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納米顆粒在做掃描電鏡噴金後還能看見嗎?
關鍵看你的金顆粒尺度有多大?如果10nm以下,就很困難,10nm以上,如果不是鑲嵌在其他材料中,就可以。SEM 噴金鍍膜一般10nm的金晶體可連續成膜,鍍膜可復制底層形貌。
2、感覺裡面有金色顆粒
有用的金色顆粒。
3、照SEM,我的復合材料要噴金嗎?
低解析度下,要不要噴金根據材料電導率決定,一般解析度會比較清晰高解析度下(0.5微米往下),導電不好的材料表面會模糊不清。噴金之後,表面導電性改善,解析度能達到幾十納米左右。所以金屬樣品不用噴金,而陶瓷納米顆粒樣品最好在表面鍍層鉑金。如果在SEM下做元素分析的話,最好不要噴金,這樣污染比較大
4、黃金納米顆粒是什麼顏色
納米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奇異或反常的物理、化學特性,如原本導電的銅到某一納米級界限就不導電,原來絕緣的二氧化硅、晶體等,在某一納米級界限時開始導電。這是由於納米材料具有顆粒尺寸小、比表面積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佔比例大等特點,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應: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表面效應
球形顆粒的表面積與直徑的平方成正比,其體積與直徑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積(表面積/體積)與直徑成反比。隨著顆粒直徑變小,比表面積將會顯著增大,說明表面原子所佔的百分數將會顯著地增加。對直徑大於 0.1微米的顆粒表面效應可忽略不計,當尺寸小於 0.1微米時,其表面原子百分數激劇增長,甚至1克超微顆粒表面積的總和可高達100米2,這時的表面效應將不容忽略。
超微顆粒的表面與大塊物體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電子顯微鏡對金超微顆粒(直徑為 2*10-3微米)進行電視攝像,實時觀察發現這些顆粒沒有固定的形態,隨著時間的變化會自動形成各種形狀(如立方八面體,十面體,二十面體多李晶等),它既不同於一般固體,又不同於液體,是一種准固體。在電子顯微鏡的電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彷彿進入了「沸騰」狀態,尺寸大於10納米後才看不到這種顆粒結構的不穩定性,這時微顆粒具有穩定的結構狀態。
超微顆粒的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在空氣中金屬顆粒會迅速氧化而燃燒。如要防止自燃,可採用表麵包覆或有意識地控制氧化速率,使其緩慢氧化生成一層極薄而緻密的氧化層,確保表面穩定化。利用表面活性,金屬超微顆粒可望成為新一代的高效催化劑和貯氣材料以及低熔點材料。
小尺寸效應
隨著顆粒尺寸的量變,在一定條件下會引起顆粒性質的質變。由於顆粒尺寸變小所引起的宏觀物理性質的變化稱為小尺寸效應。對超微顆粒而言,尺寸變小,同時其比表面積亦顯著增加,從而產生如下一系列新奇的性質。
(1)特殊的光學性質
當黃金被細分到小於光波波長的尺寸時,即失去了原有的富貴光澤而呈黑色。事實上,所有的金屬在超微顆粒狀態都呈現為黑色。尺寸越小,顏色愈黑,銀白色的鉑(白金)變成鉑黑,金屬鉻變成鉻黑。由此可見,金屬超微顆粒對光的反射率很低,通常可低於l%,大約幾微米的厚度就能完全消光。利用這個特性可以作為高效率的光熱、光電等轉換材料,可以高效率地將太陽能轉變為熱能、電能。此外又有可能應用於紅外敏感元件、紅外隱身技術等。
(2)特殊的熱學性質
