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於顯微鏡的幾個問題
1.使用顯微鏡時,應該將擺放在實驗者的____左______處,以便用___左眼____觀察,用__右眼__看著畫面。
2.為什麼用一隻眼注視目鏡內時,另一隻眼要睜開? 以便用左眼觀察,用右眼看著畫面
3.在觀察玻片時,發現所看到的「上」字在視野的右上方,如果想將目標移到視野的中央,玻片的移動方向應該是(A)
A.右上方B.右下方C.左上方D.左下方
4.在顯微鏡下看「上」字,視野中的像應為(「下」的鏡面圖像)
5.為什麼要托住鏡座?
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1.取出顯微鏡:一手握住鏡臂,一手托住鏡座,從櫃里輕輕取出,置於實驗台上。
2.使用前准備:揭下防塵罩,放入抽屜內。插上電源,打開開關。
3.對光:用物鏡轉換器將10×物鏡對准聚光器中心,再用手拉動目鏡筒滑板,使雙眼視野重合在一起。
4.放置標本:將所要觀察的標本由切片盒內取出,先肉眼觀察標本組織的外形、大小、顏色及蓋片有無破損,然後將蓋片朝上把切片平放於載物台上,用切片夾固定好。調整切片位置使其標本對准聚光器中心,以便進行觀察。
5.低倍鏡觀察:用粗螺旋使低倍鏡頭與標本相距0.5cm左右,向下移動載物台,直到視野內圖像清晰為止。低倍鏡主要用於觀察組織、器官的基本結構的全貌。
6.高倍鏡觀察:首先在低倍鏡下把要觀察的部分移至視野中央,然後用物鏡轉換器轉換40×鏡頭,再用細螺旋調節。
7.觀察後的處理:取下切片,下移載物台,關閉電源開關。整理好導線,罩上防塵罩,手托住鏡座,輕輕把顯微鏡放回櫃內。
2、幾個關於顯微鏡的問題
1.一般的低倍物鏡要短一些,高倍鏡要長一些,另外可以通過顏色圈來劃分,4X是紅色的內圈,10X是黃色的,40X是藍色的圈,100X是白容色的圈
2.低倍物鏡工作距離比較大,一般在18mm左右,你可以先調整到20mm左右,然後看著目鏡再用微調調整一下,直至看到清晰的圖片.
3.帶電光源的顯微鏡,打開光源後都會有一個光斑,把物體移當光斑內就可以,然後再通過目鏡觀察作微動調節就可
4.轉到高倍鏡下只需調細准焦螺旋就可,現在的鏡頭一般都是齊焦的,但因為低倍的景深比較大,所以換到高倍後需要調動細准焦螺旋,如果從高倍移動低倍,如果鏡頭質量好的話,是不需要動粗微調的
5.換到高倍後,視野會變暗,因為高倍工作距離較短,折射角變大,光通過量減少,所以這時需要將光亮度調大一點!
3、關於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問題
光學顯微鏡中所有的細胞器和內部結構都看不到,但一些微生物的鞭毛可以看到。
電子顯微鏡可以看到目前已知的所有結構和細胞器,當然解析度低的電子顯微鏡並非什麼都能看到。
植物中的葉綠體的確用高倍光學顯微鏡可以看到。 此外植物細胞壁也可以被看到,除此之外一般認為都看不到(不排除個別特殊的巨大細胞中的某些亞結構或細胞器)。
4、關於顯微鏡的一些問題
一般情況下100倍物鏡需要用油來使成象更清晰,因為空氣的折射率已經滿足不了100X物鏡的工作要求,故需要用油這個媒介來使成象更清晰!但如果是熒光顯微鏡,40倍的時候就需要用油,原理是一樣的!
現在的很多的技術已經進步了,100倍的時候不要用油也行的,價格高一些!
