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喪茶屬於什麼營銷?
關於這種茶用於什麼營銷,可以詢問一下茶葉的大型的批發商,他們一般都會有相應的渠道
2、喪茶,沒希望酸奶,喪文化當道你該如何借勢營銷
人們有一種思維慣性:只要別人做什麼我也跟著做什麼,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換言之,越多的人認為一個想法正確,這個想法就更加正確(顯然這是荒謬的,就算有數百萬人聲稱某件愚蠢的事情是對的,這件蠢事也不會因此成為聰明之舉)。這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從眾心理,喪文化當道,在眾多人慣性思維中,如果不知道喪文化,如果對喪文化沒有一點反應,似乎就要跟時尚主流的人群脫節。事實上,是否要利用一件事情或者一個話題做營銷,我們需要考慮的更多,而不只是有多少其它品牌都在這么做。
在避免因從眾心理而頭腦一熱時,以下內容或許能更理性的幫你決定是否要借勢喪文化做營銷,以及如何做才不至於成為下一個從眾心理的受害者。
借勢喪文化?先看看你的目標客群認不認
OMD 行業報告研究院統計,目前 90 後群體的數量已佔中國總人口的 17%,相當於每 6 個人中,就有一個 90 後(18-27 歲)。90 後成為消費主流人群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但不是任何一種消費潮流都專屬於 90 後,比如喪文化。
UC 大數據做的一份調查顯示,相比人們下意識認為的 90 後,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層」 80 後,以 50.41% 佔比成為了的喪文化的主流群體。
80 後更容易對喪文化產生共鳴,而不是 90 後
姑且不論這份調查數據的准確性有多少,決定藉助喪文化營銷之前,你確定你家營銷方案的開篇是有實際數據做支撐,而不是一段「喪文化已經成為一種顯性的文化潮流,是 90 後經歷加班、買不起房、沒時間談戀愛、睡眠不足的積憤和怨念……」,看似有道理,卻又經不起推敲的營銷方案支撐理由。
任何一種潮流文化都有其消費群體畫像,品牌的目標消費人群畫像與之有多大的重合度,決定了你要利用這種潮流文化做多大規模的營銷活動(畢竟,投入產出比是無法忽略的)。
又比如 UCC 的負能量咖啡——無糖黑咖啡 UCC BLACK 。
在台灣,這款產品主要面對的是那些忙碌的都市「大人們」,賣點是無糖、零卡路里和非速溶,適合那些工作節奏快、壓力大、又要追求生活品質的上班族。所以有了主題為「每天來點負能量」的營銷,以及名為一場腹黑語錄分享大賽的活動。
腹黑、吐槽戳中的是年輕上班族的內心
與之不同的是,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同樣的上班族可能普遍年齡都是 40 往上,所以 UCC 在日本的營銷就變了:傳遞成熟男子的魅力形象,廣告歌曲、畫風到產品官網設計都透著濃濃的成熟男子和硬漢味道。
3、喪茶好喝嗎?最近很火誒!
喪茶是繼喜茶一夜成名後,有熱心人對此杠上了,在喜茶對面開了家「喪茶」店。喪茶」以其傲嬌的姿態,迅速成為網友們的新寵,如此負能量、反雞湯的奶茶。
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活著,他們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只能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
喪文化是在青年人在重樹自己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時,產生的一種狀態。是使整個社會的既有價值觀提升的必然條件之一。
除了葛優躺外,喪文化代表人物還有網紅青蛙 PEPE,有四肢的咸魚,還有舶來品懶蛋蛋諸如此類的形象。他們無不例外都是在傳遞一種「我已經是個廢物」自嘲式的信息
4、喪茶是什麼 喪茶到底是怎麼回事
喪茶自2017年4月28日在上海以快閃店亮相以後,迅速成為網友們的新寵,如此負能量、反雞湯的奶茶,以其傲嬌的姿態,迅速成為網友們的新寵。
曾用名「喪茶orz cha」,現已全面改名「喪茶song tea」 。
5、「喪茶」店的宣傳語「每天一杯負能量」,為什麼能吸引很多年輕人?
