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營銷 > 滴滴出行網路推廣

滴滴出行網路推廣

發布時間:2020-11-09 10:12:48

1、滴滴打車用了哪些營銷方式推廣嘀嘀專車

第一個階段是「建立連接」。要做一個交易的平台,首先要把供需雙方拉到這個平台上,讓兩者建立連接。跟國外的Uber把車型定位於商務高端車型不同,嘀嘀則是選擇了首先從計程車入手,其實就是看中了「計程車」背後的用戶群體。首先,大家打出車是剛需,通過計程車可以獲取海量用戶。並且,計程車司機都是職業司機,大多數還依託計程車公司,百分之百有營運資格,在中國可以輕松跨過政策禁區。在建立「連接」的過程中,嘀嘀打車開始就不停的地推和補貼,激發司機在嘀嘀平台上接活,激發用戶使用嘀嘀平台叫車,最終獲取海量用戶和用戶的消費習慣。這個階段,我們在前面的章節里提過,這是嘀嘀建立連接和獲取用戶的階段,嘀嘀在這個階段並不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獲取用戶。
在建立連接以後,嘀嘀打車的「激發營銷」又到了第二個階段「製造場景」。嘀嘀打車平台,建立「連接」的目的就是製造一種O2O消費的場景,讓用戶形成在嘀嘀平台上「叫車」的習慣。在製造「場景」的開始階段,嘀嘀採用最簡單粗暴的形式就是「直接砸錢」,在補貼最高的階段,消費者和司機各補貼10多元錢,這相當於每一單要補貼20多塊錢,在80天砸了15億以後終於「偃旗息鼓」。在後補貼時代,為了繼續「激發」用戶進行場景消費,嘀嘀利用跟騰訊的戰略合作關系,開始通過在嘀嘀平台發放「嘀嘀紅包」。嘀嘀紅包改變了單一的「砸錢」的方式,通過紅包發放的形式,浸入了用戶的「關系鏈」,產生了指數式傳播。前期嘀嘀平台自己掏錢來發放紅包,後期又邀請一些像搜狗、蒙牛、京東等企業來發布紅包,用別人的錢激發自己的用戶。在用戶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嘀嘀除了「打車場景」以外,又開始製造新的消費「場景」,就是「嘀嘀專車」。而在嘀嘀專車的推廣中,延續了微信紅包和關系鏈傳播的方式,在很短的時間就讓「嘀嘀專車」一夜成名。
嘀嘀專車在建立「消費場景」以後,利用專車紅包進行的「浸入關系鏈」激發營銷。嘀嘀推出「嘀嘀打車」是為了獲取用戶,而推出「嘀嘀專車」則是為了「掙錢」。怎麼推廣嘀嘀專車呢?嘀嘀繼續用了屢試不爽的「微信紅包」,通過微信平台發放大量的「專車代金券」。嘀嘀專車的「微信紅包」是如何「浸入」關系鏈的呢?如果你用了一次嘀嘀專車,你就將獲得了一次發放「專車代金券」的機會,而你發放「專車代金券」的方式就是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分享,每一次分享就相當於「代金券」浸入了你的「關系鏈」。每天有成千上萬的用戶在用嘀嘀,就相當於每天有成千上萬的用戶在自己的關系鏈里發布「代金券」,正是這種「去中心化「的病毒傳播,最終導致了嘀嘀專車的用戶呈現「指數式」的增長。
第四個階段是「大數據」激發營銷。如果像嘀嘀專車這種產品越來越多、消費場景越來多的時候,就會形成一個以嘀嘀平台為中心,用戶、嘀嘀服務相互連接的網路,這將是一個產生群體交互的智能網路。在這個階段,嘀嘀平台必須通過大數據手段分析用戶的行為,了解用戶的興趣、收入水準、消費習慣,甚至可以做到用戶還未叫車的時候,就已經預判用戶要去哪裡、喜歡坐什麼樣的車並把他的需求推送給對應的司機。而對於司機也是這樣,通過對司機進行用戶分析,了解他的交班時間、地點、喜歡接什麼樣的活、在哪種情況下會拒單。基於這些分析,就能把合適的訂單推薦給合適的司機。除了數據分析以外,滴滴還會通過規則調整讓交通系統更有效率。比如你早上六點想去看天安門看升旗,大冷天沒有司機願意接這個活,加了小費也沒用。這時滴滴就用一種虛擬貨幣「滴米」來調度,司機在接活的時候,會根據單子的難易程度來增減司機的「滴米」。而這個滴米類似司機的「信用值」,滴米值越高,平時就更好搶單。在智能交互的場景里,嘀嘀平台通過「大數據」的方式激發司機和用戶,既可以優化用戶體驗,又會激發平台用戶的參與感和熱情。