油是滴在蓋玻片上的,然後輕轉物鏡 使100X物鏡輕輕接觸到油,注意不能產生氣泡,以免檢測效果受影響!用完後要用搽鏡紙搽干凈,最好不要二甲苯,因為會致癌,用酒精和乙醚的混合液就行!不明白的話可以找合肥密維光學儀器有限公司的人問,他們的服務比較到位,別聽一些江湖郎中瞎白話!
5、有關顯微鏡的問題
首先,如果只用紫光觀察,你看到的全是一片紫色,對比度極低,無法分辨。
其次,如果用伽馬射線,將會直接穿透細菌,這就類似於電子顯微鏡的原理,不再是光學顯微鏡,伽馬射線也不是光。
6、關於顯微鏡的幾個問題 麻煩大家盡快解答啊
1,因為載玻片有較大的厚度,如果放反了,載玻片朝上,低倍鏡焦距長倒是無所謂了,載玻片厚度小於成像距離,鏡頭能自由調節;高倍鏡因為得離標本很近才能清晰成像,比如油鏡,可能你鏡頭都壓到了載玻片上還不能清晰成像。所以不可以放反。
2.這個也不一定,因為你的標本是夾在兩個撥片之間的,你看到的顆粒斑紋,有可能是在載玻片或載玻片的表面上,而不是在標本的焦平面上,所以即使這時候吧標本對准中央,也看不到清晰的標本物象,得再調節焦距找到標本的焦平面才行。低倍鏡景深大,這個問題還不明顯,你這種放法基本是可以的,但高倍鏡景深小,這種現象就更明顯,得仔細調節才行。
3.因為倍數越高,視野就越狹窄,要從低倍到高倍依次准確定位你要找的目標,一點一點接近高倍鏡頭的焦距,這樣也有保護鏡頭的考慮,不然直接用高倍鏡很難找的目標的,如果經驗不足,還可能壓壞鏡頭或標本。
4.因為不同倍率的鏡頭焦距是不一樣的,在低倍下成像,這個距離換高倍一定沒有清晰相的,還需要調整焦距才行。
7、顯微鏡的問題
1.用(
左
)眼注視目鏡內,(
右
)眼一定要睜開。轉動(
反光鏡
)使其對准光源,通過目鏡看到一個圓形的亮圈叫(
光圈
)。
2.顯微鏡視野中物象移動的方向與標本移動的方向是相同的。(錯
)
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就是物體的放大倍數。(
對
)
把一根頭發放在顯微鏡下觀察,只要放大倍數大些,就能看清它的結構。(
錯
)
3.使用顯微鏡時,應先用(
低
)倍鏡。
8、關於顯微鏡使用的問題
一、 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一)正置顯微鏡
1、安放
右手握住鏡臂,左手托住鏡座,使鏡體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潔、平穩,要選擇臨窗或光線充足的地方。單筒的一般放在左側,距離桌邊3~4厘米處。
2、清潔
檢查顯微鏡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潔,鏡身機械部分可用干凈軟布擦拭。透鏡要用擦鏡紙擦拭,如有膠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潔之。
3、對光
鏡筒升至距載物台1~2厘米處,低倍鏡對准通光孔。調節光圈和反光鏡,光線強時用平面鏡,光線弱時用凹面鏡,反光鏡要用雙手轉動。
若使用的為帶有光源的顯微鏡,可省去次步驟,但需要調節光亮度的旋鈕。
4、安裝標本
將玻片放在載物台上,注意有蓋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彈簧夾將玻片固定,轉動平台移動器的旋鈕,使要觀察的材料對准通光孔中央。
