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誠品書店的企業理念
誠, 是一份誠懇的心意,一份執著的關懷;
品, 是一份專業的素養,一份嚴謹的選擇。
取名「誠品」,代表著誠品書局對美好社會的追求與實踐。 人文、藝術、創意、生活(善、愛、美、終身學習)
誠品的企業使命:
對華人社會具足實質的貢獻,創新的啟發與新價值的典範
誠品的企業願景:
成為獨具一格的文化創意產業領導品牌
並對提升人文氣質積極貢獻 誠品植基於推廣閱讀、激發創意、深耕文化、提升心靈的理念。成立24年以來,在硬體的空間規劃,軟體的中外文書種、藝術文化活動的推廣,以及復合式的經營手法上,努力創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文化景觀。書店與社會的脈動緊密結合,持續邀請文化創意界與學術界人士參與講堂、展覽、座談、出版等各項文化活動,更積極與國際策展團隊、藝術家、出版界交流合作,開創出獨具人文創意且具執行績效的經營策略,成為亞洲地區最具指標意義的文化企業之一。展望未來,「文化創意」必將是全球華人社會中最能積極介入、發揮影響力的產業,誠品將以獨特的「誠品經驗」作為基礎帶來更為精緻、多元、更具國際視野的文化生活。
一家民營書店能開到吸引遊客、增加外匯收入、刺激經濟、提升形象的地步,放眼全球,除了台灣的誠品書店,無出其右。誠品成為台灣文化提升的指標,還一度引起藝文界探討「誠品現象」。 吳清友
董事長/誠品創辦人
誠品是這個社會時空環境下的集體創作
決定從事人文、藝術專業書店的經營,不是一份沖動,也不敢以推廣人文、藝術為使命自居,而是生命歷程中,用心而切身的體驗後,油然而生的一項決定。
個人多年來,在參與競爭激烈的經濟活動過程中,從積極、樂觀、進取的單純心境,轉化為嚴謹、審慎並略帶彷徨的疑惑。在不斷的回顧與深思里,逐漸覺察心靈的匱乏與不平衡,試圖追求一個自認較圓潤而完整的生命。這種思想的覺醒,使我漸次了解社會與時代的多元化,確信人類之間相互依存的密切性,並堅決相信人類在整個文明與進化的過程中,文化、政治與經濟三股力量必須同步成長,相互制衡甚而相輔相成。
基於此種認知與信念,我們由衷的、自然的、也理所當然 的,願意將有限的生命與資源,分配部份在文化活動上,我們植基於推廣閱讀、激發創意、深耕文化、提升心靈的理念,不斷努力創造出既具本地特色、又具國際視野的文化景觀。以獨特的「誠品經驗」,開創出獨具人文創意且具執行績效的策略發展,帶來更為精緻、多元、更具國際視野的文化生活,成為華人市場上最具影響力的文創品牌。
所有的誠品人將懷著無限的感激與自我期許,希望持續有機會參與這片土地的文化耕耘。每當午夜夢回我赫然發現,其實是這片土地,是這里的人們,孕育滋養了誠品,誠品是這個社會時空環境下的集體創作。
2、汽車俱樂部的怎樣以商業化獲得最大的收益?
汽車俱樂部的盈利點,其實有很多。但最大收益還要看你的定位。是想做成維修為主,還是救援為主,還是活動為主。每個方向的收益各不相同。
3、我要寫關於台灣誠品書店的大陸推廣方案,親們有想法的就幫忙出謀劃策吧!謝謝咯!
誠品讓人在書店中給舒適環境,免費看書,這樣賺不到錢,因為大陸書價不高
要有配合的商場計畫,買書是輔助
4、蘇州的誠品書店有什麼特別之處,一個書店為什麼能成為蘇州的文化地標?
