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財政補貼政策的政策
中國自50年代起實行的財政補貼政策,重點體現了國家保持社會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穩定的要求。
①支持農業生產發展。中國的財政補貼大部分用於以糧、棉、油、豬為主的農產品價格補貼。同西方國家在農產品生產相對過剩的條件下,為了保持國內市場供求平衡和增強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對農產品實行保護價格和出口補貼不同,中國的農產品補貼政策主要立足於扶持農業生產的發展,增加農產品的生產量。這突出地表現在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後,國家為了支持農產品價格改革的順利進行,從而達到支持農業生產發展的目的,在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時,對農民實行了加價款補貼政策,並採取了銷售價格不提或少提的辦法,對購銷價格倒掛的價差和企業經營性虧損實行財政補貼。因而,農產品補貼增長很快,在全部財政補貼中占居重要地位。
②穩定人民生活。長期以來政府從國家的具體國情出發,實行了保持人民生活基本必需品特別是糧油、豬肉民用煤等價格基本穩定的政策,並對城市住房、水電、公共交通等實行低租金、低收費制度,因此而發生的政策性虧損由國家給予財政補貼。或者,在提高與人民生活關系密切的商品價格後,對職工或城鎮居民給予適當的物價補貼。因此,中國的財政補貼具有絕大部分直接或間接用於人民生活的特點。
此外,在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特別是價格改革的不斷深入過程中,適當運用財政補貼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因價格和利益關系變動帶來的矛盾,為價格改革的順利進行和社會穩定創造條件。
2、財政補貼的分類
從補貼的主體劃分,財政補貼分為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財政補貼。中央財政補貼列入中央財政預算。中央財政負責對中央所屬國有企業由於政策原因發生的虧損予以補貼,同時對一部分主要農副產品和工業品的銷售價格低於購價或成本價的部分予以補貼。地方財政補貼列入地方財政預算。地方財政負責對地方所屬的國有企業由於政策原因而發生的虧損予以補貼,也對一部分農副產品銷售價格低於購價的部分予以補貼。
財政補貼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為了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和保障勞動者的福利而採取的一項財政措施。它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財政補貼是國家調節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重要杠桿。運用財政補貼特別是價格補貼,能夠保持市場銷售價格的基本穩定;保證城鄉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有利於合理分配國民收入;有利於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另一方面,補貼范圍過廣,項目過多也會扭曲比價關系,削弱價格作為經濟杠桿的作用,妨礙正確核算成本和效益,掩蓋企業的經營性虧損,不利於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如果補貼數額過大,超越國家財力所能,就會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影響經濟建設規模,阻滯經濟發展速度。
(一)按經濟性質確定的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以經濟性質為標准,可分為價格補貼、財政貼息和企業虧損補貼等。其中,價格補貼是指政府為了穩定人民生活,由財政向企業或居民支付的、與人民生活必需品和農業生產資料的市場價格政策有關的補貼。按產品類別不同劃分,價格補貼具體包括糧油價格補貼、平抑物價補貼和其他價格補貼等。
財政貼息是指政府財政對使用某些規定用途的銀行貸款的企業,就其支付的貸款利息提供的補貼,即財政代企業向銀行支付一部分利息。企業虧損補貼是指政府為使國有企業能按政府政策或計劃生產經營一些社會需要的,但因客觀原因導致產品虧損而撥付給企業的財政補貼。導致企業政策性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產品計劃價格水平偏低,不足以抵補產品的生產成本。此外,企業的技術設備落後和供銷條件不利等因素,也是造成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企業虧損補貼按企業經營性質不同劃分,可分為國內企業虧損補貼和外貿企業虧損補貼。
(二)按再生產環節確定的財政補貼
1.財政補貼的種類
財政補貼以再生產環節為標准,可分為生產補貼、流通補貼和消費補貼。
(1)生產補貼。又稱生產性補貼,是指對社會再生產的生產環節進行的補貼。其補貼的項目主要有糧、棉、油加價款補貼,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和工業生產企業虧損補貼等。
(2)流通補貼。又稱商業經營性補貼,是指對社會再生產的流通環節進行的補貼。其補貼項目主要有糧、棉、油價差補貼,平抑市場肉食、蔬菜價差補貼,民用煤銷售價差補貼以及國家儲備糧、棉、油等利息費用補貼。
(3)消費補貼。又稱消費性補貼,是指對社會再生產的消費環節進行的補貼。其補貼項目主要有房租補貼、副食品價格補貼、水電煤補貼和職工交通補貼等。
2.財政補貼的確定
一般而言,一種受補貼商品或產品只補貼一個環節,但有的商品同時補貼在兩個或三個環節。補貼環節不是固定不變的,要依據更有利於發揮財政補貼杠桿作用的要求而進行改革和調整。
(三)按其他標准確定的財政補貼
1.按透明程度確定的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以透明程度為標准分為明補和暗補。其中,明補是指將財政補貼作為預算的支出項目按照正常的支出程序直接支付給受補者。其優點是收支分明,受補貼單位應上繳財政的依法上繳,應獲得的補貼由財政直接撥付。暗補是指財政補貼不構成預算支出項目,受補者也不直接獲得補貼收入,只是從減少上繳和節約支出上受益。其優點是手續簡便,工作量少,具有隱蔽性,實際上是一種坐支,但缺點是權責利關系不明確。
2.按存續時間確定的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以存續時間為標准分為經常性補貼和臨時眭補貼。其中,經常性補貼是指因政策性原因在較長時間內給予的補貼,該補貼往往具有自我增長的特點。臨時性補貼是指因某些臨時性原因,一般給予一次性補貼。
經常性補貼和臨時性補貼只是相對而言的,如對國家規定的政策性虧損給予的補貼即為經常性補貼,在國家規定扭虧計劃限期內給予的虧損補貼即為臨時性補貼。
3.按隸屬關系確定的財政補貼
財政補貼以隸屬關系為標准分為中央財政補貼和地方財政補貼。其中,中央財政補貼是指在整個國家財政補貼項目和金額中,中央財政所承擔的補貼項目和數額。地方財政補貼是指在整個國家財政補貼項目和金額中,地方財政所承擔的補貼項目和數額。
中國財政補貼的種類和環節較多,按補貼的形式可分為:
①價格補貼;
②虧損補貼;
③職工和居民生活補貼;
④利息補貼;
⑤不通過國家預算的其他補貼。
按補貼的作用可分為:
①穩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農副產品和日用工業品補貼;
②支援農業生產的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和由於價格不合理而形成的工業企業生產虧損補貼;
③收費標准偏低的城市公用企業的虧損補貼。
按補貼的主體可分為:
①中央財政支付的價格補貼;
②地方財政負擔的價格補貼。
按補貼的對象可分為:
①工業、農業、城市公用企業等生產環節的補貼;
②商業、糧食等流通環節的補貼;
③職工或居民消費環節的補貼。
由於對生產、流通環節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價格與價值背離的關系,消費者往往看不見、摸不著,故稱之為「暗補」,而對於消費環節的補貼,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故稱之為「明補」。
3、廣州社保補貼有哪些?