5、調焦
調焦時,先旋轉粗調焦旋鈕慢慢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物鏡貼近玻片標本,然後左眼自目鏡觀察,左手旋轉粗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物像時停止,再用細調焦旋鈕回調清晰。
操作注意:不應在高倍鏡下直接調焦;鏡筒下降時,應從側面觀察鏡筒和標本間的間距;要了解物距的臨界值。
若使用雙筒顯微鏡,如觀察者雙眼視度有差異,可靠視度調節圈調節。另外雙筒可相對平移以適應操作者兩眼間距。
6、觀察
若使用單筒顯微鏡,兩眼自然張開,左眼觀察標本,右眼觀察記錄及繪圖,同時左手調節焦距,使物象清晰並移動標本視野。右手記錄、繪圖。
鏡檢時應將標本按一定方向移動視野,直至整個標本觀察完畢,以便不漏檢,不重復。
光強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染色標本光線宜強,無色或未染色標本光線宜弱;低倍鏡觀察光線宜弱,高倍鏡觀察光線宜強。除調節反光鏡或光源燈以外,虹彩光圈的調節也十分重要。
1)低倍鏡觀察
觀察任何標本時,都必須先使用低倍鏡,因為其視野大,易發現目標和確定要觀察的部位。
(2)高倍鏡觀察
從低倍鏡轉至高倍時,只需略微調動細調焦旋鈕,即可使物像清晰。
使用高倍鏡時切勿使用粗調焦旋鈕,否則易壓碎蓋玻片並損傷鏡頭。
轉動物鏡轉換器時,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轉物鏡,這樣容易使物鏡的光軸發生偏斜,轉換器螺紋受力不均勻而破壞,最後導致轉換器就會報廢。
(3)油鏡的觀察
先用低倍鏡及高倍鏡將被檢物體移至視野中央後,再換油鏡觀察。油鏡觀察前,應將顯微鏡亮度調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開。
使用油鏡時,先在蓋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鏡油),然後降低鏡筒並從側面仔細觀察,直到油鏡浸入香柏油並貼近玻片標本,然後用目鏡觀察,並用細調焦旋鈕抬升鏡筒,直到看清標本的焦段時停止並調節清晰。
香柏油滴加要適量。油鏡使用完畢後一定要用擦鏡紙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並再用乾的擦鏡紙擦去多餘二甲苯。
7、結束操作
觀察完畢,移去樣品,扭轉轉換器,使鏡頭V字型偏於兩旁,反光鏡要豎立,降下鏡筒,擦抹乾凈,並套上鏡套。
若使用的是帶有光源的顯微鏡,需要調節亮度旋鈕將光亮度調至最暗,再關閉電源按鈕,以防止下次開機時瞬間過強電流燒壞光源燈。
一般用顯微鏡的話,物鏡和載玻片調的近一點,具體的我不知道。但不接觸,之後用粗准腳螺旋往上調參考資料:http://.baidu.com/question/70192366.html
分享給你的朋友吧:
i貼吧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QQ空間
人人網
豆瓣
MSN
對我有幫助
26回答時間:2009-3-6 22:04 | 我來評論 | 檢舉
向TA求助 回答者: 可樂洲 | 二級
擅長領域: 暫未定製
參加的活動: 暫時沒有參加的活動
提問者對於答案的評價:
謝謝!!
