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起一個名為"昨天你讀報紙了嗎"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超過了45歲,30歲以下的報紙讀者不到10%,而50%以上的讀者超過了65歲。
傳統媒介受眾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早在2004年,一項針對北京市場進行的調查顯示,北京綜合性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1歲,報紙讀者老齡化趨勢開始加速。但皮尤這次調查的另一層含義——報紙讀者年齡結構不合理,可能比老齡化的問題更突出。在層出不窮的新媒體面前,如何贏得年輕讀者,是關系傳統媒介生死存亡的問題。
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互聯網
,打通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也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利用網路,既可以延續傳統媒體的風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讀者的注意,實現新聞內容的多次傳播。因此,圍繞著互聯網進行創新、融合、轉型,成為很多傳統媒體高舉的大旗。
在過去,報紙就是報紙,電視就是電視,很少聽說有報紙轉型做電視這種事情。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今天,無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口碑高低,傳統媒體紛紛進行媒介融合的實踐,從開網站開始,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基本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沒落下,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居功至偉。
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形式和內容是統一的,換句話說,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電視之所以區別於報紙,在於其並非將報紙上的內容轉述一遍,更不是簡單地將文字音像化、視頻化,而是通過它獨特的製作和表現形式,創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將報紙所代表思考型的精英傳播拓展到普及型娛樂型的大眾傳播。反觀今天正在積極進軍新媒體的傳統媒體,更多是看重了互聯網這一介質,更在意信息渠道的拓展,更注重內容形式的創新,而常常忽略了新媒體背後隱藏的一些重要變化。
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不是簡單的長話短說、老話新說,把新聞轉換成音視頻或濃縮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維拓展新聞寫作的內涵和外延;是通過新媒體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讀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更進一步說,媒介融合是為了生產更多嚴謹、客觀、豐富的新聞產品,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和判斷,而不是追隨互聯網消解新聞,娛樂社會熱點。
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去年《紐約時報》在媒體界引起不小影響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積極的嘗試。這組報道16位滑雪者在美國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慘劇的特稿,並非簡單將文字、圖片、視頻拼湊在一起的"報網融合",而是充分融匯了文字、圖片、視頻、動漫和互動式圖形等新媒體形式,通過流暢的連接和敘事,將事故發生的背景、過程、後續處理及每個當事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傳統的報紙還出了5疊報道,並很快推出了以文字為主的"電子書",之後在周末版《紐約時報》還推出了特別報道。這組報道既創新了新聞報道的形式,用現代化的技術引起了年輕讀者的關注,也為報紙贏得了聲譽和讀者,成為傳統媒體利用新媒體強化報道的範例。
新媒體之新,不僅是內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觀念之新。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不僅是把報紙的內容搬到網路、平板電腦和手機上,而是應聚合多種信息元素、綜合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介技術的平台搭建,向受眾提供最現場化、最易理解、最易獲取的新媒體化產品。從這個意義上講,傳統媒體要吸引更多年輕讀者,在媒介融合之外還有不短的路要走。(呂 洪)
2、皮尤研究中心的簡介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國的一間獨立性民調機構,總部設於華盛頓特區。該中心對那些影響美國乃至世界的問題、態度與潮流提供信息資料。 皮尤研究中心受皮尤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是一個無傾向性(non-advocacy)的機構,而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既資助無傾向性項目,也資助倡議性項目。
該中心的工作致力於六大項目的研究:
皮尤全球民調項目
皮尤民眾與媒介研究中心
皮尤網路與美國生活項目
皮尤宗教信仰與公共生活論壇
皮尤西班牙中心
3、原標題 [媒介融合之後(新媒新論③)]
美國皮尤研究中心最近發起一個名為"昨天你讀報紙了嗎"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超過了45歲,30歲以下的報紙讀者不到10%,而50%以上的讀者超過了65歲。 傳統媒介受眾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早在2004年,一項針對北京市場進行的調查顯示,北京綜合性報紙讀者的平均年齡已超過41歲,報紙讀者老齡化趨勢開始加速。但皮尤這次調查的另一層含義——報紙讀者年齡結構不合理,可能比老齡化的問題更突出。在層出不窮的新媒體面前,如何贏得年輕讀者,是關系傳統媒介生死存亡的問題。 年輕人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是互聯網,打通傳統媒體和互聯網也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利用網路,既可以延續傳統媒體的風格和品牌,又可以吸引青年讀者的注意,實現新聞內容的多次傳播。因此,圍繞著互聯網進行創新、融合、轉型,成為很多傳統媒體高舉的大旗。 在過去,報紙就是報紙,電視就是電視,很少聽說有報紙轉型做電視這種事情。新媒體的出現打破了媒介的界限。今天,無論規模大小、實力強弱、口碑高低,傳統媒體紛紛進行媒介融合的實踐,從開網站開始,論壇、博客、微博、微信……基本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沒落下,新媒體迅速崛起,傳統媒體居功至偉。 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形式和內容是統一的,換句話說,媒介本身就是信息的一部分。電視之所以區別於報紙,在於其並非將報紙上的內容轉述一遍,更不是簡單地將文字音像化、視頻化,而是通過它獨特的製作和表現形式,創新了人們的思維方式,將報紙所代表思考型的精英傳播拓展到普及型娛樂型的大眾傳播。反觀今天正在積極進軍新媒體的傳統媒體,更多是看重了互聯網這一介質,更在意信息渠道的拓展,更注重內容形式的創新,而常常忽略了新媒體背後隱藏的一些重要變化。 傳統媒體進軍新媒體,不是簡單的長話短說、老話新說,把新聞轉換成音視頻或濃縮成140字,而是要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創新報道的內容和形式,利用新的思維拓展新聞寫作的內涵和外延;是通過新媒體跳出自己的媒介限制,吸引更多的讀者,創造更大的價值。更進一步說,媒介融合是為了生產更多嚴謹、客觀、豐富的新聞產品,引領社會主流價值和判斷,而不是追隨互聯網消解新聞,娛樂社會熱點。 如何運用新媒體創新傳統媒體的報道?去年《紐約時報》在媒體界引起不小影響的特稿《雪崩》是一次積極的嘗試。這組報道16位滑雪者在美國卡斯卡德山遭遇雪崩慘劇的特稿,並非簡單將文字、圖片、視頻拼湊在一起的"報網融合",而是充分融匯了文字、圖片、視頻、動漫和互動式圖形等新媒體形式,通過流暢的連接和敘事,將事故發生的背景、過程、後續處理及每個當事人的故事娓娓道來。同時,傳統的報紙還出了5疊報道,並很快推出了以文字為主的"電子書",之後在周末版《紐約時報》還推出了特別報道。這組報道既創新了新聞報道的形式,用現代化的技術引起了年輕讀者的關注,也為報紙贏得了聲譽和讀者,成為傳統媒體利用新媒體強化報道的範例。 新媒體之新,不僅是內容之新、形式之新,更是觀念之新。傳統媒體向新媒體轉型,不僅是把報紙的內容搬到網路、平板電腦和手機上,而是應聚合多種信息元素、綜合傳統媒體的內容生產與新媒介技術的平台搭建,向受眾提供最現場化、最易理解、最易獲取的新媒體化產品。
4、清大新媒體是新媒體平台嗎?