最近,上海的「喜茶」店在網上走紅,據說在這個奶茶店買奶茶,不排一個小時的隊都買不到,生意火爆到不可思議。但沒想到,隨後網上就出現了一個「喪茶」,這是怎麼回事?
喪茶
在排隊經濟的爆發季,網紅美食店大火。吃個青團、喝杯奶茶都要排隊N小時,聽說有一家網紅奶茶叫喜茶,要排6個多小時隊才能買到一杯。有網友建議,清明節快到了,喜茶已經和節日氣氛格格不入,不如就在喜茶對面新開了一家奶茶店,打造了2017年清明假期第一家爆款網紅奶茶,它叫「喪茶」。
喪茶是什麼意思
在「喪茶」店裡,可謂負能量滿滿,連牆上掛的裝飾畫都是各種哭泣、沮喪的臉。而「喪茶」店的宣傳語是「每天一杯負能量」,奇葩又搞笑。
奶茶的名單更是負能量爆棚,比如碌碌無為紅茶、工資不漲水果茶、天天加班冰沙、你丑不僅是因為胖奶茶、前男友過得比你好拿鐵……真的是很喪。
喪茶在哪裡
喪茶
那麼,喪茶的店在哪裡呢?聽說就開在上海最繁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淮海路、陸家嘴、人民廣場、徐家匯、五角場、青租界這些地方都有。
「喪」是「喜」的轉制,有調侃、吐槽、懟的感覺,這是年輕人私下喜歡的一種反雞湯形式,拋下一本正經的工作,「喪」讓年輕人更舒適自在,互聯網的普及更是幫助了年輕人盡情釋放負能量。
「喪文化」的催生,背後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年輕人、互聯網。不僅是互聯網品牌,相較互聯網品牌更保守的傳統品牌,嘗試互聯網式營銷,其實也是為了滿足和抓住年輕人市場,做一場「反雞湯型」的傳播,似乎也越來越受到這些急於拉回年輕人視線的品牌的待見。當然他們的做法可能還是會保守一些,比如UCC選擇和本有一定傳播度的#neenergy#產生聯動,除了借勢之外,也許也是在評估這是「一次出錯率不會太高」的「出格」營銷後決定執行的。
「喪文化」是一個現象,品牌大可通過解讀消費者這種心理去做迎合年輕人的營銷活動,但這個現象只是暫時的,想要品牌持續性發展,回歸產品本質做核心的品牌建設也許要比迎合暫時性需求更重要一些。
6、最近微博上出現了一個「喪茶」,這到底是什麼東西?
喪茶是什麼
最近,上海的「喜茶」店在網上走紅,據說在這個奶茶店買奶茶,不排一個小時的隊都買不到,生意火爆到不可思議。但沒想到,隨後網上就出現了一個「喪茶」,這是怎麼回事?