相關內容
2007-4-2 光學顯微鏡的應用領域 13 2009-10-5 請問一下偏光顯微鏡應用實例有什麼?最好有圖片說明。 6 2006-7-31 掃描隧道顯微鏡如何應用隧道效應 5 2009-9-26 偏光顯微鏡應用實例有什麼?最好有圖片說明 1 2007-4-16 光學顯微鏡可以應用於那些領域 更多關於顯微鏡的使用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顯微鏡
等待您來回答del0回答5進行絕緣監測時,為什麼用三芯五柱式結構的電壓互感器del0回答關於水、空氣、森林、動物保護標語del0回答5關於顯微鏡使用的問題del0回答單向閥的閥芯結構有什麼特點del0回答原生動物後生動物的代表類型及在廢水生物處理中的作用del0回答對生物的生殖,小明、小科和小研del2回答基因突變的後代是否可以遺傳親本的性狀?del0回答50管道上,孔板有環室和沒有環室有什麼區別。結構上、作用上以及工作原...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沒有感興趣的問題?試試換一批
其他回答 共1條
一、顯微鏡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
為了使顯微鏡的視野能受到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在顯微鏡初次安裝和調試時,就必須把照明光路系統調整好,這是正確使用顯微鏡,並獲得正確、可*結果的重要手段和最基本的要求。此外,正確掌握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是使用顯微鏡過程中更換光源燈泡後所必經的步驟,也是在日常使用過程中不時地檢驗顯微鏡性能的必要手段。顯微鏡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主要有以下4項內容:
1、照明光源燈室在顯微外的初步調整
① 首先將燈室的外殼打開,壓彈簧夾子將鹵素燈泡裝入插座中,安裝時避免手指直接接觸燈泡(可用柔軟的布或紙隔住),以免燈泡上留有指紋等臟物,影響燈泡的使用壽命。
② 把燈室擺在桌面上,接通電源後,用專用的螺絲刀調節燈的調焦旋鈕孔(標有「←→」),使燈絲投影在1-2m外的牆上,將燈絲成像調至清晰;然後調節燈的高低位置調節絲孔(標有「——」),使燈絲位置高低適當;再調節燈的左右位置調節螺絲孔(標有「——」),使燈絲左右位置合適。
2、光源發光體(燈絲)在顯微鏡內位置的檢驗和校正 目的是為了把發光體的像端端正正地調入物鏡的視域范圍內,從光源的角度去確保顯微鏡的視域受到充分而均勻的照明,這是調整庫勒照明系統的前提條件。需要的基本工具:對中望遠鏡購置顯微鏡時已配備。
① 拔掉燈庫內的毛玻璃套筒,把燈室裝回顯微鏡上;
② 選用10×物鏡,開亮光源程序找樣品並調焦清晰,再換用40×物鏡把樣品調焦清晰(40×物鏡可以看清燈絲的全貌);
③ 把聚光鏡的孔徑光闌和視場光闌均開到最大;
④ 拔掉其中一個目鏡,換上對中望遠鏡,抓住白色部分,另一手伸縮黑色接目鏡,就可在視野中看到燈絲像;
⑤ 如燈絲位置不合適,調「——」孔,把燈絲像沿水平方向調好,調「——」孔,把絲像沿垂直方向調好,直至將燈絲像調至剛好充滿物鏡孔徑的光圓像;
⑥ 調整完畢後,將毛玻璃套筒插回原位,拔掉對中望遠鏡,換回目鏡作下一步調整。以上所述照明光源燈室在顯微鏡外的調整和光源發光體在顯微鏡內位置的校驗,只需在顯微鏡初次安裝調試及更換燈泡時進行,平時使用顯微鏡時不能隨意亂調亂動。萬一調亂時,可按上述步驟調回原狀。
