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把農產品通過外貿的渠道賣到國外去?
注冊阿里巴巴,通過這個平台發布信息,尋找買家
2、我想知道一般的外貿公司是如何獲得外貿訂單的,比如說出口農產品的,他們的訂單是通過什麼渠道獲得的
無怪乎 網路推廣 在一些B2B平台推廣 ,還有參加專業性展會 直接面對客戶 再者就是 通過貿易公司 或者網路 尋找客戶
3、做農產品,說自己公司是做外貿的,都是騙子。
我們這幾家大型外貿公司全是做農產品起家的,主要做日韓,主做生薑、蘋果、草莓出口,人家並沒騙什麼。
4、外貿公司需要賣農產品需要什麼證件
你們有農產品的出口權么?農產品一般都是一類,是要憑許可才能做的,首先你得搞清楚你們有這憑證么?
沒有的話估計很難拿到,這市場早就給幾個國有外貿公司瓜分了,因為生意相對好做量還大。
水果類有些不要許可,你還得問下
5、我公司是外貿公司,購進農產品然後出口,上月有一筆出口業務,銷貨方開具了3張增值稅對我公司,去稅務局認
當然可以了增值稅發票是90天,只要發票沒有過期這個月就可以認證走賬,外貿企業退稅是根據銷貨方開局的銷項稅來退稅,那你上個月有沒有出口啊,如果有出口還提了退稅款,那就對上個月有影響。
6、怎樣做農產品外貿?
農產品自己不能直接做外貿的,因為涉及很多資格和檢疫等等,所以要找專業的農產品進出口公司幫忙。
農產品的外貿市場還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你做農產品的規模夠大的,可以自己做一些國際權威認證。藉助相關國際性的農產品展銷會,和電子商務平台做外貿,例如廣交會,阿里的國際電子商務平台等等
我國的農產品是指農業活動中獲得的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產品,如高粱、花生、玉米、小麥等。國家規定初級農產品是指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產品,不包括經過加工的各類產品。
中國首次成為其整個財年排名第一的出口市場。美國農業部預測,當前財年對中國和加拿大的農產品出口額將各為190億美元。過去一年,中國大量購買美國棉花引起關注。中國在10月中旬時曾購買90萬噸美國棉花,據信在3月購買了125萬噸棉花的未具名買家也是中國。中國是僅次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棉花出產國,美國是世界第一棉花出口國。整體看,美國2011財年農產品出口創紀錄,出口額達1,374億美元,預計始於10月1日的2012財年出口額將為1,370億美元。主要出口市場為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歐盟和韓國。
7、外貿企業直接購進國家規定的免稅貨物(免稅農產品)出口的,免稅但不退稅 我的理解是 出口免稅 ,前面購買
1.您的理解是不正確的。
2.所謂退稅,是指退的是進項稅,既然國家都規定了免稅貨物,又何來進項?
3.你引的稅法上的這句話就不對,不是要交13%的進項稅,是非直接生產農產品的企業在購進的時候可以抵扣13%,而且在再次銷售的時候要交13%的銷項稅。
4.給你整理個流程你就明白了
農業生產者------(銷售農產品免稅)--------企業購進(13%抵扣)----(內銷時繳納13%銷項稅)-----出口免稅(不退稅)
5.既然農產品是免稅的,自然作為企業來說他購進就是免稅商品,只是國家為了鼓勵農業,所以給了企業13%的優惠進行抵扣(事實上這13%的稅企業並沒有交),但是出口又免稅,所以,那13%就不能退稅了,否則相當於企業享受了至少26%的優惠了,優惠太大有時也不太好,這樣會影響經濟平衡的。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8、如何經營好一個農產品貿易企業
不管是什麼行業的公司,管理工作應該都是大同小異,無非是管人和管事。
人心需要聚攏,靠利益來聚攏是個方法,但是並不是個很好的方法,如果能提升自己的能力,讓大家都從內心認可,自發聽從安排最好不過;
用一地雞毛來描述公司的大小事宜再合適不過了,如果不懂得放權,事事都需要親力親為,辛苦了自己,還給員工養成了懶惰的毛病,最重要的是你做了員工們的事兒,還得去做自己該做的事兒。最好是在公司創業之初,就使用一體化管理平台,選擇能跟著企業擴大而靈活擴展、隨著企業業務變化而變換的那種,各部門的數據能自由連通、流動,員工們省掉了溝通的時間,工作效率會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