固態物質在其形態為大尺寸時,其熔點是固定的,超細微化後卻發現其熔點將顯著降低,當顆粒小於10納米量級時尤為顯著。例如,金的常規熔點為1064C℃,當顆粒尺寸減小到10納米尺寸時,則降低27℃,2納米尺寸時的熔點僅為327℃左右;銀的常規熔點為670℃,而超微銀顆粒的熔點可低於100℃。因此,超細銀粉製成的導電漿料可以進行低溫燒結,此時元件的基片不必採用耐高溫的陶瓷材料,甚至可用塑料。採用超細銀粉漿料,可使膜厚均勻,覆蓋面積大,既省料又具高質量。日本川崎制鐵公司採用0.1~1微米的銅、鎳超微顆粒製成導電漿料可代替鈀與銀等貴金屬。超微顆粒熔點下降的性質對粉末冶金工業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例如,在鎢顆粒中附加0.1%~0.5%重量比的超微鎳顆粒後,可使燒結溫度從3000℃降低到1200~1300℃,以致可在較低的溫度下燒製成大功率半導體管的基片。
(3)特殊的磁學性質
人們發現鴿子、海豚、蝴蝶、蜜蜂以及生活在水中的趨磁細菌等生物體中存在超微的磁性顆粒,使這類生物在地磁場導航下能辨別方向,具有回歸的本領。磁性超微顆粒實質上是一個生物磁羅盤,生活在水中的趨磁細菌依靠它游向營養豐富的水底。通過電子顯微鏡的研究表明,在趨磁細菌體內通常含有直徑約為 2′10-2微米的磁性氧化物顆粒。小尺寸的超微顆粒磁性與大塊材料顯著的不同,大塊的純鐵矯頑力約為 80安/米,而當顆粒尺寸減小到 2′10-2微米以下時,其矯頑力可增加1千倍,若進一步減小其尺寸,大約小於 6′10-3微米時,其矯頑力反而降低到零,呈現出超順磁性。利用磁性超微顆粒具有高矯頑力的特性,已作成高貯存密度的磁記錄磁粉,大量應用於磁帶、磁碟、磁卡以及磁性鑰匙等。利用超順磁性,人們已將磁性超微顆粒製成用途廣泛的磁性液體。
(4)特殊的力學性質
陶瓷材料在通常情況下呈脆性,然而由納米超微顆粒壓製成的納米陶瓷材料卻具有良好的韌性。因為納米材料具有大的界面,界面的原子排列是相當混亂的,原子在外力變形的條件下很容易遷移,因此表現出甚佳的韌性與一定的延展性,使陶瓷材料具有新奇的力學性質。美國學者報道氟化鈣納米材料在室溫下可以大幅度彎曲而不斷裂。研究表明,人的牙齒之所以具有很高的強度,是因為它是由磷酸鈣等納米材料構成的。呈納米晶粒的金屬要比傳統的粗晶粒金屬硬3~5倍。至於金屬一陶瓷等復合納米材料則可在更大的范圍內改變材料的力學性質,其應用前景十分寬廣。
超微顆粒的小尺寸效應還表現在超導電性、介電性能、聲學特性以及化學性能等方面。
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各種元素的原子具有特定的光譜線,如鈉原子具有黃色的光譜線。原子模型與量子力學已用能級的概念進行了合理的解釋,由無數的原子構成固體時,單獨原子的能級就並合成能帶,由於電子數目很多,能帶中能級的間距很小,因此可以看作是連續的,從能帶理論出發成功地解釋了大塊金屬、半導體、絕緣體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對介於原子、分子與大塊固體之間的超微顆粒而言,大塊材料中連續的能帶將分裂為分立的能級;能級間的間距隨顆粒尺寸減小而增大。當熱能、電場能或者磁場能比平均的能級間距還小時,就會呈現一系列與宏觀物體截然不同的反常特性,稱之為量子尺寸效應。例如,導電的金屬在超微顆粒時可以變成絕緣體,磁矩的大小和顆粒中電子是奇數還是偶數有關,比熱亦會反常變化,光譜線會產生向短波長方向的移動,這就是量子尺寸效應的宏觀表現。因此,對超微顆粒在低溫條件下必須考慮量子效應,原有宏觀規律已不再成立。
電子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動性,因此存在隧道效應。近年來,人們發現一些宏觀物理量,如微顆粒的磁化強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亦顯示出隧道效應,稱之為宏觀的量子隧道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將會是未來微電子、光電子器件的基礎,或者它確立了現存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的極限,當微電子器件進一步微型化時必須要考慮上述的量子效應。例如,在製造半導體集成電路時,當電路的尺寸接近電子波長時,電子就通過隧道效應而溢出器件,使器件無法正常工作,經典電路的極限尺寸大概在微米。目前研製的量子共振隧穿晶體管就是利用量子效應製成的新一代器件。
5、求高手請問SEM表徵石墨烯需要噴金嗎???急!!!