3、庫勒照明(Kohler)系統的正確調整 顯微鏡的正確調試,主要工作之一是照明光路系統的調整,而其中的關鍵是庫勒照明系統的調整。對於每一位使用顯微鏡的人員,特別是作顯微照像的人員來說,應該對庫勒照明系統的原理及其調整步驟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才能充分發揮顯微鏡應有的功能,拍出來的照片才能在效果上比較一致而又完善。庫勒照明系統的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光源發光體上任意一點發出的光,可以照明顯微鏡的視域范圍,而光源發光體上每一點所發出的光匯集起來,在顯微鏡的視域中就實現了非常充分而又均勻的照明。調整庫勒照明系統的目的,是為了使所觀察的視域能獲得均勻而又充分的照明,防止雜散光對照像系統造成影響或干擾,以免照像時在底片形成灰霧。高調整庫勒照明系統的必要部件:視場光闌、可進行合軸調整的聚光鏡系統。
① 選用10×物鏡和10×目鏡;
② 把聚光鏡前端透鏡擺進光路中,孔徑光闌調至適中的位置上(不大不小),再把聚光鏡升到最頂的位置上,聚光鏡轉盤調至明視野「J」位置;
③ 把視場光闌調至最小(0.1);
④ 載物台上放上已封片的生物樣品,開亮光源,調焦清晰;
⑤ 視域中會出現一個局部照明的區域或亮斑,這是視場光闌的模糊像,在其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樣品的細節;在它之外是較暗的視域,不一定能把樣品的細節看得清楚;
⑥ 把聚光鏡微微地向下調,使視野中的亮斑逐漸收小,慢慢變成一個清晰的多邊形象,這便是視場光闌的清晰像;
⑦ 一般情況下,多邊形象並不在視域中央,需要調整聚光鏡的一對調中螺絲,把視場光闌多邊形的像調至中央位置;
⑧ 逐漸開大視場光闌,使多邊形象成為視域的內接多邊形,進一步核對調中的狀況,如對中不夠理想,繼續微微調對中螺絲;
⑨ 將視場光闌稍為再微微開大一些,使它的多邊形象恰好消失在視域的邊緣上,至此,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完畢。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好以後,整個視域照明均勻,拍攝的顯微照片明亮清晰,反差正常。在日後使用過程中應特別注意: a. 視場光闌不可任意開大,但可隨物鏡倍數的增大而將視場光闌收小,隨物鏡倍數的減小而開大; b. 聚光鏡的高低位置不準亂調,否則會破壞已調整好的庫勒照明系統; c. 使用10×以下物鏡時要將聚光鏡前端透鏡擺出光路外,使用10×或10×以上物鏡時要將前端透鏡擺入光路中; d. 關於物鏡倍數與視場光闌大小配合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作為一般觀察不一定要收小或開大視場光闌,但作顯微照相時,為了避免雜散光線對照相系統的干擾,以便能拍攝到較完善的照片,則應在使用每一個倍數的物鏡時,把視場光闌調節到正好消失於所觀察的視域邊上,這是比較繁復的工作,但又非做不可。較為簡便的方法是把與各個倍數物鏡相對應的視場光闌事先調整好,並作好記號,以後使用時根據記號直接調至相應的位置。
4、孔徑光闌的正確使用 由於聚光鏡的孔徑光闌可以影響顯微鏡的解析度,使用時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過去由於對孔徑光闌的認識不足,往往把它當作是調節視野亮度的工具。雖然調節孔徑光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變視野的亮度,但會直接影響成像的反差、對比度及解析度,在使用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為了發揮聚光鏡孔徑光闌的作用,以便在觀察時,尤其在作顯微照相時獲得最佳解析度,在每換用一個倍數的物鏡時,在樣品調焦清晰後,需要調節孔徑光闌,使它的大小正好等於所用物鏡數值孔徑(物鏡孔徑像)的2/3 。 調整方法是用對中望遠鏡對焦於視野中黑色相差環上,調節孔徑光闌,可以看到一個多邊形的孔徑光闌像,然後調到等於物鏡孔徑像的2/3,即介於黑色相差環外與圓形視域內之間。為方便起見,可把與各倍數物鏡相對應的孔徑光闌預先調整好,並作好標記,以免每次使用都要重新調整。