相對於誠品,蘇州店有著里程碑式含義,不僅僅因為它是誠品首家自持物業管理公司的店面,還取決於誠品此後將不會是純粹的繁體中文書書店,而將變身為同時自主經營簡體、繁體字書的書店。誠品早已在中國台灣和香港的店面推行簡體書區。在蘇州市店,你能夠找出繁體書區,總共15萬種書籍中,有約5萬種為外文書,在其中4萬種為繁體字書(誠品歸類系統中,繁體書列入外文書)。
誠品早已創建了一條實現三地書籍項目聯動的「生產線」。它與一家國營的書籍進出口公司合作,由誠品承擔創建書目,該國營書籍進口公司根據政策承擔篩選,完成書籍的雙向流動。未來,你將誠品的國內店面看到越多繁體書籍,也將在港台店面看到越多簡體書籍。
在蘇州市店,誠品還添加了以前從沒踏入過的新項目:房地產。誠品在售樓部突出傳遞了房子的裝飾建材、地面和房間設計。難題是,誠品缺乏建築規劃設計和營銷推廣實踐經驗,這個新項目將會連累它在蘇州誠品項目上的總體資金回籠效果。誠品擁有一套獨特的運營模式,除開賣書,它還賣文化設計類產品,一旦總面積批准,它還把附近店鋪開發出來再租用出去,這些都能夠獲取收入。誠品也從而延伸出了畫廊、影院、旅社等緊緊圍繞誠品牌子的多元化項目。
與鎖住某一類其他書籍或是以暢銷書為核心內容自主經營的同行業不一樣,誠品追求書籍種類的更大化。這類書籍內容的多元化招引了多樣化的閱讀者,繼而支撐多樣化的百貨類目。雖然也效仿誠品跨界營銷自主經營,但因為缺乏書籍種類多樣化的框架,很多同行業並沒有獲得成功。
5、誠品書店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到的是他的錢,而沒有注意到他是一個人。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
誠品是服務業。但服務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我上過很多美式、歐式商學院的課,至今也沒有得到滿意的答復。商學院舉的案例,全部都和金錢有關,和得到客戶的歡心有關,和職位升遷有關。但很多從事服務業的人不是光要這些的。誠品有很多同仁,大學畢業、碩士畢業,願意站在結賬櫃台用恭敬的態度、兩手遞一本書給讀者,他們想要得到的是什麼?服務的終極目標是精進自己、分享他人。每一個從業人員希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精彩。能不能把所有陌生人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顧客只不過是在分享我精進過程當中某一個當下。這是一個永遠無法完成的完美的目標,但至少表達了我們對服務的態度和對生命的態度。
利益也有近利、遠利、短利、長利之別。我對事業的經營關照幾個面向——對社會、對文化、對城市、對讀者的全面關照。商學院的教育一般把客戶當成是消費者,而我們把顧客看成是一個讀者,一個人。當你把顧客看成消費者的時候,你看的是顧客的錢,而沒有注意到他是一個人。
有的誠品書店開在醫院里。我看到,病人在我們賣簡餐的地方吃一碗熱騰騰的面,跟他在購物中心吃一碗面的感動是不一樣的。我有機會在醫院服務一個有病痛的人,讓他有那碗牛肉麵的滿足感,這是非常好的。賣一本八卦雜志和賣一本好書,在POS機上可能顯示的都是25元人民幣,但有良心的經營者會知道,那是不一樣的。
在誠品書店,我們擺了差不多400個公共座位。從零售店的經營來說,這些座位是無效率的,應該拿來擺更多的書和商品。誠品的理念是「連鎖不復制」。復制可以快速發展、成本降低,但我們不復制,每一家誠品店都不同:書的組合不同,裝修的空間和氣質不同。在大學,我們用的材料非常簡朴但又自成風格。因為那裡是學生們進出的地方,不必去用光亮的大理石等豪華材料。要讓學生進入書店之後,覺得這個空間是屬於他的一部分,人和空間的融洽度是合意的,不要讓學生覺得這是一個奢華的空間。
誠品書店一開始不是要為了賣書,而是要推廣閱讀,所以會從人、空間、活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人們來書店不僅僅為了買書。誠品希望在書店環境的設計中,將顏色、燈光、布置或者同仁的微笑都考慮進去,甚至還有烹調分享,都是為了人。我們准備了一個30平方米的獨立空間,讓年輕創作者去進行實驗性的裝置或者其他創造性表現;最近我們開了一個音樂廳,我們知道一年就要賠400萬人民幣,但它是誠品的夢——為平時不能在國家級殿堂表演的人提供一個專業發表創作的空間。誠品辦的活動絕大部分是免費的,因為在我們看來,人文思維關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會、人和天地、甚至人與鬼魂之間。2010年,到誠品書店看書的人次超過了1億次。2013年,誠品書店營收是130億台幣,會員98萬,書店營收佔30%左右。
讀書是一種精神層面上的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