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跪求網路詐騙的案例
1、網路交易詐騙
近期,李先生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來的消息,稱其網上購買的圖書出現異常,並發來異常截圖情況,截圖上留有淘寶客服技術支持人員的聯系方式。李先生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添加對方QQ號後,按照要求向對方繳納保險費用、保證金等費用共計14909元人民幣。
案例剖析:網路交易異常詐騙中,詐騙分子會掌握事主相關網購信息,並通過此信息獲取事主信任,利用各種理由,誘使事主轉賬匯款。
2、假機票詐騙
近期,王先生收到一條某航空公司發來的航班改簽退票簡訊,承諾免費辦理改簽退票服務且補償人民幣300元。王先生撥通電話與之取得聯系,對方要求提供銀行卡號及收到的簡訊驗證碼,王先生操作完畢後發現其銀行卡內的4999元錢被轉走。
案例剖析:隨著外出遊玩的市民增多,購買飛機票發生改簽或退款的情況也隨之增多,詐騙分子通過非法渠道掌握事主出行信息,通過發送簡訊等方式告知事主航班改簽,取得事主信任後,再誘騙事主轉賬,騙取錢財。
3、釣魚鏈接詐騙
近期,李女士手機接到一條簡訊息,內容為銀行卡積分可以兌換現金234元,請點擊進入網站查收,信以為真的李女士點擊鏈接填寫銀行信息以及驗證碼後,發現被轉走5000元。
案例剖析:此類詐騙一般以積分兌換、網銀升級等名義要求事主點擊簡訊鏈接,填寫個人信息,從而盜刷銀行卡內資金。
4、網路購票類詐騙
近期,高先生在QQ上添加了一個火車票「黃牛」,通過掃描對方發送的二維碼支付了300元購票費,後對方稱需要激活才能使用,按照要求又添加了一名「客服」人員,點擊對方發送的鏈接後發現其支付寶被刷走3998元人民幣,共計損失4298元人民幣。
案例剖析:嫌疑人一般採用QQ、微信等方式,謊稱可以為事主購票,向事主發送支付二維碼或發送相關鏈接,誘使事主進行轉賬匯款。
參考資料
去年這些網路詐騙「新坑」你踩過沒?-人民網
2、網路營銷虛假銷售怎麼報案?
一、保持冷靜,確定損失
遭遇網路詐騙後,應盡量保持冷靜,切莫慌張。首先,確定自己的損失情況,如錢財、物品等,可以的話,可列出損失清單,供報案所用。(如被騙財物為游戲道具,游戲幣帳號和其他虛擬物品請先聯系該游戲、軟體或網站的管理員進行處理。)
二、盡快報警,防止二次受騙
確定了損失之後,盡快報警,切不可再聯系網路詐騙者,防止二次受騙。有的受害者挽回損失心切,未經報案便私下聯系網路詐騙者,甚至輕信其提供的退款、退物的謊言,二次受騙,使損失進一步擴大。
三、想盡辦法,盡快止損
報警之後,應立即配合公安機關開展緊急止損工作。若為網銀詐騙,且有保存詐騙者開戶行及賬號等信息的話,可以立即登錄對方開戶行的網銀和電話銀行,輸入對方的賬號後故意輸錯三次登錄密碼,這樣對方的網銀轉賬和電話銀行轉賬功能就會被凍結24小時。拖延騙子轉移贓款的時間,為聯系銀行、報警進行進一步止損工作爭取寶貴時間。
四、搜集證據,妥善保存
網路詐騙者一般都是通過媒介與被害人接觸聯系,如QQ、手機簡訊、電子郵件和網路游戲等。首先受害者要保存好所有證據以及交易記錄,最好有銀行的交易記錄,還有網路聊天記錄與對方的聯系方式。
五、選擇正確的報案地點
受害人可以向案發地、詐騙行為實施地、詐騙結果發生地、嫌疑人住所地報案。也就是說,可以選擇在你的所在地報案,如若你清楚犯罪嫌疑人在哪,也可以去其所在地報案,兩地警方任何一方接到報案後均應受理(受理並非立案)。
六、如實反映案件情況
有的受害人因受到網路詐騙而感到懊悔和羞愧,很少報案,或者即使報案也對案件事實有所隱瞞,這將會給公安機關破案增加難度。為了盡快抓住犯罪嫌疑人,挽回損失,請在報案後,向辦案民警如實反映案件情況。
3、微信詐騙案例
您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2017年10大典型微信詐騙案例,新的一年,希望大家引以為戒,不要再給騙子可乘之機!