二、顯微鏡成像光路系統的調整及顯微鏡檢術概要:
顯微鏡成像光路系統的調整,是根據不同顯微鏡檢術的需要而進行的。所謂顯微鏡檢術(microscopy),概括而言就是以顯微鏡觀察樣品時所使用的照明方法,以及如何使樣品所成的像能獲得更良好反差的技術與方法。以下簡述顯微鏡檢術中已成熟的幾種方法及對應的顯微鏡成像光路系統的調整方法。
1、透射光明視野:
這是自顯微鏡發明以來最傳統、最普遍的應用方法。基本部件: a. 物鏡:任何物鏡都可作明視野觀察; b. 聚光鏡:各種聚光鏡均可,最好配有孔徑光闌。調整方法:在上述顯微鏡的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好後,即可應用明視野法。適用范圍:所有已染色的組織切片、血液塗片等。注意事項: a. 使用明視野方法觀察時,一定要將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好; b. 視場光闌不可任意開大,使用10×、10×以下和10×以上物鏡時,要將聚光鏡前端透鏡分別擺事實出和擺進光路中; c. 不可用聚光鏡的孔徑光闌來調節視野的亮度,更不要亂調聚光鏡的高低位置,否則,會降低顯微鏡的解析度和破壞已調整好的庫勒照明系統; d. 作顯微照相時,每換用一個倍數的物鏡,就要調節聚光鏡的孔徑光闌,使它的大小正好等於所用物鏡數值孔徑的2/3 。
2、透射光相差法:
這是現代顯微鏡檢術中的一種反差增強法。基本部件:相差物鏡、明視野與相差兼用的多用途聚光鏡、對中望遠鏡、綠色濾光片。
調整方法:
a. 在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好的基礎上,用明視野方法把樣品調焦清晰;
b. 把聚光鏡轉到Ph1對准轉盤刻度線位置,選用10×相差物鏡,換上待觀察的透明樣品;
c. 拔掉其中一個目鏡,換上對中望遠鏡,並調焦於視野中的兩個相差環上(物鏡的黑色相差環和聚光鏡的透光相差環);
d. 視野中的兩個相差環不一定重合,調節聚光鏡上的兩個調節裝置(調整相差環左右位置的調節桿和調整前後位置的摩擦式轉鈕),使透光環作前後左右移動而與黑環重合;
e. 調整好後,換回觀察用目鏡,將綠色濾光片按入光路中,即可觀察到樣品的相差像;
f. 有20×和40×物鏡觀察時,聚光鏡應設在Ph2位置上,用100物鏡時,聚光鏡應設在Ph3位置上。
適用范圍:適用於觀察透明、未染色或不能染色的樣品,如各種細胞、活組織、未染色或不染色的組織切片、水生生物等。
3、微分干涉相襯法:
為了克服相差法觀察時樣品細節像周圍伴隨有光暈,會掩沒掉本來應該看見的細節,以及樣品或組織切片厚度要求相當薄,原則上下能厚於10?m等局限性,利用雙光束干涉的原理設計子微分干涉相襯法。
調整方法:
a. 必須在庫勒明系統已調好的基礎上才能調好DIC方法;
b. 先用10×物鏡,以明視野先確定好能把樣品看清晰的物鏡調焦位置;
c. 把起偏器(polarizer)擺入照明光路中,注意其取向應為東—西方向;
d. 把聚光鏡轉盤轉到與10×物鏡對應使用的位置上,即DIC 0.3—0.4;
e. 在物鏡後方或物鏡轉換器上插入10×物鏡使用的DIC插片(DIC slider);
