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why分析法、柏拉圖二八法則
品管圈中分析問題是用5w2h(why when what where who howmany how)的辦法,而抓住主要問題所在則是將問題類型分成多種,製作表格,將每種所佔比例計算出來, 並從大到小累計,最後畫出柏拉圖,用80/20原則確定主要問題。
2、競價培訓的28法則是什麼?
答案來源(萬維學院吧)
么是28法則?
廣義來說,28法則又稱為巴萊多法則。是著名經濟學家巴萊多提出的。他認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只佔其中的小部分,大概為20%;其餘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非決定性的。
在競價過程中的28法則就是賬戶中只有20%的關鍵詞時至關重要的,其餘的80%都是為這20%的關鍵詞服務的。只要控制好20%的關鍵詞,相當於已經控制好整個賬戶。那該如何挑選賬戶中20%的關鍵詞呢?
競價過程是很不穩定的,今天某個詞消費高,到明天消費也許就轉移到另外一批關鍵詞上。我們找到自認為是20%的關鍵詞,對這些詞進行出價或者更改匹配模式,這對整個賬戶的影響會非常巨大。所以,要找到20%的詞,
消費高的兩類詞是我們要去賬戶主抓的兩類,也是賬戶80%的消費主要集中在20%的關鍵詞上。
消費低的兩類關鍵詞,是省下20%的消費集中在那80的關鍵詞上。
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類關鍵詞:
1, 高消費低轉化
這類關鍵詞每天佔去我們賬戶一半的消費,但產生轉化寥寥無幾。這些詞時賬戶消費主力,所以一定要精細化打算創意頁面是否吸引人。投放這類詞時,創意撰寫方面要比之前的創意有更大的創新,著陸頁面也要有競爭力。
2, 高消費高轉化
這類詞同樣站著賬戶主要的一部分消費,不過轉化不錯的情況下,消費也是可以接受的。針對一些轉化非常高的詞,我們要更好的關注和管理他們,而且也可以運用監控軟體將這些高轉化的詞監控起來。查看實時動向。
3, 低消費低轉化
這類詞帶來的點擊量可能比較大,不過客戶不是很精準。屬於大量廣泛引流的一種詞,這類詞引入的流量,可以長期建立聯系,在慢慢進行轉化,可以運用這部分人群去做口碑宣傳等,拓展自己的品牌知名度。
4, 低消費高轉化
這類關鍵詞競爭小,屬於一些在長尾詞帶來的轉化。這類詞雖然轉化高,可是搜索基數太小,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詞進行拓展和挖掘出與之有關聯的關鍵詞,保持這類詞的排名。
通過上面的分類和一些調整方法,我們可以簡單的把控整個賬戶。對於競價員來說,賬戶好的時候,總覺得競價很簡單,可是效果不好的時候,總覺得賬戶出現了問題,卻又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下手調整,這種現象發生在80%的競價員身上。
賬戶出現的問題,並不是因為沒有發現,而是對於自己的賬戶不夠了解。沒有做好數據統計和跟蹤,這也是大部分競價員缺少的技能,所以想要找到20%的核心關鍵詞,必須要做好數據統計跟蹤。
出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總結問題,這四個步驟是成為高端競價員的必經階段。
3、經典的二十八十法則
二八法則
多種解釋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反應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附:破窗理論等在商品營銷中,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遵循「二八法則」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關鍵的少數顧客,精確定位,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的普爾斯馬特會員店始終堅持會員制,就是基於這一經營理念。「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如一個人應該選擇在幾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強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現;鎖定少數能完成的人生目標,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機會。
巴萊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生活中普遍存在「二八定律」。商家80%的銷售額來自20%的商品,80%的業務收入是由20%的客戶創造的;在銷售公司里,20%的推銷員帶回80%的新生意,等等;「二八現象」竟如「黃金分割」一樣普遍。
國際上有一種公認的企業法則,叫「馬特萊法則」,又稱「二八法則」。其基本內容如下:
一是「二八管理法則」。企業主要抓好20%的骨幹力量的管理,再以20%的少數帶動80%的多數員工,以提高企業效率。
二是「二八決策法則」。抓住企業普遍問題中的最關鍵性的問題進行決策,以達到綱舉目張的效應。
三是「二八融資法則」。管理者要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經營的重點項目,以此不斷優化資金投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四是「二八營銷法則」。經營者要抓住20%的重點商品與重點用戶,滲透營銷,牽一發而動全身。
