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靈璧鍾馗畫的簡介
在中國泱泱五千年的文明史中,以某種藝術為載體,寄託和表達人民大眾的情思和祈願,乃中國民間藝術的主要表現形式,或曰中國民間藝術的主脈絡。傳承了1000多年的靈壁鍾馗文化,就是中國民間藝術長河中的一脈。 向有「天下奇石第一」稱譽的靈壁縣,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是垓下古戰場,古汴河流經地,地處淮北偏東南的淮河流域。歷史上長期受水旱蝗災襲擾。舊《靈壁縣志》載:居民「歲歲逃亡,十不存五」。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與災荒年眾多民眾長期逃荒流離有關,民間多出藝人,如雜技、曲藝、木偶戲、皮影戲等,以為生計。其中,在民間影響力最為廣泛、最具民俗文化價值的當屬鍾馗文化。目前,楚漢文化、靈璧奇石、鍾馗畫已逐漸形成三元文化產業鏈。鍾馗畫與靈璧石、虞姬墓並稱為「神、奇、美」的靈璧「三絕」,有「虞姬、奇石、鍾馗畫,靈璧三絕甲天下」之譽。
在靈璧,有一個人人皆知的人物,他叫孫淮濱。孫淮濱,1932年2月出生於安徽靈璧。自幼博研經史及古文詩詞,並攻習書畫印學,有較高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其書畫師從清道人入室弟子王奎璧、呂鳳子先生。宗法授受,薪火相傳,為清道人再傳弟子。其於書學,求篆於金,求隸於石,兼及漢魏晉碑帖,熔金石書畫於一爐。畫諳「六法」,涉獵甚廣,舉凡山水、花鳥、博古、人物,或工或寫,俱皆專能精擅,各臻妙境。晚年致力於本土傳統鍾馗畫的研究與創作,他固守以唐人吳道子「鍾馗樣」為粉本,以墨線勾勒,以礦物顏料敷彩,數層烘染,必厚重乃止,達到煥爛而求備,再現大唐氣象。孫淮濱的鍾馗畫,集民間畫、宮廷畫、文人畫於一體,煥發出大唐繪畫特有的絢麗光彩。他的鍾馗畫被授予中國鄉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鍾馗畫代表性傳承人和中國鄉土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鍾馗畫藝術大師。
2、退思園三株,三絕,三珍指的是什麼
退思草堂的拓碑、老人峰的靈璧石、九曲迴廊的石鼓文
3、靈璧縣的介紹
靈璧縣,別稱霸王城、石都,安徽省宿州市轄縣。山川靈秀,有石如璧,故名 「靈璧」。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東臨泗縣,西連宿州市埇橋區,南接蚌埠市固鎮、五河兩縣,北與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睢寧接壤。靈璧總面積2054平方公里,耕地181萬畝,轄6鄉13鎮和一個省級開發區,總人口125萬人。處於徐州都市圈、淮海經濟圈和長江三角洲的經濟輻射圈內,2011年獲得徽商最佳投資區域的稱號。靈璧有楚漢相爭的垓下古戰場,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鍾馗故里、中國觀賞石之鄉、中華奇石的主產區,靈璧石被譽為中國四大觀賞石(靈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之首。素有「虞姬、奇石、鍾馗畫,靈璧三絕甲天下」之譽。靈璧有奇石文化、虞姬文化、鍾馗文化三大文化,和靈璧奇石文化園、虞姬文化園、鍾馗文化園、現代農業博覽園、磬雲山國家地質公園、鍾馗就業文化園等六大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