清華大學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成立於1996年,開設新媒體傳播研究方向,是國內最早開設此類研究的高校之一,同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
2003年,新媒體傳播研究中心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新媒體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為社會培養和造就擁有全新媒體觀念和理論,具備高水平媒體應用和管理能力,掌握國家相關政策法規的新媒體人才;和學界同仁一道致力於建立中國的新媒體研究學術規范與體系,並為國家解決該領域中面臨的重大課題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在理論研究的同時致力於政策研究,為國家信息化目標做出貢獻。
新媒體研究中心將秉承清華大學一貫以來堅持的"中西結合"、"文理交叉"、"古今貫通"的方針,充分發揮清華在信息科學方面的優勢條件,同時也不斷提高行為科學的學科水平,力爭真正達到世界一流大學同類研究中心的水平,為新媒體的學科建設和國家信息化進程做出應有的貢獻。
5、網路新媒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怎麼樣
中國科學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中國國家最高學術,成立於1949年11月,是中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
中國科學院有6個學部(數學物理學部、化學部、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地學部、信息技術科學部、技術科學部),12個分院(沈陽、長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成都、昆明、西安、蘭州、新疆、重慶)、104家直屬研究、4個國家實驗室、8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53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19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個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212個野外觀測台站,3所高等學校、4個文獻情報中心、3個技術支撐和2個新聞出版單位,全院科研人員達5萬餘人,分布在全國20多個省(市)。
6、如何向新媒體學習新聞生產
新媒體種類很多,主要有門戶網站、電子郵箱、搜索引擎、虛擬社區、網路游戲、博客、維客、播客、手機簡訊、手機電視、網路電視、數字電視、手機報、網路雜志等等。它們之中有的屬於新的媒體形態、有的屬於新的媒體軟體、新的媒體硬體和新的媒體服務方式。
新媒體的十個傳播特徵,分別是:1.全時傳播。信息傳播的時效性有四個發展階段:定時、即時、實時、全時,全時傳播指的是信息隨時可以進行發布。2.全域傳播。地域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少,只需要設備和傳輸信號,就可以發布信息。3.全民傳播。傳播不再是機構、媒體單位的事情,每一位民眾都可以參與其中,誰都可能是記者、編輯。4.全速傳播。傳播速度比舊媒體快,在事件發生的同時就能夠進行傳播活動。5.全媒體傳播。傳播信息不單是文字或者圖片,還附有音頻、視頻等多觸覺通道。6.全渠道傳播。客戶端多樣化,比如電腦、手機、簡訊等都可以進行信息發布。7.全互動傳播。新聞的線索搜集、采訪、發行等一系列活動,所有用戶都有機會參與進去,並且在事後可以發表評論。8.去中心化傳播。不存在類似於「頭版頭條」這樣的狀況,不同受眾可以選擇出很多主題進行討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新媒體使新聞多元化。9.去議程設置傳播。信息傳播不再是比較固定的用詞模式,不同的消息發布人可以用自己使用語言的習慣進行傳播。10.自凈化傳播。雖然在新媒體的傳播過程中,負面信息傳播面積是正面信息的四倍,但是一般小道消息都會有相關人員出面澄清,所以造成的誤會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7、皮尤研究中心的介紹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是美國的一間獨立性民調機構,總部設於華盛頓特區。該中心對那些影響美國乃至世界的問題、態度與潮流提供信息資料。皮尤研究中心受皮尤慈善信託基金資助,是一個無傾向性(non-advocacy)的機構,而皮尤慈善信託基金既資助無傾向性項目,也資助倡議性項目。2012年10月16日,皮尤研究中心公布了對3000多名中國人的一項調查。該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對社會不公和食品安全問題感到擔憂。
8、《新媒體實務》課程主講老師是誰?
《新媒體實務》課程主講老師是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新媒體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傳播、新媒體管理、廣告理論與廣告業務。現為本專業學生講授《新媒體管理》、《數字傳播技術應用》、《廣告學概論》和《廣告理論與實務》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