總之,「二八法則」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抓關鍵人員、關鍵環節、關鍵用戶、關鍵項目、關鍵崗位。
一.「二八定律」在保險經營中的運用
1、「二八定律」在保險目標管理及時間管理上的運用
不同的管理層次上、不同的崗位上的人員,不管其內容有多大的差別,均有其工作的目標及工作的重點。我們必須明確目標,抓住重點,有所取捨,集中精力做屬於我們該做的事。老總們花費80%以上的時間、精力在考慮經營目標、發展方向、計劃決策等方面的問題,而業務人員則必須用80%的精力尋找客戶,先做對的事情,然後再把事情做對。在時間的管理上,我們必須用20%的黃金時間做重要的事情,用垃圾的時間去處理垃圾的事情。因此在生活中,要切實找到那些影響我們工作效率的因素,從而讓我們只需用20%的時間去做重要的占日常生活80%的事,真正發揮自身的優勢,輕松達成目標。
2、「二八定律」在保險代理人隊伍中留存率及激勵的運用
保險代理人的隊伍流動性非常大,留存率也存在著二八現象,這就要求我們在增員甑選的時候,找對人,然後才能做對事。要想使服務達到優質化、產能提高,必須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找到優秀的人才。留下20%的「對的」人,這將降低你的經營成本,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因為優秀的人較少犯錯誤,他們可以使你的企業有更高的效率即生產力。即使你付出再多的薪資也很值,因為你使自己更有效率了。找對了這20%的人,就有可能留存率達到80%了。
3、「二八定律」在人員管理中的應用
保險公司與其他的銷售公司一樣,20%的展業人員銷售80%的新保單,業務一邊倒,明星挑大樑現象隨處可見。只要你稍加註意,不管是大團隊還是小團隊,二八現象無處不在。因此保險公司必須特別重視績優業務員的留存,績優業務員進一步成長,績優業務員對公司同仁的影響力等問題。從人力成本的角度分析,這部分人的人力成本是最低的,而產能是最高的。這20%的人員是領頭的部隊,是領頭羊,是榜樣,他們成長的速度將影響整個團隊的成長速度,他們前進的步伐對整個團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重視這支高效的群體,保險公司將獲得更高的效率及效益。
4、「二八定律」在客戶管理中的應用
保險行銷處在競爭激烈,「供大於求」的特定經營環境中,必須尋找屬於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避免重復無效的行銷資源浪費,從你做市場一開始,就要爭取發現「對的」客戶,懂得如何挑選客戶並想辦法「鎖定」他們。用80%的精力找到20%屬於自己的顧客,再以80%的服務滿足這20%的人群。對於一家保險公司或一個保險展業人員,幾乎都面臨這樣一種現象:80%的業務來自20%的客戶。保險公司必須特別重視這20%的大客戶、重點客戶群,用80%的精力服務、鞏固並發展這20%的客戶。他們將為我們贏得80%的目標業務。在保有老客戶的前提下,公司應遵循「80%的業務收入是由20%的大客戶創造的這一定律,成立大客戶部,直接服務於這20%的最優客戶,並以各種方式提供VIP式的服務,留住他們,提高他們的忠誠度,進而發展自己,提高經濟效益。保住了這20%的優質客戶群,就等於保住了業務的半壁江山了。
二.二八法則在股票上的應用
任何一種公式用在20%的股票上是有效果的,對80%的股票套用此公式是無效的。當然,一個成功率高的公式,在研究時可能對80%的股票都有效,但你在實際應用中,就可能覺得此公式只是對20%的股票能應用成功。
80%的股民都在用理論和公式找屬於別人的股票,而只有20%的股民用理論和公式在找屬於自己的股票。
4、銷售中的28定律
是指百分之二十的客戶,完成了百分之八十的營業額或利潤。
二八定律也叫巴萊多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明的。他認為,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的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非決定性,因此又稱二八法則。
理論來源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巴萊多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在調查取樣中,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同時,他還從早期的資料中發現,在其他的國家,都發現有這種微妙關系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系。於是,帕累托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時,人們還發現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平衡的現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這種不平等關系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好為80%和20%(從統計學上來說,精確的80%和20%出現的概率很小)。習慣上,二八定律討論的是頂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們所採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種量化的實證法,用以計量投入和產出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5、28定律指得是什麼?是什麼意思?