(一)醫療保險
職工醫保:沒有補助。
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准為每人667元。
(二)養老保險
1、根據參保人個人繳費檔次,每月按如下標准給予對應補貼:第一檔15元,第二檔35元,第三檔50元,第四檔60元,第五檔70元,第六檔75元,第七檔80元。
2、根據集體經濟組織補助檔次,每月按如下標准給予對應補貼:第一檔5元,第二檔10元,第三檔20元,第四檔25元,第五檔30元,第六檔35元,第七檔40元。
3、政府補貼累計不超過每人21600元。
4、財政補貼主要有哪五類?
中國現行的財政補貼主要包括價格補貼、企業虧損補貼等。補貼的對象是國有企業和居民等。補貼的范圍涉及到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建築業、外貿等國民經濟各部門和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及居民生活各方面。
5、財政補貼的種類有哪些?它們的內容是什麼?
中國財政補貼的種類和環節較多,按補貼的形式可分為: ①價格補貼; ②虧損補貼; ③職工和居民生活補貼; ④利息補貼;財政補貼 ⑤不通過國家預算的其他補貼。 按補貼的作用可分為: ①穩定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農副產品和日用工業品補貼; ②支援農業生產的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和由於價格不合理而形成的工業企業生產虧損補貼; ③收費標准偏低的城市公用企業的虧損補貼。 按補貼的主體可分為: ①中央財政支付的價格補貼; ②地方財政負擔的價格補貼。 按補貼的對象可分為: ①工業、農業、城市公用企業等生產環節的補貼; ②商業、糧食等流通環節的補貼; ③職工或居民消費環節的補貼。 由於對生產、流通環節的補貼,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價格與價值背離的關系,消費者往往看不見、摸不著,故稱之為「暗補」,而對於消費環節的補貼,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故稱之為「明補」。
6、哪個網站可以上去看企業政策,企業稅收優惠、財政補貼類似的資訊?
國家稅務總局
直接百度輸入這六個字,出來的就是官網。信息全面,及時更新!
7、2020年廣州高新技術企業獎勵補貼政策有哪些?高新企業申請條件是什麼?
2020廣州高新補貼政策 :
1、政府獎勵資金: 30萬元- 100萬元;
2、企業的所得稅率從25%降到15%;
3、直接獎勵:獲得高新後,財政資金獎勵;
4、銀行提供500-1000萬的貼息貸款兩年;
5、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提升至175%;
高企申報條件:
1、企業申請認定時須注冊成立一年以上;
2、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受贈、並購等方式,獲得對其主要產品(服務)在技術上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識產權的所有權;
3、對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於《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規定的范圍;
4、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比例不低於10%;
5、企業近三個會計年度(實際經營期不滿三年的按實際經營時間計算,下同)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同期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①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於5%;
②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
③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其中,企業在中國境內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佔全部研究開發費用總額的比例不低於60%;
6、近一年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收入占企業同期總收入的比例不低於60%;
7、企業創新能力評價應達到相應要求;
8、企業申請認定前一年內未發生重大安全、重大質量事故或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8、財政補貼的三種形式?
財政補貼以再生產環節為標准,可分為生產補貼、流通補貼和消費補貼。
(1)生產補貼。又稱生產性補貼,是指對社會再生產的生產環節進行的補貼。其補貼的項目主要有糧、棉、油加價款補貼,農用生產資料價格補貼和工業生產企業虧損補貼等。
(2)流通補貼。又稱商業經營性補貼,是指對社會再生產的流通環節進行的補貼。其補貼項目主要有糧、棉、油價差補貼,平抑市場肉食、蔬菜價差補貼,民用煤銷售價差補貼以及國家儲備糧、棉、油等利息費用補貼。
(3)消費補貼。又稱消費性補貼,是指對社會再生產的消費環節進行的補貼。其補貼項目主要有房租補貼、副食品價格補貼、水電煤補貼和職工交通補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