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農產品網路營銷模式的開題報告

農產品網路營銷模式的開題報告

發布時間:2020-11-17 07:31:20

1、求畢業論文開題報告 題目「中國農產品加工工業的發展與對策」

需要幫忙的話,

就來找我吧,

我的名字就是我的淘寶賬號。

加了詳細說。

2、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畢業論文有什麼題目好些的嗎?馬上要交論文的開題報告了,導師天天打電話催。。。

1、現階段我國提高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對策分析
2、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渠道分析
3、農產品質量體系機理探究
4、基於食品安全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社會責任研究
5、中美農產品質量對比與分析
等等吧
希望能給你啟示

3、城市生鮮農產品直銷模式發展研究開題報告

你的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4、求文檔: 農學開題報告例文

石河子大學

畢業論文(設計)開題報告

課題名稱:
學生姓名:
學 號:
學 院:
專業、年級:
指導教師:
職 稱:
畢業論文(設計)起止時間:
2009年 3月-2011年5月至6月

一、 課題來源的項目名稱及項目來源
課題名稱:
課題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編號:
二、 課題的立項依據
(一)研究的意義
水是農作物賴以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自然資源,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當受到土壤水分脅迫時,作物根系[1]首先感到並迅速發出信號,使整個植株對水分脅迫做出反應,同時根系形態結構、化學成分等根系組成也發生相應變化,並影響作物地上部光合作用和產量形成。
研究作物根系對認識和調控作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根區水分是影響作物根系生長發育最重要的環境因子之一。當土壤水分發生變化時,作物根系最先感受並通過一定途徑使地上部對水分變化做出相應的反應,同時根系在自身形態結構、吸收功能、生理活性以及化學成分的數量和質量也發生相應變化。因此,通過對作物根區水分對作物根系生理機制效應的研究,對調控作物生長具有重要意義。
膜下滴灌技術由於其灌灌溉周期較短,土壤耕層內的含水量可始終保持在作物所需要的含水量適宜范圍內,更有利於水分的吸收利用及作物生長發育。由於膜下滴灌為番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水氣熱及養分環境,與傳統灌溉方式相比,根區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這些變化必然影響番茄根系生長,進而影響地上部植株生長發育。然而,國內外在該領域的研究大多側重於對滴灌技術本身[2,3, 10]的研究,有關加工番茄膜下滴灌節水高產的生理機理研究較少,基礎研究薄弱限制了膜下滴灌技術節水增產潛力的發揮。探求以土壤水和作物關系為中心的農田水分管理,不僅對發揮番茄膜下滴灌節水高產的潛力具有重要指導及借鑒意義,而且從長遠看為將來滴灌的應用及推廣探索積累寶貴的理論及實踐經驗。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分析
根系是固著植物並從土壤等基質中吸收和運輸水分、養分等營養成分的器官,是土壤資源的直接利用者和產量的重要貢獻者[4,5,10]。早在十八世紀初,德國的海爾斯(Halls,1724)[8]就開始了對植物根系的研究,在其後的100多年裡,研究一直非常緩慢,開展的研究較少,直到上世紀世紀30年代,Weaver較系統地研究了10多種作物的根系生長過程,並指出「要科學地理解作物生產,就必須全面地認識作物根系發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時期根系吸收水分養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環境下根系的變化」,由此根系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國際上已將根系研究作為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生產力的一個極具潛力的基礎性科研課題。