2、滴滴,美團,餓了么創業初期是如何做地面推廣的

【滴滴推廣】
滴滴打車一開始只在一個城市(北京),用最精銳的部隊驗證自己的模式,成功時再橫向復制,從而形成了今天的規模。但開拓北京的市場,卻不像滴滴創始人程維想像的那樣簡單。

推廣初期,沒有計程車公司願意和滴滴合作,員工都很沮喪。程維鼓勵大家:再堅持一下,跑完全部189家公司,沒有一家願意跟我們合作,我們就認了、放棄!

經過不懈的努力,滴滴終於談下來第一個出租公司——只有200餘輛車的銀山計程車公司,這家公司的老闆允許程維他們在司機例會上演講15分鍾介紹產品。

那場推廣會有100個司機在場,但只有20位有智能手機。面對滴滴的講解,司機們面面相覷,這又是新騙術吧?

最後,有8位司機安裝了客戶端。程維拿著合同給其他計程車公司看——人家都做了,你們也可以嘗試一下啊!就是這樣,滴滴敲開了第二家、第三家公司。地推團隊也開始有了干勁兒。

2012年9月,滴滴打車上線,有500位司機安裝了客戶端,但是上線的人數只有16個。程維給大家鼓勁:起碼有16個司機相信我們,我們不能讓這16個人失望!沒有訂單,我就找人去打車……

於是程維面試了一個人,每天給他400塊錢,讓他繞三環打車。當時還特意囑咐:不要去昌平,資金有限,省著點花……

除了各個公司推廣,滴滴的地推團隊還設立了線下服務點,分布在北京西站、南站、南苑機場等司機聚集的地方,他們每天7點抵達開始工作,一直持續到晚上10點。計程車師傅慢慢駛過去的時候,地推的小夥子就抱著筆記本沖過去:師傅,你有智能手機嗎?

為了保證體驗,地推的小伙們會考慮到每個細節:他們把安裝時間控制在3、5分鍾,最後壓縮到1分鍾一個,否則司機會不滿。在司機方便的廁所發傳單時,他們會考慮是司機進去的時候發傳單,還是出來的時候。因為如果是進去時發的傳單,出來時往往就被扔掉了……

就這樣,滴滴慢慢積累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美團推廣】
在推廣初期,團購網對國內商戶是一個全新概念,所以並不好談。第一單生意是一個舞蹈塑形班,女老闆是飯否(美團網創始人王興的另一個創業項目)的用戶,覺得王興靠譜就答應了。

那一單賣出了79份,距離美團描述的「上千份」的藍圖有很大的距離,但也讓商戶們認識到了團購的價值。

那時的美團只有十幾個人,團隊擴張也比較慢,每天一單,一個月下來才三十單,由於篩選嚴格,談三四個單子才會有一個上線。美團希望用這樣嚴格的標准,來保證服務質量。

在擴張到其他城市時,美團在上海和天津選擇了直營方式,其他多為代理或收購。就像哈爾濱、太原、唐山、東莞都是收購本地團購網站轉化成美團分站的。這奠定了美團的基礎。

而運營上,美團有的放矢,十分注重目標人群的用戶體驗。

以鎮江為例,美團主抓年輕消費者——教師、大學生、公務員、銀行員工,這樣喜歡時尚品類的群體。在團購品類上,也投其所好,主推韓國料理、日本料理、自助餐、火鍋、電影之類的。

與此同時,鎮江的客服也做得很好,建立了很多會員群,會員有任何投訴,銷售人員騎著電動車,15分鍾內就會趕到處理。

不過與對手相比,美團顯然不夠瘋狂。不僅在收購時經常被競爭對手截胡,市場上被對手瘋狂進攻,連團隊成員也經常被對手以兩三倍的工資挖走。

當然,這並不合理,首先這些人員並不值這個價。其次,對方給這么高的工資勢必會引起老員工反感,引發內斗。對此,美團的對策是,你要挖人,我就想辦法拖、挽留,等過一兩個月,先去的人感到問題了,這件事也就解決了。

這時美團士氣很低落,內部質疑是不是融不到錢了?同行都在打廣告,在挖人,美團卻一點動作都沒有……甚至有員工當面質問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你別扯虛的,我就問你,到底投不投廣告?