bachier(站內聯系TA)不是個笑話,SEM表徵石墨烯的也不少,我也不做石墨烯,我們這一堆人做,他們都用SEM。石墨烯是導電的材料,不用噴金fansire(站內聯系TA)噴了也沒關系吧,我記得實驗室的石墨烯SEM也是噴了金的xiejf(站內聯系TA)導電性好,不要噴金。噴了反而會影響表徵的准確度wulishi8(站內聯系TA)石墨烯是導電的,不需要噴金。
不噴也行,看得還行,GO和RGO的導電性夠了神魔流轉(站內聯系TA)GO 和石墨烯做SEM都是不必要的,AFM和TEM有用,但SEM是真心沒用,除了做負載或特定形貌時可能需要觀察下。jiji188(站內聯系TA)不噴也行,我們實驗室一般都是滴在ITO上直接照SEM的,效果還行。夢日邊(站內聯系TA)我做的表徵時噴金了,看了還挺清楚,沒試過不噴金zmcai(站內聯系TA)你的SEM是不是有問題,我們一般是放在矽片上,矽片是半導體,有導電能里,但是你用二氧化硅行么?我們一般都是直接塗在做SEM的矽片上拍電極,不用噴金也可以。如果你噴金了,導電性會好些,但是如果沒控制好,可能會看到大顆粒的金,也是會影響表徵的。zhouxin(站內聯系TA)不需要噴金的,直接滴到矽片上的,這個主要還得看你的石墨烯粒徑大小,太小的話看不出來什麼有用的信息fluoro(站內聯系TA)我們表徵石墨都不噴,效果還挺清晰的蘇惜不若(站內聯系TA)不用噴金的,導電性很好的。yjiaahe(站內聯系TA)SEM可以表徵,也不需要蒸金,若觀察到褶皺的話,說明層數較少,但是無法確定是石墨烯還是石墨片,需要HRTEM和拉曼光譜(波數50-3000):Dyy秋水(站內聯系TA)哈哈,不用噴金,只要你的基底能夠導電就可以了,如果在二氧化硅基底上,SEM的圖是黑色的,不過放大以後還是能看到一些細節的威威號(站內聯系TA)不用噴金,把石墨烯用水分散,足夠稀(幾乎看不到顏色),超聲。
6、開金礦中找到幾個顆粒金,這個顆粒金是特別好的金子嗎?
自然金極少有高純度的,單體重量也不大,所以它不會是特別好的黃金。含有自然金的大塊礦石,且紋理、形狀都特別的可以做擺件或標本。希望你能滿意!
7、金板藍顆粒是什麼用的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乾燥;急性扁桃體炎見上述證候者。
8、我想問你一下,在分子生物學當中,這種金顆粒指的是什麼啊?
一種納米粒原位多次擴增檢測生物分子的方法,金顆粒是納米顆粒的一種。
納米金顆粒技術在生物體系中的應用,利用這種方法,通過肉眼可見的比色分析即可判斷出信號的存在與否,進一步的藉助於普通平台掃描儀的灰度分析軟體還可以進行定量研究.該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熒光檢測法的種種不足,可以稱為是生物分子檢測領域的突破性技術.
我知道只有這些哦,呵呵,so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