一、接龍紅包
分析:接龍紅包拼的是手氣,通常搶到最少或最多的繼續發。類似玩法還有比紅包尾數大小、石頭剪刀布等。一些莊家會利用軟體做弊,設定不搶最小包或最大包、尾數修正、單雙、等;至於石頭剪刀布、丟骰子根本不需要軟體,先把網路斷開,接連發送幾個骰子,無網路狀態則發送失利,然後玩的時候連接網路選點數大的那個重發,騙取不知情的玩家。
另外由於每人每天發紅包的限額只有5000元,群主會招聘代發紅包的人員。當成員達到限額、又需要發紅包時,就轉賬給群主,由群主請人代發。群主和代發者會拿5%到10%作為提成,剩下的錢發到群里。
二、搶紅包神器
分析:為了搶到紅包,運用搶紅包軟體作弊的做法慢慢傳開,在某寶輸入「搶紅包」,各種控制尾數、降低小包概率等的「神器」價格從幾毛錢到幾百元不等。其實搶紅包軟體中暗藏木馬的可能性很大,一旦安裝使用,個人信息面臨被竊取、微信錢包及銀行卡余額被盜走的風險。就徐女士案例,民警調查發現該搶紅包軟體含木馬,她在登錄時要輸入微信帳號和密碼來綁定,導致余額被盜。
三、合體「紅包」
分析:微信並沒有推出此類需要 「轉發」才能獲得的紅包,真紅包拆開後資金會自動進入零錢賬戶。該類詐騙案件為個別公眾號濫用企業付款功能仿造微信紅包,通過「合體搶紅包」、「轉發分享領紅包」等方式對「紅包」實施誘導分享,目的是獲取用戶個人信息,也是一種營銷手段。
四、AA收款「紅包」
分析:「AA收款」不是紅包,而是一個微信支付平台還款系統,騙子利用部分人不了解微信AA還款服務製造騙局!很明顯的區別是,微信紅包在微信群里顯示為橘紅色,點擊後會直接顯示是否搶到紅包, 「AA收款」顯示的是一個方塊狀的紅底白字圖標,並附帶鏈接,點擊後需要輸入支付密碼。
提醒:收任何紅包都不需要輸入密碼,凡是需要輸密碼的「紅包」都是騙局。另外單個微信紅包的限額是200元,超額紅包可確定為詐騙。不過特殊節日微信限額可能會被打破,今年5月20日微信破例將單個紅包限額提高至520元,但僅限當日00:00--23:59時段。
五、木馬「紅包」
分析:這就是個謠言,微信官方團隊也第一時間進行了辟謠。首先,外部鏈接無法偽裝成微信轉賬或紅包,微信里的轉賬和紅包都是專門的防偽消息,跟外部鏈接從外觀上是完全不同的。其次,木馬主要通過含有誘導性內容的簡訊以及非正規的應用app下載的方式傳播,無法利用微信的紅包、轉賬等功能進行傳播。所以,用戶可以放心使用紅包和轉賬功能。
六、付款碼截圖
分析:該類騙局在於受害方搞不清微信的付款碼和收款碼。騙子通常會以當日紅包上限或者掃二維碼更方便為由索要二維碼,並誤導受害者將付款碼當成收款碼。根據微信錢包使用說明「在安全系統保護下:每筆小於1000元訂單無需驗證支付密碼」,也就是說商家使用掃碼槍或者攝像頭掃付款碼即可直接完成交易,不需要密碼。
提醒:微信收款二維碼無需進入微信錢包,直接點擊微信右上角的「+」,進入「收付款」-「我要收款」就是收款二維碼。
七、身份克隆
分析:該類案件主要在於受害者沒有確認同事身份而造成的。由於微信非實名制,任何人都可以把昵稱改成你的名字,頭像改成你的照片冒充你,從賬號上無從分別真偽。不法分子利用這個漏洞,設置場景層層鋪墊,將受害人引入精妙圈套。且微信群組可以直接拉好友進群不需要本人同意,看著一群熟悉的頭像與名字,很難辨別真偽。類似的案件有克隆身份向親友借錢、充話費等。
提醒:網聊涉及錢財須謹慎 ,應當面或電話核實。
八、微信盜號
案件:小琳的微信收到好友消息,稱手機刷機後聯系人號碼沒了,要重新新建聯系方式。得到小琳手機號碼後,對方又發來微信稱登錄微信需要好友驗證,要小琳把收到的驗證碼發給他。小琳將驗證碼發過去後卻登不上自己的微信,再修改密碼登陸零錢已沒有了。
分析:微信盜號方法十分簡單,知道賬號或者綁定的手機號碼後,使用手機號碼驗證可以繞過密碼直接登錄。不法分子利用這一漏洞在騙取你的手機號碼和驗證碼後,可以輕易盜號。注意很多騙子可能會分兩步,第一步先騙取你的號碼,第二部隔段時間會伺機說需要發驗證碼或者網址到你的手機,這樣的騙局往往容易掉以輕心。
提醒:1、不要輕易將手機號和驗證碼告訴別人。2、微信錢包登錄移動要設置密碼。
