

超文本文件的概念出現在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之前,現在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超文本應該改叫「超多媒體」更加合適,鏈接的內容已經從原來文本中的一個詞或片語,發展到現在一幅圖象或是圖象的一部分,通過鏈接得到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可以是地球另一端的某台計算機上的圖片、聲音、音樂或者電影。但不管叫超文本還是叫做超多媒體,WWW上各網頁都是通過鏈接來完成相互間的訪問。而要使訪問正常進行,必須使這些鏈接能夠正確地指向所要訪問的網頁。這些工作是通過統一資源定位器(URL)來實現的。

8、超文本文學和超文本小說的共同點,麻煩概括下,兩百字就夠😊

2張
超文本小說
語音播報,能聽的百科! 立即收聽
超文本小說(Hypertext fiction)也稱超文本文學,超鏈接小說。是九十年代後期美國先鋒小說界提出的一個概念,指將文字、圖片、影音片斷及多路徑進入的結構組成的電子文本。同傳統的印刷小說文本概念相比,超文本小說事實上已超出了文學范疇,超文本小說是一種集文學、視覺藝術、音樂、電子媒體和互聯網路於一體的新媒體藝術。
中文名
超文本小說
外文名
Hypertext fiction
別稱
超文本文學,超鏈接小說
概括
是一種新媒體藝術
超文本小說簡介
超文本小說是一種以網路為載體,以超文本技術為支撐的新型文學品類。超文本文學作品在文本內部或文本結尾設置有超文本鏈接點,提供不同的情節走向供讀者在閱讀時選擇,不同的閱讀選擇會產生不同的結局,因此也稱為多向文本文學。超文本文學著眼點在於讀者的高度參與、自由發揮與即興創造,使得「過去由於物質和技術的限制而受到阻扼的人的意志和慾望,如今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可以暢通無阻地宣洩出來了。」
超文本文學的出現,實現了德里達、巴特等後現代主義大師提出的解構主義文本理論。與傳統文學相比,超文本文學具有非線性、互動性、開放性、非中心化和未完成等特點,對以紙質印刷文本為媒介的傳統文學形成了顛覆性的挑戰。

但是,真正給傳統文學以顛覆性影響的,還不是超文本文學的存現形式,而是它的非線性文本結構。傳統文學呈現出一種線性結構,以字、詞、句、段、篇章、標題的形式固定下來,而且每一頁都編了頁碼。傳統文學的情節通常完整連貫,一氣到底。即使一些後現代主義作品,淡化情節、消解情節,帶有更多的不確定性,為藝術想像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但它們仍屬扁平的靜態結構,缺乏厚度感和立體的延展性。超文本文學超越了個別文本的局限,將眾多文本通過關鍵詞的鏈接互聯為一個樹狀的網路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不同的路徑縱橫交錯,讀者可自由選擇路徑進入文本。超文本文學將傳統文學靜態的封閉的線性結構轉化為富有彈性的開放的網狀非線性結構。非線性的書寫系統代替傳統的線性敘事,情節的原因和結果不再是嚴密的對應關系,文本內部結構鬆散,語意斷裂,但又呈現相互關聯和串通的特徵。
超文本文學相對於傳統平面印刷作品來說,具有革命性的貢獻,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其一,超文本文學以非線性的書寫系統代替傳統的線性敘事,情節的原因和結果不再是嚴密的對應關系,文本內部結構鬆散,語意斷裂,但又呈現相互關聯和串通的特徵。作家可以在文本的任何一個地方打斷、撕開,開辟新的敘事路徑;也可以在文本的任何地方進行縫補、接續,保持文本敘事上的完整性。其二,從敘事主體上,打破了作家對敘事權的壟斷,有限度地將敘事權渡讓給讀者。讀者可以有限度地決定情節的發展方向,參與作家的創作活動。第三,傳統的文學創作規則被打破。在超文本文學中,任何文學故事的情節發展都是多重選擇的,讀者可以參與進去,可以選擇,文學作品之中文字組織的種種既定的規則受到極大的破壞。

9、「超文本」的含義是什麼?