二八定律,即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二八法則」。
「二八法則」反應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比如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
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
二八法則現象與你的生活
自從19世紀末帕累托提出「28法則」後,其重要的實用價值得到充分體現。無論是經濟社會活動,還是人們日常生活,無不呈現出「28法則」現象:
――20%的品牌佔有80%的市場份額;
――20%的產品和20%的顧客,承擔了企業約80%的營業額;
――20%的產品和20%的顧客,通常帶來80%的企業利潤;
――20%的公務員承擔了80%以上的政府工作;
――20%的論壇作者發表了80%以上的精品文章;
――20%的高校教師領走了80%以上的教學科研津貼;
――20%炒股者賺的錢是80%的炒股者虧的錢,等等。
――20%擁有80%的財富 80%擁有20%的財富
6、什麼是SEM的四大法則?
1、AISAS法則:
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引起興趣
Search——進行搜索
Action——購買行動
Share——人人分享
2、SMART法則:
SMART原則(S=Specific(明確性)
M=Measurable(可衡量性)
A=Attainable(可達成性)
R=Relevant(相關性)
T=Time-bound)(時限性)
3、4C法則:
4Cs分別指代Customer(顧客)
Cost(成本)
Convenience(便利)
Communication(溝通)
4、5W1H理論:
What/Who/Where/When/Why/How
7、28法則是什麼?
巴萊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巴萊多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家帕列托在對19世紀英國社會各階層的財富和收益統計分析時發現:80%的社會財富集中在20%的人手裡,而80%的人只擁有社會財富的20%,這就是「二八法則」。「二八法則」反應了一種不平衡性,但它卻在社會、經濟及生活中無處不在。附:破窗理論等在商品營銷中,商家往往會認為所有顧客一樣重要;所有生意、每一種產品都必須付出相同的努力,所有機會都必須抓住。而「二八法則」恰恰指出了在原因和結果、投入和產出、努力和報酬之間存在這樣一種典型的不平衡現象:80%的成績,歸功於20%的努力;市場上80%的產品可能是20%的企業生產的;20%的顧客可能給商家帶來80%的利潤。遵循「二八法則」的企業在經營和管理中往往能抓住關鍵的少數顧客,精確定位,加強服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國的普爾斯馬特會員店始終堅持會員制,就是基於這一經營理念。「二八法則」同樣適用於我們的生活,如一個人應該選擇在幾件事上追求卓越,而不必強求在每件事上都有好的表現;鎖定少數能完成的人生目標,而不必追求所有的機會。
8、什麼是28定律?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萊特定律、朱倫法則(Juran's
Principle)、關鍵少數法則(Vital FeRule)、不重要多數法則(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
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80/20法則不僅在經濟學、管理學領域應用廣泛,它對我們的自身發展也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學會避免將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瑣事上,要學會抓主要矛盾。
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要想真正「做好每一件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學會合理地分配時間和精力。要想面面俱到還不如重點突破。把80%的資源花在能出關鍵效益的20%的方面,這20%的方面又能帶動其餘80%的發展。
