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火索氏體的硬度一般是多少?
回火索氏體是淬火鋼在重新加熱到500~680℃後獲得的組織, 硬度在HRC23~35。
2、比較索氏體和回火索氏體在形成條件金相形態與性能上的主要區別
索氏體和回火索氏體:本質是索氏體是由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而來,一般稱為等溫正火,實質屬於片狀珠光體,一般稱之為細珠光體,我們說的屈氏體稱為極細珠光體;回火索氏體是由馬氏體高溫回火轉變而來,實質屬於粒狀珠光體,即為等軸鐵素體基體上彌散的細顆粒狀滲碳體。
性能上,同樣材料的索氏體比回火索氏體硬度強度高,但是塑性韌性差,一般不用作成品,得到回火索氏體的工藝也叫調質,得到的組織綜合力學性能好,一般作為中低碳鋼結構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3、回火索氏體是什麼?
回火索氏體(temperedsorbite)是馬氏體於高溫回火(500℃—600℃)時形成的,在光學金相顯微鏡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來,其為基體鐵素體內分布著碳化物(包括滲碳體)球粒的復合組織。回火索氏體的定義及組織特徵。回火索氏體(temperedsorbite)是馬氏體於高溫回火(500℃—600℃)時形成的,在光學金相顯微鏡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來,其為基體鐵素體內分布著碳化物(包括滲碳體)球粒的復合組織。
它也是馬氏體的一種回火組織,是鐵素體與粒狀碳化物的混合物。此時的鐵素體已基本無碳的過飽和度,碳化物也為穩定型碳化物。常溫下是一種平衡組織。
性能:具有良好的韌性和塑性,同時具有較高的強度,因此具有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4、索氏體與回火索氏體有何異同,哪位大神知道請詳細解說下,謝了
索氏體和回火索氏體:本質是索氏體是由過冷奧氏體等溫轉變而來,一般稱為等溫正火,實質屬於片狀珠光體,一般稱之為細珠光體,我們說的屈氏體稱為極細珠光體;回火索氏體是由馬氏體高溫回火轉變而來,實質屬於粒狀珠光體,即為等軸鐵素體基體上彌散的細顆粒狀滲碳體。
性能上,同樣材料的索氏體比回火索氏體硬度強度高,但是塑性韌性差,一般不用作成品,得到回火索氏體的工藝也叫調質,得到的組織綜合力學性能好,一般作為中低碳鋼結構零件的最終熱處理
5、回火索氏體的介紹
回火索氏體(tempered sorbite)是馬氏體於高溫回火(500℃—600℃)時形成的,在光學金相顯微鏡下放大500~600倍以上才能分辨出來,其為基體鐵素體內分布著碳化物(包括滲碳體)球粒的復合組織。
6、索氏體與回火索氏體有什麼區別?
我同意6#的說法,要根據客戶的需要的性能,如果正火能達到,絕不淬火,否則淬火.至於索氏體可以說是珠光體的一種變異的組織,回火索氏體又是索氏體的變化的品種,由片狀變為點狀或者說是球狀.
7、回火索氏體等級就是金相的等級嗎?
因為樓主的問題很難回答,如果說你的樣品組織全是索氏體,那麼答案是肯定的,如果除了索氏體還有其他的組織,那麼答案是否定的;根據材料及熱處理的不同,組織也不是一定的,希望樓主能詳細說明你的樣品材料、大小、熱處理狀態,並能提供組織圖片。
8、怎樣判斷回火索氏體、回火屈氏體和回火托氏體?
索氏體【S】和托氏體【T】都是珠光體【P】組織,是過冷奧氏體在不同溫度下冷卻得到的,從組織上很難區分,不同的是珠光體片狀結構之間的間距不同,從P,S到T層片間距越來越細。屈氏體和托氏體是一樣的,兩種不同叫法。回火索氏體是淬火後的高溫回火,回火後硬度稍低,回火托氏體是中溫回火,回火後硬度會較高。根據層片間距來講,回火索氏體硬度比回火托氏體硬度低
9、回火索氏體的級別如何理解
我來回答樓主提出的問題 根據GB/T11354—2005提供的對調質鋼滲氮/氮碳共滲前原始組織級別按索氏體中游離鐵素體數量分為5級,在顯微鏡下放大500倍,參照原始組織評級圖進行評定,一般零件1~3級合格,重要零件1~2級合格。各級別組織特徵如下: 1級:均勻細針狀索氏體,游離鐵素體數量極少; 2級:均勻細針狀索氏體,游離鐵素體數量<5%; 3級:細針狀索氏體,游離鐵素體數量<15%; 4級:細針狀索氏體,游離鐵素體數量<25%; 5級:索氏體,游離鐵素體數量>25%;
10、回火索氏體是平衡組織?
回火索氏體它實際上是什麼? 它它實際上使我們在光學顯微鏡下放大600倍左右才能分辨出來的細粒針狀滲碳體和鐵素體晶粒所組成的混合物! 它是一種混合物,就是說它也是一種平衡組織,是一種在鐵素體再結晶時生成的一種平衡組織! 說明一下,室溫下的平衡組織是鐵素體+滲碳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