九、掃碼送禮
案例:今年315晚會模擬了一個典型生活情景劇 「掃二維碼免費送一桶油」,不少網友抱著掃完關注領禮品後馬上取消關注的心態,對掃碼送禮活動來者不拒。可是卻不知個人身份信息、銀行卡卡號包括密碼等都被騙子一覽無余,導致資金被盜。
分析:二維碼暗藏木馬風險,光從表面難以辨別其是否隱藏病毒木馬。該類案件利用受害者僥幸和貪圖小利的心理,以豐富的獎品為誘餌引導大家掃碼,但實際這些二維碼帶有手機木馬病毒的下載網址,一旦不小心安裝盜刷就發生了。
十、砍價0元購
案例:吳女士參加某公眾號的「砍價」買包活動,只要邀請朋友在鏈接頁面中幫忙『砍價』就能低價買到女包,最低可砍至0元。在十幾個群都發紅包叫人幫砍價後,包包總算降到0元,但兌換時卻顯示庫存不足,與商家聯系被告知活動限量5個。
分析: 微信「砍價」是商家常用的網路營銷方式,或是騙取個人信息與錢財。參與砍價多數要提交個人信息,而你邀請數十數百個朋友砍價後,以為將六千塊的蘋果6S砍到兩千塊,最後買到的只是一個山寨機,甚至根本沒發貨。而微信用戶並非實名,案件調查取證難大,損失難以挽回。
小貼士:微信砍價活動也不乏真的,砍價前要先核實信息真偽。
十一、 微信投票
案例:今年4月,白女士參與某微信公眾號發起的「萌寶寶大賽」, 不用繳納任何費用直接微信報名即可。報名後白女士發動親朋好友一起投票,並花6000元找人刷票,結果排名還是落後。
分析:微信投票活動大多需要參與者提供真實相片、姓名、生日、手機號,存在個人信息被倒賣可能性。幫忙投票的也一樣,投票外鏈還可能隱藏木馬。另外切勿輕信網路「刷票」,此類存在比賽主辦方與刷票公司合作從中提取分成的可能,而主辦方在後台可隨時改動數據,花再多的錢刷票也可被別人超越。
小貼士:對來源未知的活動要謹慎參與,仔細辨別主辦微信公眾平台和贊助商。
十二、愛心傳遞
案件:「愛心傳遞:有人撿到一張高考准考證,楊雷雷,考點在五中,請朋友們轉發,讓楊雷雷聯系這個號碼:153XXXX6909。快轉起來吧!」高考前幾天,這則愛心接力在朋友圈瘋狂傳開。不少考生和家長沒有經過核實就轉發到朋友圈。有市民撥打了聯系電話,短短幾秒鍾就被收取5元話費。
分析:該類案件十分常見,大部分人只想到愛心,於是隨手就轉發,卻不考慮信息是否真實有效。許多人覺得我只是轉發而已,真遇上有需要的人,自然會核實。實際這類「愛心傳遞」的號碼多為吸金電話。
提醒:類似案件有「尋人啟事」、「免費領狗」等,除吸金電話,還會藉此騙取運費等。
十三、微信捐款
案件:白血病女孩黃綺雯向 「白血病公益救助會」 微信公眾號發出求救,該公眾號很快在微信發起愛心捐款活動,並稱活動與廣州市志願者協會聯合組織,請大家放心捐款。調查發現該機構收捐款統計與捐款數額明顯不符,而後該公眾號主體 「深圳市華泰暗夜科技有限公司」不見蹤影,大夥給黃綺雯捐的捐款也已消失。
分析:手機轉賬的快速與便捷讓愛心捐款門檻變得很低,郭美美事件後,大家對於微信公益平台的信任甚至在「紅十會」之上,很多公益組織扎堆微信開通微信公眾號,當然不乏魚目混珠者。由於微信平台的監管體系存在極大缺陷,這些詐騙組織游離在監管之外,不被排查。大部分捐款的民眾也不會關心捐款最終流向,讓微信公益騙局更加猖獗。
提醒:愛心捐款應理性對待,尤其要核查發起公益捐款的組織是否是正規組織。
十四、免費試用
案例:王小姐參與了某化妝品公司發起的「免費送香奈兒口紅」活動,關注微信公眾號並轉發活動到朋友圈截圖給商家,就可以免費領取原價98元的口紅小樣,需到付20元郵費。雖然郵費偏貴,但產品比專櫃價格還是便宜不少,王小姐立即參加了該試用活動。兩星期後,王小姐付了20元快遞費拿到的商品卻是假貨。
分析:這類騙局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騙取「到付高額運費」。為增加活動真實性,一些商家採用「新品試用」等廣告詞,設置倒計時、滾動的領取名單等提高搶單氛圍。最後你領取的不過是成本低廉的假冒偽劣商品,而高額運費並不是普通的快遞運單,而是一張快遞代收貨款的運單。