f. 把檢偏器(analyser)插入成像光路中,注意其取向應為南—北方;
g. 換上待觀察的透明樣品,開亮光源把樣品調焦清晰;
h. 調節DIC插片,使微分干涉相襯的像達到最佳效果,也就是浮雕效果最為明顯;
i. 同時可調節聚光鏡的孔徑光闌,使反差的效果也達到最佳;
j. 然後再細微調樣品的細節,可見樣品中不同層面上的結構;
k. 如果把補色器(first order red retardation plate)插入,並同時調節DIC插片,可在視野中看到不斷變化的絢麗色彩,紅、橙、黃、綠、藍、紫、粉紅、粉紫及金黃色都具有。適用范圍:透明或不能染色的組織切片,厚度可達100?m左右,培養中的活組織和活細胞、小生生物等。
4、落射光激發的熒光法(incident-loght fluorescence Epi-FL):
簡稱為落射熒光法,是近代顯微鏡檢術中新發展出來的一種強有力的反差增強法。它將激發熒光用的光源改在物鏡的上方,光由物鏡上方經反光鏡射入物鏡去激發樣品,從樣品上被激發的熒光經物鏡成像並穿透反光鏡而由目鏡觀察。該方法較簡便,效率高,50W的光源強度比透射熒光法的250W還強。熒光方法是利用波長較短的紫外光、紫光、藍紫光、藍光及綠光等去激發樣品,只要樣品中含有可產生熒光的成分,它便吸收短波的激發光而釋放出波長較長的熒光。不同物質只能吸改特定波長的激發光,而釋放的熒光也會有特定的波長,因而用作特異性的鑒定十分有效,如某些致病的細菌和螺旋體,受紫外光激發後能發出它們特有的熒光,很容易作出鑒定,這種利用物質吸收激發光後放出特有熒光的方法稱為自發熒光法。某些物質自身不會吸收激發光,或吸收後不能釋放熒光,但可以吸收或吸附特定的熒光色素或染料,而這些特定的熒光色素或染料也只能吸收特定的激發光,再釋放出特定的熒光,從而間接地鑒別出某種物質,這稱為間接熒光法。上述熒光方法廣泛應用於醫學、生物學及工業的特異性研究和鑒別上。調整方法:熒光顯微鏡或附有熒光部件的顯微鏡,調整的方法大致相同。
① 汞燈的安裝:
a. 打開包裝,取出汞燈將其小心安裝在上電極散熱帽上,安裝時注意手指不能直接接觸燈管和散熱帽的正面,汞燈的封氣口要對向散熱帽的左側或右側;
b. 把汞燈的上電極引張安裝並固定在散熱帽底面的小孔上,再把汞燈的下電極及上電極引線另一端,分別安裝在燈座上各自的插孔中並固定;
c. 鎖緊散熱片上的螺絲後,把汞燈連同燈座及散熱帽小心裝入燈室中,鎖緊相應的螺絲,再把燈座上的連線和插座插到汞燈電源後部專用的插座上。
d. 詳細的安裝方法請參照有關說明書。
② 汞燈燈室在顯微鏡外的初步調整:
a. 接通汞燈電源,讓汞燈預熱10-15min;
b. 把汞燈燈室擺放在桌面上,讓汞弧投影到2-3m外的牆上,劃一條與燈室窗口中心線對地高度一樣的水平線作為參考線;
c. 轉動燈室調焦旋鈕,使汞弧的像清晰地投影於牆上;
d. 分別調節燈室外殼上的5個調節螺絲孔,把汞弧的像其反射像調成並排且盡量*近,但不要重疊在一起。
③ 汞燈汞弧在顯微鏡內位置的檢驗:
a. 將汞燈照明光路系統中的視場光闌開到最大;
b. 把熒光濾光片組推到藍光激發的位置上,以避免汞燈中的藍光太刺眼;
c. 把觀察的樣品或一塊載玻片放在物台上,蓋上一張比蓋玻片稍大且潔白的薄紙;
d. 取下一個物鏡,使激發的藍光經物鏡轉換器的空檔照在白紙上,白紙上會有一藍色的圓形照明區域,汞弧的像及其反射像都應該出現在這區域的中央部位,否則,可調節燈室調焦旋鈕至最清晰,然後分別調節燈室外殼上的5個調節螺絲孔,直至汞弧的像及其反射像並排在照明區域的中央位置。
e. 調好之後,把物鏡裝回去,通過目鏡可見白紙被藍光激發後發射出的黃綠色熒光;
f. 仔細調焦,可看清白紙的纖維;取去白紙,樣品上的熒光細節隱約可見而很容易調焦清晰。