二八定律可以解決的問題:時間管理問題、重點客戶問題、財富分配問題、資源分配問題、核心產品問題、關鍵人才問題、核心利潤問題、個人幸福問題等等。
部分二八定律法則
技術法則
傳媒業的產值80%來自技術設備業,只有20%來自內容產業。國際上將信息技術產業、新聞業和娛樂業統稱為大媒體業。通常所說的軟體其實是大媒體產業的硬體。只有對信息技術高度重視,加強研發,才能引領大媒體時代,並佔領制高點。
市場法則
傳播學原理體現了:在產品同質化的形勢下,方便是產品被選中的決定性因素。
電視行業普遍認為,互動電視用機頂盒來完成觀眾與節目的互動,但電視與簡訊互動的成功,再一次重復了這樣一個故事。在網路領域,也是簡訊、游戲等方便、低價的產品超越電子商務業務。
娛樂法則
傳媒內容業20%的產值在新聞,80%的產值在娛樂。
美國的新聞廣播電視網ABC、NBC、CBS、CNN悉被娛樂巨頭收購。即使單純的新聞業也出現嚴重的娛樂化態勢。
新聞集團的收入結構是這樣的:40%來自新聞業,60%來自娛樂業,其中新聞部分主要來自其大眾性報紙。維亞康姆、時代華納、迪斯尼、貝塔斯曼、威望迪環球、索尼等巨頭的業務80%以上都集中在娛樂領域。
副業法則
傳媒業20%的收入來自主業,80%的收入來自相關商品開發。相關商品開發是指以內容主題、角色、影像、形體、名號、事件、創意為藍本設計、製造、銷售相關商品。想從而獲得長久的生命力。
貴賓法則
給一個公司帶來80%利潤的是20%的客戶。按照這個原則,如果能把這20%的客戶找出來,提供更好的服務,對於公司的發展和業績的增長無疑是最大的幫助。
9、SEM如何利用二八原則分析賬戶
就是主要的要關注那20%能給你帶來80%訂單的詞,80%的詞只能帶來20的訂單,可以弱關注一點!
10、28定律是什麼意思,它的定義是什麼?
二八定律又名80/20定律、帕累托法則(Pareto『s
principle)也叫巴萊特定律、朱倫法則(Juran's Principle)、關鍵少數法則(Vital
FeRule)、不重要多數法則(Trivial Many Rule)最省力的法則、不平衡原則等,被廣泛應用於社會學及企業管理學等。
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發現的。他認為,在任何一組東西中,最重要的只佔其中一小部分,約20%,其餘80%盡管是多數,卻是次要的,因此又稱二八定律。
1897年,義大利經濟學者巴萊多偶然注意到19世紀英國人的財富和收益模式。
在調查取樣中,發現大部分的財富流向了少數人手裡。同時,他還從早期的資料中發現,在其他的國家,都發現有這種微妙關系一再出現,而且在數學上呈現出一種穩定的關系。
於是,帕累托從大量具體的事實中發現:社會上20%的人佔有80%的社會財富,即:財富在人口中的分配是不平衡的。
同時,人們還發現生活中存在許多不平衡的現象。因此,二八定律成了這種不平等關系的簡稱,不管結果是不是恰好為80%和20%(從統計學上來說,精確的80%和20%出現的概率很小)。
習慣上,二八定律討論的是頂端的20%,而非底部的80%。人們所採用的二八定律,是一種量化的實證法,用以計量投入和產出之間可能存在的關系。
80/20分析法檢驗兩組類似數據之間的關系,並用來改變它們所描述的關系。一個主要用途是去發現該關系的關鍵起因——20%的投入就有80%的產出,並在取得最佳業績的同時減少資源損耗。
假如20%喝啤酒的人喝掉70%的啤酒,那麼這部分人應該是啤酒製造商注意的對象。盡可能爭取這20%的人來買,最好能進一步增加他們的啤酒消費。
啤酒製造商出於實際理由,可能會忽視其餘80%喝啤酒的人,因為他們的消費量只佔30%。
同樣的,當一家公司發現自己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顧客時,就該努力讓那20%的顧客樂意擴展與它的合作。
這樣做,不但比把注意力平均分散給所有的顧客更容易,也更值得。再者,如果公司發現80%的利潤來自於20%的產品,那麼這家公司應該全力來銷售那些高利潤的產品。
80/20分析法的第二個主要用途是對80%的投入只產出20%的生產狀況進行改進,使之發揮有效作用。
不同於線性思維,我們應該系統並謹慎地應用80/20分析法,因為線性思維會導致對80/20原則的誤解,也可能會導致濫用。
「不要輕易地認為某一變數是關鍵的原因是其他每個人都會關注……這就是線性思維。80/20分析法賦予的最有價值的洞察力總是檢驗別人都忽視的非線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