提示:類似活動有免費送暴龍眼鏡、檀木手串等,到付郵費由十幾到二十幾元不等。
十五、集贊有禮
案例:劉女士參加了本市某影樓發起的「集贊有禮」活動,只要轉發活動至朋友圈,並關注該公眾賬號,獲32個贊即可獲星巴克馬克杯一套。致電影樓確認活動的真實性後,劉女士馬上參加活動並集了32個贊, 第二天果真領到一套「星巴克馬克杯」。
分析:集贊有禮其實是商家發起的營銷手段,目的在於誘導用戶分享至朋友圈或填寫個人信息,但實際兌換的禮品內容與承諾的不符,多為成本低廉的假貨;或以禮品送完為由拒絕兌換。該類營銷從2014年就流傳開來,當年微信平台還宣布公眾號一旦發現4次集贊將永久封號。但微信注冊門檻低,此類活動滔滔不絕。
提醒:《廣告法》規定,商家只要發布了營銷活動,就必須按約定兌現承諾,否則可按照虛假廣告和宣傳來依法處理。參與者如發現在活動過程中商家涉嫌虛假廣告、欺詐等違法違規行為,可以向工商部門舉報。
4、啟航網路營銷的騙局
我有一事不明,你竟然是他們的教程沒用,你還要人家播放密碼幹嘛?
5、網路營銷是不是詐騙
其實樓主自己已經有很明確的答案了,拿出來問也只是印證一下而已,如果不能勸他離職,那就為你的朋友祈福吧,希望不要引起公安部門的注意,否則……
6、我朋友去做網路銷售,做了2個月被派出所抓了說是詐騙,他沒有滿18周歲,問了才知道說是賣彩票,派出所
構成詐騙罪。由公安機關根據具體情節和數額追究刑事責任。未成年人在量刑時從輕減輕回處罰。
答一、《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和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與「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7、如何防範網路詐騙 網路防騙案例四則
勞務詐騙:余小姐畢業於某外語學院,工作之餘一直想做兼職。一次網上看到一則招聘廣告招翻譯,她發信應聘,對方先發來一篇文章讓她翻譯,隨後就「正式錄用」了。雙方通過網路傳遞文件,約定每月底按工作量付酬。於是余小姐為對方翻譯了不少文件及技術資料,但到了該結算酬勞時,對方卻遲遲不將錢匯入她提供的賬號。余小姐發信去詢問也再沒答復,這才知道是白幹了。
情感詐騙:中國人有扶危救難的傳統,一方有難,總會有八方來支援。可惜這良好的傳統也正在被某些網上騙子利用。他們往往會寫一封感人至深的求助信,通過群發系統在網上到處散發。在信上可能會有一個子虛烏有的患白血病的小女孩在病床上等待你的援手,或者是一個優秀的程序員因種種原因需要您無私的援助。有時他們甚至還會在網上建立一個主頁專門來報道這件事,把故事編得好像真的一樣。善良的人們往往不加防備,紛紛慷慨解囊,不料卻中了騙子的圈套。
交友詐騙:不少人喜歡在網上交友、聊天。一些騙子經過精心包裝,在網上粉墨登場。這些人在網上專門盯著那些菜鳥下手,他們會利用自己的才學、風趣,把菜鳥玩弄於掌握之中。等到時機成熟,他會在網上聊天的時候,向菜鳥大吐苦水「如今生意難做,自己的資金最近周轉不靈了」。菜鳥就是菜鳥,人空隨便說一說他就上當了,主動提出借錢給別人,幫他周轉。等錢匯出去了,這位網路老大哥也跟著消失了,不久以後又以新的名字,繼續出現在網上。
傳銷詐騙:網上傳銷?你沒聽過吧。其實我也只遇到過一、兩回。有人把傳銷的那套把戲搬到了網上,經過重新包裝後,以所謂網路營銷的模式來騙錢。首先給你發一封電子郵件,介紹他們公司新推出的一個產品質量如何如何,可以包退包換,完全沒有風險。當你購買了多少套後,就自動成為他們的銷售人員,你可以通過發展自己的下線……
8、網路營銷詐騙罪是怎麼定義的
網路營銷詐騙罪,就是詐騙罪的一種。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罪是指以非法佔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於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