喪茶
在排隊經濟的爆發季,網紅美食店大火。吃個青團、喝杯奶茶都要排隊N小時,聽說有一家網紅奶茶叫喜茶,要排6個多小時隊才能買到一杯。有網友建議,清明節快到了,喜茶已經和節日氣氛格格不入,不如就在喜茶對面新開了一家奶茶店,打造了2017年清明假期第一家爆款網紅奶茶,它叫「喪茶」。
喪茶是什麼意思
在「喪茶」店裡,可謂負能量滿滿,連牆上掛的裝飾畫都是各種哭泣、沮喪的臉。而「喪茶」店的宣傳語是「每天一杯負能量」,奇葩又搞笑。
奶茶的名單更是負能量爆棚,比如碌碌無為紅茶、工資不漲水果茶、天天加班冰沙、你丑不僅是因為胖奶茶、前男友過得比你好拿鐵……真的是很喪。
喪茶在哪裡
那麼,喪茶的店在哪裡呢?聽說就開在上海最繁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淮海路、陸家嘴、人民廣場、徐家匯、五角場、青租界這些地方都有。
「喪」是「喜」的轉制,有調侃、吐槽、懟的感覺,這是年輕人私下喜歡的一種反雞湯形式,拋下一本正經的工作,「喪」讓年輕人更舒適自在,互聯網的普及更是幫助了年輕人盡情釋放負能量。
「喪文化」的催生,背後最重要的關鍵詞是:年輕人、互聯網。不僅是互聯網品牌,相較互聯網品牌更保守的傳統品牌,嘗試互聯網式營銷,其實也是為了滿足和抓住年輕人市場,做一場「反雞湯型」的傳播,似乎也越來越受到這些急於拉回年輕人視線的品牌的待見。當然他們的做法可能還是會保守一些,比如UCC選擇和本有一定傳播度的#neenergy#產生聯動,除了借勢之外,也許也是在評估這是「一次出錯率不會太高」的「出格」營銷後決定執行的。
「喪文化」是一個現象,品牌大可通過解讀消費者這種心理去做迎合年輕人的營銷活動,但這個現象只是暫時的,想要品牌持續性發展,回歸產品本質做核心的品牌建設也許要比迎合暫時性需求更重要一些。
7、「喪茶」「喪文化」最近為什麼這么火
喪茶是繼喜茶一夜成名後,有熱心人對此杠上了,在喜茶對面開了家「專喪茶」店。喪茶」屬以其傲嬌的姿態,迅速成為網友們的新寵,如此負能量、反雞湯的奶茶。
喪文化是指一些90後的年輕人,在現實生活中,失去目標和希望,陷入頹廢和絕望的泥沼而難以自拔的活著,他們喪失心智,漫無目的,蹣跚而行,沒有情感,沒有意識,沒有約束,只能像行屍走肉一樣麻木地生存下去。
喪文化是在青年人在重樹自己的「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時,產生的一種狀態。是使整個社會的既有價值觀提升的必然條件之一。
除了葛優躺外,喪文化代表人物還有網紅青蛙 PEPE,有四肢的咸魚,還有舶來品懶蛋蛋諸如此類的形象。他們無不例外都是在傳遞一種「我已經是個廢物」自嘲式的信息
8、新網紅誕生,喪茶是什麼茶和喜茶有什麼區別
喜茶北京門店准備本周六開業,喪茶已先進京。
北京喜茶開業的消息近日又在社交圈裡傳開,北京商報記者在即將開業的喜茶三里屯黑金店與朝陽大悅城雙水吧店現場確認後得知,喜茶在京兩家門店將於8月12日(周六)正式營業。與此同時,對標喜茶的茶飲品牌喪茶卻已率先在北京建外大街低調試營業,雖然被消費者稱口感一般,但喪茶正嘗試與來電科技、360等合作廣告植入產品。網紅奶茶連鎖品牌主打情緒營銷而非主要依靠口感取勝的玩法能否行得通?
