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網路營銷是否是傳銷?
網路營銷是電子商務的一個范疇,不算傳銷,但是如果是通過網路尋找下線和拉人進行洗腦,並收取入會費用就可能是傳銷了.
2、網路營銷是不是傳銷
它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網路營銷: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數字化的信息和網路媒體的交互性來輔助營銷目標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簡單的說,網路營銷就是以互聯網為主要手段進行的,為達到一定營銷目的的營銷活動網路營銷是企業整體營銷戰略的一個組成部分,是為實現企業總體經營目標所進行的,以互聯網為基本手段營造網上經營環境的各種活動。准確地說,網路營銷就是以互聯網為主要手段開展的營銷活動。
傳銷:是指組織者或者經營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擾亂經濟秩序,影響社會穩定的行為。
傳銷的明顯特徵:⑴傳銷的商品價格嚴重背離商品本身的實際價值,有的傳銷商品根本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和價值,服務項目純屬虛構;⑵參加人員所獲得的收益並非來源於銷售產品或服務等所得的合理利潤,而是他人加入時所交納的費用,所以說他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3、網路營銷是傳銷嗎?
北方有種傳銷叫「人際網路營銷」,2900左右買一份產品(其實就是入會費,拿不到產品的)。上課講「三商法」、「五級三階制」、「出局制」等內容。如果你的情況跟這些相似,那麼是傳銷無疑。
4、新型網路傳銷叫什麼騙局
自己研究下,了解傳銷的本質,自己就可以分辨。
傳銷
傳銷是指組織者發展人員,通過對被發展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或者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或者要求被發展人員以交納一定費用為條件取得加入資格等方式獲得財富的違法行為。傳銷的本質是「龐氏騙局」,即以後來者的錢發前面人的收益。
新型傳銷:不限制人身自由,不收身份證手機,不集體上大課,而是以資本運作為旗號拉人騙錢,利用開豪車,穿金戴銀等,用金錢吸引,讓你親朋好友加入,最後讓你達到血本無歸的地步。
5、新型網路傳銷有哪些特徵?
警方呼籲,互聯網傳銷犯罪活動有極強的隱蔽性、欺騙性,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警惕利用高科技產品、公益慈善等噱頭的新型網路傳銷。據介紹,新型網路傳銷存在四大顯著特徵。
1.新噱頭多,打感情牌,利用愛心慈善、金融投資、游戲產品、高科技產品的名義實施組織、領導傳銷犯罪。
例如「人人公益」團伙,打著「人人公益、愛心慈善」的幌子,誘騙注冊會員,激勵會員在網下以「拉人頭」,製造一心做慈善的假象。
2.依託互聯網傳播方式多樣化,發展快,規模增長迅猛。
犯罪團伙設置網路平台,多以線上加線下的多樣化模式,線上通過網路平台、微信公眾號等,還通過BBS、論壇和貼吧傳播,利用網路宣傳其組織和產品(多為三無產品),線下通過各地代理作宣傳進行路演,層層發展會員。利用網路傳播迅速的特性,短期內得以快速擴張規模,會員動則幾千上萬人,甚至10餘萬人。
3.非接觸性明顯,跨區域突出,隱蔽性強,取證打擊難。
傳銷組織者通過互聯網發布所謂「致富信息」或推銷「虛擬產品」,往往利用互聯網便捷性、非接觸性,不公開露面,通過銀行轉賬收錢,隱蔽性增強。傳銷犯罪團伙不斷更換網站平台,甚至把伺服器設在國外,逃避監管打擊,同時參與人員互不認識,只通過網路聯系,取證、打擊難度大。
4.社會危害性極大。
網路傳銷通過互聯網擁有一個理論上無窮大的「參與群體資源」,具有極強滲透力、欺騙性和危害性。瀏覽此類網站的上網用戶都可能是潛在的參與群體,犯罪團伙僅通過聘請專門人員管理網站,對會員的提成、計酬進行系統計算,較易組織管理,參與人員遍布各地,社會影響巨大。
同時,參與傳銷活動群體涉嫌違法犯罪。在網路傳銷通過洗腦,迅速擴大規模後,對大量涉及人員、家庭及社會穩定、國家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
6、網路營銷是不是傳銷呢?
不是。
網路營銷是通過互聯網來幫助企業,個人做宣傳,達到營銷的目的,跟市場營銷是一樣的。
至於傳銷,這個是非法的,無恥的。
7、網路營銷是傳銷嗎?
網路營銷不是傳銷,沒有可比性。網路營銷(On-line Marketing或E-Marketing)就是以國際互聯網路為基礎,利用數字化的信息和網路媒體的交互性來輔助營銷目標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
威柏認為網路營銷最直觀的認識就是以客戶為中心,以網路為導向,為實現企業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企業活動。 1、廣義的網路營銷網路營銷概念的同義詞包括:網上營銷、互聯網營銷、在線營銷、網路行銷等。
這些詞彙說的都是同一個意思,籠統地說,網路營銷就是以互聯網為主要手段開展的營銷活動。網路營銷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特徵,從實踐中發現網路營銷...[展開]
8、老百姓如何防止墜入新型網路傳銷陷阱
要讓老百姓識別、復防範這些讓人制眼花繚亂的新型傳銷活動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一是了解新型網路傳銷的慣用詞。如果看到資本動作、消費返利、愛心互助、原始股、虛擬幣、動態收益、靜態收益、推薦獎、報單獎、對碰獎這些傳銷慣用詞,就要有所警覺。不要被這些花哨的概念炒作所蒙蔽。葉經生案就是通過前面提到的消費返利、推薦獎去引誘、欺騙老百姓。
二是判斷高額收益來源是否合理。有些公司打著一夜暴富、躺著賺錢的口號,我們就要判斷所謂的高額回報是不是符合正常的經營規律,商業邏輯。不要被高收益迷住了雙眼,要保持頭腦清楚,理性判斷。葉經生就是承諾說只要繳納10%的消費款,就能獲得200%的返利,這個明顯不符合正常的商業規律。
三是遇到收入門費、拉下線就要高度警惕。傳銷實質上就是上線瓜分下線投入資金的圈錢游戲,要想獲得傳銷資格就要繳納入門費,想要獲取收益就要拉人頭加入。葉經生的金喬網就是以保證金形式收取經銷商會員的入門費,會員通過發展下線獲得推薦獎,發展人數越多收益就越多,層級也越高。
「入會只需把錢交、一拉人頭就回報,拉人越多層級高。」 鄒利偉說,符合這些特徵的,基本上可以判斷為傳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