④ 汞燈使用注意事項 目前通常使用的為50W超高氣壓汞燈,燈管內通有一對鎢電極和液態汞(室溫下附在管壁上),未點燃時,管內氣壓很低,在燈管的兩電極間施加電壓角發點燃後,汞氣化為汞蒸氣形成汞弧而產生強光,溫度升高,管內氣壓迅速升到10個大氣壓。由於是高氣壓的氣體放電,必須了解其特性才能安全地使用汞燈。
a. 汞燈接通電源後需要10-15min預熱時間,汞才能充分汽化並形成汞弧,產生高亮度而穩定的激發光。因此,觀察前要提早通電;
b. 汞燈在使用過程中,不要隨意開關汞燈的電源;
c. 關掉汞燈電源後,必須等待15-20min,待汞燈自燃冷卻後才可再次接通電源,違反這一操作規定時,將會造成嚴重後果!由於汞燈內的汞蒸氣未完全液化,汞蒸氣內阻很小,一旦通電在兩電極間施加電壓,汞燈內形成強大的電流,輕則燒斷保險絲或燒毀汞燈電源中的扼流圈,重則汞燈爆炸,汞蒸氣彌漫整個實驗室,造成工作人員中毒,不僅損失了汞燈,還會炸毀燈室內的集光-聚光部件。
d. 汞燈的使用壽命一般只有300h,使用得當可達600h,使用壽命與開關的次數成反比,應集中一批樣呂作2-3h的觀察。汞燈價格及昂貴,應珍惜使用。
e. 汞燈壽命終結的標志是點燃困難,燈管發黑。
5暗視野法(dark field):
許多透明或半透明的樣品,如細菌、微生物、細胞內的精細結構及結晶體的內含物等,在明視野顯微鏡中不容易看清楚,如果採用暗視野法就可以大大提高樣品的可視度。以暗視野法所看到的是襯托在黑暗視野背景中發亮的樣品輪廓及其細節。普遍光學顯微鏡的最高解析度為0.2?m,而暗視野顯微鏡雖然對樣品的細節構造分辨不清楚,但卻可看到0.004?m以上微細顆粒的存在,即可以看到亞顯微結構,特別適合用來觀察微細的顆粒與細菌等。調整方法:暗視野法的主要必需部件是暗視野聚光鏡。使用時須先用明視野聚光鏡把庫勒照明系統調整好。換上暗視野聚光鏡時,要把載玻片(樣品)移開,將浸沒油滴在聚光鏡頂部,再把樣品載玻片擱在物台上,浸沒油便充填在兩者之間,這種聚光鏡須與裝有可變光闌的100×油鏡配用。另一種中倍率乾式暗視野聚光鏡可與中倍率的物鏡配用,這種聚光鏡具有中央光擋,照明光只能透過光檔與聚光鏡邊緣之間的透光環才能進入聚光鏡內。對於配備齊全的相差顯微鏡,與編號為Ph3物鏡配用的相差聚光鏡相差環,可以和 10×及10×以下的相差物鏡配用而形成低倍率的暗視野效果。
9、關於SEM掃描電鏡的幾個問題,求大神出現...
如果是即將開始學習儀器操作的管理人員,建議先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再找專業的儀器工程師培訓。如果是學生,要使用電鏡,從安全形度考慮,1、2、3幾項通常是值機人員完成的。我可以簡單的向你介紹一下:1、主要是電源,只要能正常開機,一般無問題;2、加高壓前一般要達到額定真空,否則氣體電離度大、損傷電子槍,但是電鏡軟體一般都已經設置好,不到工作真空,根本加不上去高壓,所以只要能夠加高壓,也無其他特別的問題;做完電鏡關閉高壓,等30秒以上,待燈絲冷卻後再放氣為宜,主要也是為了保護電子槍;3、樣品台有它的額定移動距離,包括平面方向和上下方向,平面方向移動到極限時會有報警提示,看到提示往回移動即可。高度方向也如此,但是要注意向上移動時,要緩慢,要防止堅硬的試樣撞擊上方的探測器和極靴,損壞設備;4,電子束與試樣作用,可激發出多種信號,如二次電子信號(用於形貌觀察),背散射電子信號(用於區分微區成分)、俄歇電子信號(用於表面元素分析)、特徵X射線(用於內部元素分析)、陰極熒光(用於發光材料研究),這些信號已經被有效的加以利用,這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若需要詳細了解,你需要系統地學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