一喪一喜先後入京
8月9日,有消費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網傳喜茶三里屯黑金店與朝陽大悅城雙水吧店已開業,且排隊火熱。北京商報記者現場走訪發現,北京兩家門店均未開業。記者現場看到,朝陽大悅城的喜茶店鋪面積較大,店鋪內的燈飾、桌椅已基本布置完畢,且吧台材料也已准備好,環境整體舒適簡潔。喜茶的迅速出名,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排隊時間長」,朝陽大悅城的喜茶店鋪為此採取了雙水吧台設計用來分流。而三里屯門店則採用黑金風格,將喜茶的白灰色主調換成了以黑色和金色為主,頗具未來感和金屬風。據喜茶方面表示,北京的兩家門店將於8月12日早上10點正式開業。
與此同時,在喜茶一夜成名後,頗有對標意味的喪茶也橫空出世。比起遲遲未正式在京開業的喜茶,喪茶於7月初就已在建外大街低調試營業。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喪茶在北京的門店面積很小,估計不足10平方米,只能同時容身2-3名顧客。店內有兩個營業員輪流點單和製作,盡管有部分顧客向記者透露口感一般,但仍不乏路過的消費者停留拍照或購買,點單隊伍經常排到店外,大部分顧客表示是菜單上的「混吃等死」奶綠、「加油你是最胖的」絲襪奶茶、「前男友過得比我好」果茶等飲品名稱吸引他們想嘗試一下。
借勢情緒營銷
早在2012年喜茶就已於廣東開出了第一家門店,但真正火起來,還是在今年2月喜茶進駐上海後,以「排隊6小時才能買到一杯」迅速成為網紅店,甚至一度出現了黃牛加價代買事件,引起熱議。網易新聞與餓了么順勢聯合推出了只營業4天的「喪茶」快閃店,一方面對標網紅店喜茶,一方面蹭當時正流行的喪文化熱點,短短幾天吸引了上萬流量後,喪茶也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擴張開店。
除排隊長的特點之外,喜茶還有獨創的「芝士茶」等飲品作為賣點,而喪茶則在「負面情緒」上做起了文章。據了解,不同於喜茶店面的精緻裝修,喪茶門店曾被不少消費者吐槽裝修簡單,茶飲口味也廣受差評。對此,喪茶運營部門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混吃等死」奶綠等部分飲品確實不好喝,其略微苦澀的口感是公司有意設計,從名稱到口味都要表達「混吃等死」的狀態,使消費者更有場景感的體驗到那種心境。該負責人表示,現在年輕人普遍壓力大,很多負面情緒缺少宣洩的空間,喪茶從名稱到口感都充滿沮喪,容易觸發消費者的不滿情緒,將壓力釋放到對茶飲的抱怨上。所以盡管「混吃等死」奶綠已被菜單標注出很難喝,卻依然銷量最好。
據了解,受限於門店面積狹小,喪茶北京店的單日營業額僅在3000-8000元,與三四線城市門店業績相當,遠差於深圳門店2萬-3萬元的日營業額。該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北京第二家喪茶門店正在選址籌備中,未來在面積較大的門店裡,計劃引入心理學宣洩室,幫助消費者緩解壓力,更好地管理情緒。
品質是核心動力
網紅產品通常都有一個活躍周期,無論是突然被炒紅的喜茶,還是蹭熱點的喪茶,在部分業內人士看來,對於餐飲業來說,創新的概念和巧妙的包裝設計有可取之處,但優質的產品才是品牌持續更好發展的基礎。
北商研究院特約專家、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認為,商業前行的根本在於能否留住顧客,而產品的品質則決定了能否真正留住顧客。只有從口感、原料、環境、服務到連鎖化經營後的運營管理等各方面都做到品質化保證,才能帶來反復購買的回頭客。新的概念雖然能產生很多新奇好玩的嘗試,維持消費者的新鮮感,帶來很好的傳播效應,但從長期發展來看,網紅品牌熱鬧一陣後都免不了面臨衰竭,最終存活下來的一定都是那些在產品上贏得消費者認可的企業。
9、喝不喝由你,喪茶給你的經營小技巧
喪文化?啊,什麼是喪文化?以前我們只聽說過雞湯文化,雞湯就是給人滿滿的正能量。但隨著年輕人心理壓力的增加,亟待尋找宣洩口,於是反雞湯文化--喪文化出現了。
你不努力下,怎麼知道什麼叫絕望呢?
喪體式語言逐漸成為年輕人樂於追捧的時尚話語,如:「在哪裡跌倒了,就在哪裡躺下」、「既然錯過了,就讓他過去吧!」等等。
而如今,人們關注的不僅僅是喪文化本身,還有人已經瞄準了喪文化背後的IP資源——喪茶,藉助於喪文化與「喜茶」在形式上對立的一種茶文化。
為什麼要開這樣一家聽起來很「倒胃口」的店呢?