作物根系對土壤水分的利用狀況取決於不同土層中的根系分布、吸水速率及土壤有效含水量,其中根系分布與土壤水分的吸收和消耗有著密切關系,並在土壤水分利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5,6]。Weaver指出,作物的生產與根系的發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期的根群分布以及在各種環境條件下的根系變化有密切的關系,根系生長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作物的產量。關於根系分布的研究、作物根系與根區水分的關系以及水分脅迫與作物產量的關系,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廣泛的關注[7]。
盡管前人對棉花、小麥、水稻等作物的根系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不同供水條件下加工番茄根區水分變化,對根系結構的影響尚不清楚,根系結構的改變是如何影響到作物系統及產量形成的,基於此,本研究開展土壤含水量對番茄根區水分變化根系結構對植株地上部調控的研究,進一步揭示加工番茄高產高效的水分生理機理。
三、擬採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試驗點概況
2009年試驗在石河子大學農學系試驗站(44°18´N,86°03´E,海拔440m)進行,前茬為棉花地,土質為沙壤土,播前土壤有機質為2.08%,全氮0.75g/kg、速效磷42.6 mg/kg、速效鉀205 mg/kg、鹼解氮70mg/kg。60cm土層平均土壤容重為1.36g/cm3,田間持水量24.1%,地下水位3.0m左右。
(二)水分處理設計
水分處理從開花初期開始,設6個水分處理。不同處理隨生育期推進各設三種土壤含水量(見表)。灌溉上限為相對田間持水量的95%。在試驗實際實施過程中又難以根據嚴格控制灌水下限,故各處理均設有一個范圍,如灌水臨界范圍定為45%-50%占相對田間持水量(SWR)百分比,各處理土層(0-60cm)含水量達到該階段計劃土壤濕潤層的相對田間持水量的百分比時即開始灌溉,故每次灌量為225 m3•hm-2。水分處理如表1所示
表:
表1加工番茄水分試驗處理
滴灌方式 開花期~紅果期SWR% 成熟期
SWR%
DI (1) 40-45 75-80
DII (2) 55-60 75-80
DIII (3) 70-75 60-65
DI (4) 40-45 60-65
DII (5) 55-60 60-65
DIII (6) 70-75 60-65
註: 開花期:整個番茄田中50%的番茄植株第一花序開花的日期;紅果期:整個番茄田中50%的番茄植株前三個花序出現第一個成熟變紅果實的日期;成熟期:從紅果到最後採收所持續的時間。D為膜下0厘米滴灌,如果是正常滴灌,就把D去掉,就寫Ⅰ、Ⅱ、Ⅲ就可以了。
(三)試驗方法
本試驗中番茄栽培方式為覆膜人工穴狀直播,膜寬90cm,實際採光面70cm,在膜下中央鋪設一條滴灌帶(毛管直徑16mm,滴頭間距300mm),膜上行距50 cm,膜間行距60cm,株距30cm。
控制條件:控制灌水,用水表記錄灌溉水量。水分感測器安裝在靠近滴灌帶5cm處監測根區土壤水分,探頭埋深60cm。田間實際灌溉用水量用標定過的水表記錄。滴灌地採用「干播濕出」方式播種,於2009年4月下旬播種,播種後立即滴水灌溉確保適墒出苗。為滿足加工番茄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於花果期追施尿素(360kg/hm2),硫酸鉀復合肥(K2O 225kg/ hm2)。
(四)試驗品種
供試材料為里格爾87-5(Lycopersicon Liger 87-5)。
(五)技術路線