這里有一個小插曲,美團雖然沒有投廣告,但王興有一個判斷——用戶在線下看到了廣告,終究要來線上消費,所以他在百度購買了團購的關鍵詞。用戶搜索團購,出現的第一位就是美團。

對此美團高層有自己的判斷——瘋狂燒錢,不理性競爭不會持續太久,團購資本市場的冬天很快就要到了。所以,在賬面上還有1200萬美元的情況下,美團按兵不動,繼續融資儲備資金,靜靜等待戰機到來。

3、滴滴打車用了哪些營銷方式推廣嘀嘀專車

滴滴前期主要是使用補貼的方式,基本上把所有對手都打死了,最後和快的合並了。

4、滴滴打車如何推廣的

這種新興商業模式追求的是快速擴張,佔領主流,一般會用高額獎勵驅動,俗稱「燒錢」,這不會計較段時間的回報,所以不用拿傳統概念的成本去考慮

5、滴滴打車剛開始的時候是在怎麼做推廣的

------------------非原創,僅轉載----------------------
滴滴最早開始做推廣的時候,完全是通過地推來進行的。滴滴的創始人程維是從阿里出來的,而阿里是中國互聯網企業里最早開始做地推的一批,在地推這塊,滴滴就已經占據了先天優勢,經驗和方向還是很足的。今天的滴滴在合並了快的和優步中國後,已經成為出行O2O的巨頭。但在滴滴發展的早期階段,也是全靠地推團隊撐起來的。

滴滴最早選擇的地推地點是北京的火車站和飛機場的計程車候車區,慢慢才擴張到北京西站、東站和首都機場三個地方。一般一個地點在一個時段保證3-4位員工,他們會將辦公地點設在計程車離開的必經之路,在車流緩慢的時候上前給司機們發一下傳單,介紹產品,如果有興趣,就可以讓司機車停一邊,手把手安裝APP。這其中還不包括在計程車師傅經常加油,或者吃午飯的地方定期去介紹,安裝成功現場發放油卡或者電話卡這類。

除了給C端的用戶做推廣外,滴滴也會去B端的計程車公司做推廣,跟計程車公司合作的話,能給司機們基本的可靠感,滴滴會定期與北京的部分計程車公司聯合舉行幾場宣講會,一般這個時間會選在每個月司機師傅來交份子錢的那天;現場聚集一定人後,滴滴員工現場為司機們裝APP,做咨詢,定期會舉行搶單最高的獎勵活動。據說在那時候搶單第一的司機師傅每個月會多賺2000,所以加入滴滴的計程車司機瞬間暴增。這批司機還會在使用滴滴的過程中享受到了好處的話,還會主動幫滴滴做推廣,讓他們的同行和朋友也加入滴滴。

6、滴滴哪一年開始推廣的

2012年,來滴滴打車在北京中關自村誕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線。

滴滴專車

2014年8月19日,滴滴專車在北京公測,主要面向中高端商務約租車群體。

滴滴快車

2015年5月7日,滴滴快車在杭州上線,是一種優惠出行服務。

滴滴順風車

2015年6月1日,滴滴順風車上線,定位於共享出行服務,定價比滴滴快車低。

滴滴代駕

2015年7月28日,滴滴代駕宣布上線,採用「起步價+公里數」的計費方式[4],同時為司機提供「結伴返程」功能。

滴滴公交

2016年6月1日,滴滴巴士戰略升級,正式啟用全新品牌「滴滴公交」,提供實時公交、包車、班車服務。

滴滴租車

2016年8月,滴滴租車業務在上海測試運營,採取全程線上化服務及免費上門送取車模式。

滴滴優享

2017年2月28日,滴滴出行發布了滴滴優享,並率先在南京試運營。

滴滴優享介於快車、專車服務之間,為乘客提供舒適度與經濟化相平衡的標准化出行方案。

7、在滴滴快車上投放廣告,推廣效果好不好?

滴滴廣告在所有的車身車內廣告中,推廣效果算是很不錯的了。記得我們公司找米庫互動做滴滴車內廣告的時候,我很多朋友都跟我說,只要打滴滴,哪哪都能看到我們公司的廣告,達到了廣告目的,哈哈哈。

8、滴滴打車App初期是怎麼推廣的

845480066,在網上發帖推廣精準些,我是找他買的軟體,最前面就是扣位來的

9、招行與滴滴出行推廣方案

招行與滴滴合作發行「招行滴滴出行聯名借記卡」該卡由招行與滴滴出行共同設計,共同賦予聯名卡權益。在招行一卡通M+卡的權益基礎上,增加了新戶200元滴滴出行優惠券禮包及滴滴高級會員的權益。

與滴滴出行網路推廣相關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