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sem掃描電鏡美國

sem掃描電鏡美國

發布時間:2020-08-29 17:19:47

1、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的區別

掃描電鏡,是觀察樣品表面的結構特徵;
透射電鏡,是觀察樣品的內部精細結構。

2、第一台掃描電鏡發明者

1926 Busch 發現電子可像光線經過玻璃透鏡偏折一般, 由電磁場的改變而偏折。1931德國物理學家Knoll 及Ruska 首先發展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原型機。
發展歷史如下:
1873 Abbe 和Helmholfz 分別提出解像力與照射光的波長成反比。奠定了顯微鏡的理論基礎
1897 J.J. Thmson 發現電子
1924 Louis de Broglie (1929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提出電子本身具有波動的物理特性, 進一步提供電子顯微鏡的理論基礎
1926 Busch 發現電子可像光線經過玻璃透鏡偏折一般, 由電磁場的改變而偏折
1931德國物理學家Knoll 及Ruska 首先發展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原型機
1937 首部商業原型機製造成功(Metropolitan Vickers 牌)
1938 第一部掃描電子顯微鏡由Von Ardenne 發展成功
1938~39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正式上市(西門子公司,50KV~100KV,解像力20~30Å)
1940~41 RCA 公司推出美國第一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解像力50 nm)
1941~63 解像力提升至2~3 Å (穿透式) 及100Å (掃描式)
1960 Everhart and Thornley 發明二次電子偵測器。
1965 第一部商用SEM出現(Cambridge)
1966 JEOL 發表第一部商用SEM(JSM-1)
1958年中國科學院組織研製
1959年第一台100KV電子顯微鏡 1975年第一台掃描電子顯微鏡DX3 在中國科學院科學儀器廠(現北京中科科儀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研發成功
1980年中科科儀引進美國技術,開發KYKY1000掃描電鏡

3、有沒有人懂SEM掃描電鏡的,輻射大嗎

電鏡輻射來源主要源於,電子槍發射的電子束和電子束激發樣品表面出來的各種信號。而電子束直徑只有納米到10納米級別,因此產生的輻射很少很少。同時,電鏡電子槍位置有大塊鉛塊吸收輻射,樣品倉由很厚的金屬材料做成,因此對於電鏡整體而言,幾乎沒有對外的輻射。
另外,需要提醒樓主的是,電鏡雖然輻射不大,不過電鏡樣品千奇百怪,不免遇到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質材料,樓主需要做好保護措施(手套,口罩),既保護自己,又保護電鏡和樣品不受污染

4、SEM掃描電鏡圖怎麼看,圖上各參數都代表什麼意思

1、放大率:

與普通光學顯微鏡不同,在SEM中,是通過控制掃描區域的大小來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掃描更小的一塊面積就可以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積除以掃描面積得到。

所以,SEM中,透鏡與放大率無關。

2、場深:

在SEM中,位於焦平面上下的一小層區域內的樣品點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會焦而成象。這一小層的厚度稱為場深,通常為幾納米厚,所以,SEM可以用於納米級樣品的三維成像。

3、作用體積:

電子束不僅僅與樣品表層原子發生作用,它實際上與一定厚度范圍內的樣品原子發生作用,所以存在一個作用「體積」。

4、工作距離:

工作距離指從物鏡到樣品最高點的垂直距離。

如果增加工作距離,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場深。如果減少工作距離,則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解析度。通常使用的工作距離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間。

5、成象:

次級電子和背散射電子可以用於成象,但後者不如前者,所以通常使用次級電子。

6、表面分析:

歐革電子、特徵X射線、背散射電子的產生過程均與樣品原子性質有關,所以可以用於成分分析。但由於電子束只能穿透樣品表面很淺的一層(參見作用體積),所以只能用於表面分析。

表面分析以特徵X射線分析最常用,所用到的探測器有兩種:能譜分析儀與波譜分析儀。前者速度快但精度不高,後者非常精確,可以檢測到「痕跡元素」的存在但耗時太長。

觀察方法:

如果圖像是規則的(具螺旋對稱的活體高分子物質或結晶),則將電鏡像放在光衍射計上可容易地觀察圖像的平行周期性。

尤其用光過濾法,即只留衍射像上有周期性的衍射斑,將其他部分遮蔽使重新衍射,則會得到背景干擾少的鮮明圖像。

(4)sem掃描電鏡美國擴展資料:

SEM掃描電鏡圖的分析方法:

從干擾嚴重的電鏡照片中找出真實圖像的方法。在電鏡照片中,有時因為背景干擾嚴重,只用肉眼觀察不能判斷出目的物的圖像。

圖像與其衍射像之間存在著數學的傅立葉變換關系,所以將電鏡像用光度計掃描,使各點的濃淡數值化,將之進行傅立葉變換,便可求出衍射像〔衍射斑的強度(振幅的2乘)和其相位〕。

將其相位與從電子衍射或X射線衍射強度所得的振幅組合起來進行傅立葉變換,則會得到更鮮明的圖像。此法對屬於活體膜之一的紫膜等一些由二維結晶所成的材料特別適用。

掃描電鏡從原理上講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細的高能電子束在試樣上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顯示成像,獲得測試試樣表面形貌的觀察。

5、SEM與TEM的區別

SEM,全稱為掃描電子顯微鏡,又稱掃描電鏡,英文名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y. TEM,全稱為透射電子顯微鏡,又稱透射電鏡,英文名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區別:

SEM的樣品中被激發出來的二次電子和背散射電子被收集而成像. TEM可以表徵樣品的質厚襯度,也可以表徵樣品的內部晶格結構。TEM的解析度比SEM要高一些。

SEM樣品要求不算嚴苛,而TEM樣品觀察的部分必須減薄到100nm厚度以下,一般做成直徑3mm的片,然後去做離子減薄,或雙噴(或者有厚度為20~40μm或者更少的薄區要求)。

TEM可以標定晶格常數,從而確定物相結構;SEM主要可以標定某一處的元素含量,但無法准確測定結構。

6、掃描電鏡sem的主要原理是什麼?測試過程需要重點注意哪些操作

電鏡的原理是:電子槍發出電子束打到樣品表面,激發出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X-ray等特徵信號,經收集轉化為數字信號,得到相應的形貌或成分信息。
測試注意事項:
1、新人找別人幫忙測試時,
明確自己的測試內容,如何樣品前處理,測試時間,然後跟測試相關人員聯系確定能否滿足你的測試需求
2、新人自己操作測試時,
明確自己的測試內容,如何樣品前處理,測試時間,
測試時注意樣品乾燥潔凈,操作時樣品和樣品台避免撞到探頭

7、掃描電鏡sem原子相對含量At%計算

1、全部都是用各元素的K層電子(即1s)的X-射線熒光強度作為計算依據;
2、有兩種計算方案:質量百分含量和原子數百分含量(判斷化學式組成時很有用)。

8、關於SEM掃描電鏡的幾個問題,求大神出現...

如果是即將開始學習儀器操作的管理人員,建議先系統學習理論知識,再找專業的儀器工程師培訓。如果是學生,要使用電鏡,從安全形度考慮,1、2、3幾項通常是值機人員完成的。我可以簡單的向你介紹一下:1、主要是電源,只要能正常開機,一般無問題;2、加高壓前一般要達到額定真空,否則氣體電離度大、損傷電子槍,但是電鏡軟體一般都已經設置好,不到工作真空,根本加不上去高壓,所以只要能夠加高壓,也無其他特別的問題;做完電鏡關閉高壓,等30秒以上,待燈絲冷卻後再放氣為宜,主要也是為了保護電子槍;3、樣品台有它的額定移動距離,包括平面方向和上下方向,平面方向移動到極限時會有報警提示,看到提示往回移動即可。高度方向也如此,但是要注意向上移動時,要緩慢,要防止堅硬的試樣撞擊上方的探測器和極靴,損壞設備;4,電子束與試樣作用,可激發出多種信號,如二次電子信號(用於形貌觀察),背散射電子信號(用於區分微區成分)、俄歇電子信號(用於表面元素分析)、特徵X射線(用於內部元素分析)、陰極熒光(用於發光材料研究),這些信號已經被有效的加以利用,這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若需要詳細了解,你需要系統地學習一下。

與sem掃描電鏡美國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