(六)測試內容與方法
1、土壤含水量的測定 土壤水分含量採用AQUA-TEL-TDR型 時域反射儀(TDR)土壤濕度感測器監測(Autamata Inc.,美國),感測器埋深60cm,經烘乾法矯正。
2、根系取樣方法(取兩次,分別在花果期及成熟期)
根系取樣用雙向切片法,每隔10cm取一次根樣,按深度取樣。取出的根樣經水洗,過網篩,人工用鑷子揀出死根和其它雜質,人工用攝子仔細定位排放到玻璃板上,供測量用。每處理分別取3個重復。
3、根系特徵指標的測定
將沖洗干凈的根段整齊排列在藍色背景玻璃板上,用普通手持掃描儀在200dpi象素下黑白模式下掃描形成TIF圖像文件供分析使用。使用DT-SCAN圖像分析軟體(英國Delta公司,1.0版)對TIF圖像文件進行分析,計算根系的長度、平均直徑和根表面積等形態特徵指標。
4、數據處理及統計分析方法
數據分析用Sigamaplot、DPS及EXCEL等軟體,分別做出不同處理對根系性狀各項指標影響的關系圖;運用方差分析、相關分析等多種數學統計方法。

四、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研究目標
對加工番茄膜下滴灌定量供水和不同生育期水分處理,採用膜下滴灌自動控制技術,應用時域反射儀(TDR)水分感測器對作物根區水分動態變化進行實時監測,設置0~60cm根層土壤含水量灌前指標,研究不同水分處理對膜下滴灌番茄根系結構的影響,進而分析根區水分變化對番茄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長發育的影響,揭示加工番茄高產的水分生理調節機制。
(二)研究內容
根據國內外研究現狀,結合試驗所具備條件,本論文主要研究內容是:根區水分變化對根系生長及分布特徵的調節。
(三)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明確根區水分變化對根系生長及分布特徵的調節。
五、工作條件
現有條件
試驗地點選在石河子大學農學院實驗站,水分及相關測定項需要的儀器主要有:
1)美國AQUA-TEL-TDR型土壤濕度感測器;
2)土壤墒情自動監測與滴灌自動控制系統;
3)烘箱、冷藏箱、電子天平、熒光儀、LIC6400光合儀 、AP4氣孔導度等;
4)滴灌器材、水表、土鑽、打孔器;
5) 數碼相機、掃描儀、水勢儀。
存在問題
1)缺乏某些葉片生理指標的測定;
2)理論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對試驗問題的分析能力需要進一步提高。
解決途徑
1)針對預試驗中出現的測定指標問題,提前預防,爭取准確做好試驗;
2)繼續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進一步加強學習掌握所需的知識,了解國內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和進展情況,吸收學習經驗和分析試驗的方法。
六、課題研究進度計劃安排及預期研究結果。
課題研究進度計劃安排
2008年3月~12月:試驗方案確定,准備相關試驗材料及設備等。
2009年3月~8月:進行小區控制試驗,完成各階段的工作。
2010年4月~12月:整理並分析試驗數據。
2011年1月~6月:按時撰寫完本科畢業論文,進行答辯。
預期研究結果
明確根區水分變化對根系生長及分布特徵的調節。
七、主要參考文獻
[1]張愛良等.作物根系與水分的關系[j] Crop research,1992,(2):4~7
[2]蔡煥傑等.荒漠氣候區膜下滴灌棉花需水量和灌溉制度的試驗研究.[J]26~29
[3]徐飛鵬等.新疆膜下滴灌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的思考.農業工程學報,2003,19(1): 25-27
[4]程建峰等.作物根系研究法最新進展[j]江西農業學報,1999,11(4):55~58
[5]王化岑,高產小麥根系形態與生長規律的研究[J].作物雜志.1997(5):32~35
[6] 史文娟等.棉花調虧灌溉的生理基礎研究.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J].2004,(9):1~5
[7] 薛剛等.水分脅迫下鈣螯全劑與CPZ抑制劑對棉花根和下胚軸兩種ATPase活性的效應.植物生理學通訊,[J]1994, 30(6):417~425
[8]吳鳳芝等.大棚番茄不同連作年限對根系活力及其品質的影響.東北農業大學學報,1997,3(1):33~38
[9]Mingo D M, M A. Bacon1 and W J. Davies. Non-hydraulic regulation of fruit growth in tomato plants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 Solairo) growing in dryingsoi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3,54(4):1205~1212
[10]S.S.Ray.小麥根重分布模式的定量研究[J].國外農學-麥類作物,1994,(1):25~26

指導教師審閱意見:

&&&同學根據新疆 「紅(加工番茄)、黑(石油)、白(棉花)」農業產業戰略,緊扣課題「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根層水分對根系發育調控的研究」查閱了大量文獻,在此基礎上研究加工番茄膜下滴灌定量供水和不同生育期水分處理對膜下滴灌番茄根系結構的影響,進而分析根區水分變化對番茄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長發育的影響,揭示加工番茄高產的水分生理調節機制。
內容設計科學合理,布局協調。同時,已開展了預備試驗,並收集到部分數據,有望按照計劃完成。具備開題的基本條件,推薦參加開題。

開題報告成績:

指導教師(簽字) 年 月 日

備註:

5、中國農產品貿易現狀與發展策略 開題報告

先把課題相關的抄資料襲找全 怎麼寫點下面,然後復制黏貼就可以,這東西就形式,答辯老師看是正文,報告和綜述隨便忽悠下就OK了,沒人看的。
http://ke.網路.com/view/88662.htm

與農產品網路營銷模式的開題報告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