WWW上的每個網頁都對應一個文件。我們瀏覽一個頁面,要先把頁面所對應的文件從提供這個文件的計算機里,通過Internet傳送到我們自己的計算機中,再由WWW瀏覽器翻譯成為我們見到的有文字、有圖形甚至有聲音的頁面。這些頁面對應的文件不再是普通的「文本文件」,文件中除包含文字信息外,還包括了一些具體的鏈接。這些包含鏈接的文件被稱為超文本文件。

和普通文本相比,超文本文件中多了一些對文件內容的注釋,這些注釋表明了當前文字顯示的位置、顏色等信息,更重要的是,在有些注釋中包含了對用戶計算機應做出何種反應的說明,這些注釋的內容經過瀏覽器的翻譯後就成了不同的操作。為了使各種不同類型的WWW伺服器都能正確地認識和執行,超文本文件要遵從一個嚴格的標准,這個標准就是超文本標識語言(HTML)。我們也可以利用這種語言來編寫超文本文件,在Internet上製作自己的WWW的主頁。

超文本文件的概念出現在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之前,現在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超文本應該改叫「超多媒體」更加合適,鏈接的內容已經從原來文本中的一個詞或片語,發展到現在一幅圖象或是圖象的一部分,通過鏈接得到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可以是地球另一端的某台計算機上的圖片、聲音、音樂或者電影。但不管叫超文本還是叫做超多媒體,WWW上各網頁都是通過鏈接來完成相互間的訪問。而要使訪問正常進行,必須使這些鏈接能夠正確地指向所要訪問的網頁。這些工作是通過統一資源定位器(URL)來實現的。

10、什麼叫超文本?

超文本是指可以鏈接到另一個文檔或文本的單詞,短語或大塊文本。超文本涵蓋了文本超鏈接和圖形超鏈接。

該術語由 Ted Nelson 在 20 世紀 60 年代創造,是使互聯網發揮作用的關鍵概念之一。如果沒有超文本,就可以將關於該主題的相關文章的鏈接 – 導航 Web 的主要方法之一 – 進行跟蹤。

超文本的概念是創建萬維網的核心。通過使用文本鏈接,可以在整個 Web 中鏈接和交叉引用以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編寫的網頁。

Ted Nelson 實際上比 Tim Berners-Lee 的萬維網對超文本有著更為宏大的願景,但他的項目 Xana 在幾十年後仍處於開發階段。

超文本文件的概念出現在多媒體技術迅速發展之前,現在隨著多媒體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超文本應該改叫「超多媒體」更加合適。

鏈接的內容已經從原來文本中的一個詞或片語,發展到現在一幅圖象或是圖象的一部分,通過鏈接得到的內容也更加廣泛,可以是地球另一端的某台計算機上的圖片、聲音、音樂或者電影。

但不管叫超文本還是叫做超多媒體,WWW上各網頁都是通過鏈接來完成相互間的訪問。而要使訪問正常進行,必須使這些鏈接能夠正確地指向所要訪問的網頁。這些工作是通過統一資源定位器(URL)來實現的。

(10)超文本的出現賦予了新媒體非線性擴展資料:

特點

標記語言的真正威力在於其收集能力,它可以將收集來的文檔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信息庫,並且可以將文檔庫與世界上的其他文檔集合鏈接起來。

這樣的話,讀者不僅可以完全控制文檔在屏幕上的顯示,還可以通過超鏈接來控制瀏覽信息的順序。這就是 HTml 和 xHTml中的 「HT」 - 超文本,就是它將整個 Web 網路連接起來。

超文本的基本特徵就是可以超鏈接文檔;可以指向其他位置,該位置可以在當前的文檔中、區域網中的其他文檔,也可以在網際網路上的任何位置的文檔中。這些文檔組成了一個雜亂的信息網。目標文檔通常與其來源有某些關聯,並且豐富了來源;來源中的鏈接元素則將這種關系傳遞給瀏覽者。

超鏈接可以用於各種效果。超鏈接可以用在目錄和主題列表中。瀏覽者可以在瀏覽器屏幕上單擊滑鼠或在鍵盤上按下按鍵,從而選擇並自動跳轉到文檔中自己感興趣的那個主題,或跳轉到世界上某處完全不同的集合中的某個文檔。

超鏈接還可以向瀏覽者指出有關文檔中某個主題的更多信息。例如,「如果您想了解更詳細的信息,請參閱某某頁面。」。作者可以使用超鏈接來減少重復信息。

例如,我們建議創作者在每個文檔中都簽署上自己的姓名。這樣就可以使用一個將名字和另一個包含地址、電話號碼等信息的單獨文檔鏈接起來的超鏈接,而不必在每個文檔中都包含完整的聯系信息。

與超文本的出現賦予了新媒體非線性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