一切源於一個段子
故事還是要從「喜茶」說起,因為「喜茶」爆火之後,經常被報道排隊難買的問題,於是有網友調侃說,要在「喜茶」對面開一家「喪茶」肯定會火。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剛開始以為網友只是覺得好玩調侃調侃喜茶,甚至還有人說,這家店一定要選在清明節那天開。沒想到有人率先嗅到了其中的商業氣息,竟真的在4月28號那天開了一家「喪茶」店,而且這家店就在「喜茶」的對面。
獨特的「喪」體驗
據小編了解,這家店的裝修風格非常「喪」,與以往人們看到的咖啡店、奶茶店不同,喪茶採用了讓人比較壓抑的顏色--黑灰色作為主色調,顧客一進去就能感受到「喪」的氣息。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另外,店裡還要輪流播放各種人生悲劇電影,如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丹麥電影《狩獵》、瑞典電影《狗鎮》等。
店員也很獨特,要經常熬夜有熊貓眼,說話半死不死。就連買飲料時的態度也讓人覺得「喪」,一副愛喝喝,不喝滾的樣子。萬一你心急稍微催了他們一下,你就有可能喝不到飲料了。
為了促銷,吸引顧客購買,普通的茶飲店都會推出「第二杯半價」的優惠活動,而喪茶卻一反常態,第二杯價錢翻倍。並且堅決不接受情侶進店,就連打包也必須是單數,拒絕在店裡大笑、秀恩愛。一旦聽到有人大笑,店員就會瞪著你,甚至,還有可能被驅逐。賣飲料完全靠心情,就是要讓你「喪」到底。
圖片來源於網路
除了服務很喪,喪茶的每一杯飲料也很喪,先來聽聽名字吧!
「減肥失敗拿鐵」、「碌碌無為紅茶」、還有「浪費生命綠茶」、「前女友嫁了富二代果汁」等等。
你能想到的很喪氣的名字或許都在這里了吧!喪茶共推出了六款系列飲料,口味上分為:無糖、三分糖、半糖,它們分別代表:極度喪、七分喪、喪的恰到好處。
更具特色的是喪茶還請了網易野生內容官王三三作為形象代言人,當你去買喪茶時,你看到門前站著一個「一臉無辜」惹人罵的草泥馬時千萬不要以為你走錯了店,對,沒錯這就是喪茶的代言人--王三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無論從裝修到服務再到產品本身,還有代言人,喪茶始終保持著一個態度「喪」,不喪就不行。
原來是場營銷活動
據悉,喪茶是網易新聞聯合餓了么公司做的一次營銷活動,顧客可以線上購買,每人一次限購2杯,但只能在餓了么APP上下單。餓了么希望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吸引平台的年輕用戶關注。
而網易新聞自從在內容上改版之後,從硬新聞轉變為受眾提供泛閱讀類新聞資訊。網易新聞希望通過此次策劃營銷活動更貼近年輕人,完成快速轉型的目標。
那麼這場「快閃」活動是如何營銷的?
1
抓住了年輕人的痛點
喪茶之所以能火,不僅僅因為跟喜茶對立,蹭了喜茶的熱度。最主要的是它迎合了年輕人的心理,也就是說抓住了年輕人的痛點。
自「葛優癱」、「悲傷蛙」等帶有「負能量」的人物形象大火後,「喪」文化就越來越受年輕人的追捧。然而,「喪」文化並不是正真的「喪」,而是當代年輕人自黑的一種表達。年輕人有抱怨但不喜歡從正面說出來,而是以這種自嘲的方式說來,既有吐槽的意味也增添了一絲絲樂趣。
既然年輕人有這樣的心理訴求,那開一傢具有喪文化體驗館特質的茶飲店會怎麼樣呢?可想而知,熱衷於追隨新鮮事物的年輕人,當然不會錯過這么好的體驗機會。
2
時間節點選得好
喪茶能如此快速的引爆網路,還有一個客觀原因是不容忽視的--時間節點。據悉,喪茶只在4月28號到5月1號期間營業,開了四天就宣布歇業。
為什麼只選擇在這四天營業呢?因為這四天是讓人感覺最「喪」的幾天。辛苦勞作的人們在「勞動」中,並未感覺到勞動的快樂,而是心酸。既然放假了,就要趁著節假日來體驗一次「喪」的氣息。
3
獨特的感知體驗
除此之外,喪茶營銷活動成功的最大原因還要歸功於店內的整體感知設計和萌噠噠的羊駝形象代言人。
店內的整體設計以「喪」為主,從進店到體驗服務的過程都充滿著「喪氣感」。這種獨有的感知體驗,讓人覺得新奇有趣,就會營造出口口相傳的傳播效果。
萌噠噠的羊駝代言人王三三在互聯網上本身就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這次決定做為喪茶的形象代言人。不僅增加了自身的曝光度,也提高了喪茶的話題度。
如此成功的喪茶營銷活動,已經成為很多商家爭相效仿的典範。「喪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營銷手段,但有的成功了,有的卻不了了之。
如何正確運用營銷手段,單靠模仿肯定不行。在了解自身產品品牌定位後還要分析受眾市場,觀察消費者到底需要什麼,他們有怎樣的心理訴求。再結合網路,策劃出一個有新意,有創意的營銷方案。
喪茶營銷活動只能成為借鑒,生硬的模仿只會適得其反。
望採納謝謝
10、為什麼在有的地方,喜茶最大的對手「喪茶」才營業4天就關門?
說起喪茶,相信很多關心八卦、或者留意新鮮時髦資訊的年輕人一定有所了解,因為這是一家從「段子里走出來的店」。
事情的緣由可以從今年2月說起。作為珠三角的頭牌奶茶品牌「喜茶」正式入駐上海來福士,消息一經放出,立馬引發了空前的排隊大潮,想要喝上一杯奶茶,可能需要3小時甚至更久。
而一個月後,喪茶真的從大眾的段子里走了出來,4月28日在上海亮相,但卻只是以快閃店的形式,從28號開業到5月1號結束後正式關門,共經營了4天的時間。
據了解,「喪茶」這一次開店,並非飲品行業內人士所為,而是餓了么和網易新聞所共同策劃的一次活動,也就是說,這僅僅是一次pr行為(公關活動行為),也就是炒作。
作為一場pr行為,這次「喪茶」無疑很成功,短短的幾天里就完成了茶飲熱度的跨行業收割。但拋開炒作這一方面,單單作為一個新晉的網紅茶飲品牌而言,「喪茶」還是失敗了,逃不過網紅店曇花一現的局面。
喪茶
網紅,這一時代「火爆」的又一個代言詞,新產品(品牌)的誕生只要釘上「網紅」一詞,就意味著這一產品(品牌)會在極短的時間內爆紅,然後再按照品牌策劃員的預想,這個產品會被各路知名人士所推薦,出現在你的朋友圈裡,微博里,甚至是你那個不怎麼去關注時尚熱門消息的朋友的對話中。
當然,這只是一個設想,而事實卻是它會以熱度飆升時同樣的速度,極速地下滑,最後就成為了一個「過氣網紅」。
喪茶
這樣的情況屢見不鮮,究竟是什麼原因致使「網紅」店活得不長久?要我說的話,就是產品(品牌)的底蘊不足。
要讓一個品牌長久地生存下來,所需要下的功夫一定不少,利用熱度宣傳來吸引客戶,這只是第一步,而且也只能是最簡單的一步。
產品的製作與創新必須用心,畢竟你的顧客來你的品牌店不只是想體驗下跟一大堆人排隊到底是什麼滋味,他們是確切地想知道網上瘋傳的「網紅」產品究竟是有多麼讓人著迷。如果消費者嘗試過後,覺得「貨不對板」,你的顧客就從此減少了一人。
最後,是聽取顧客的評價,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一點,顧客的意見往往是中肯的,他們的意見能幫助品牌經營者發現問題,使品牌向大眾喜歡的方向發展,讓品牌更為長久地發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