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的發展要點
作為中國三網融合試點工作主體之一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路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路有限公司在2014年4月17日正式注冊成立,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45億元,即將作為我國有線電視網路的市場主體參與三網融合競爭,利於行業長遠發展。(1)完善基礎建設,提升網路使用效益參與廣播電視村村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重點民生工程建設,藉助國家農村文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契機,向農村地區、有線電視未通達地區發展有線電視用戶,提升有線電視網路使用效益。建議國家統籌規劃有線電視、衛星電視、地面數字電視的發展,在滿足公共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適時建立衛星電視、地面數字電視市場化運營主體,與移動多媒體廣播運營主體一並劃歸中國廣電管理。(2)控制播控權優勢,搭建網路融合平台抓住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民眾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重要機遇,在電視台、電台及有線電視網路等媒介面向全社會大力宣傳中國廣電的業務和服務,發揮IPTV和手機電視集成播控權優勢,凸顯中國廣電的廣播電視節目首播優勢,鞏固公司在廣播電視傳輸領域的領導者地位,不斷擴大覆蓋范圍和增加用戶數量。申請語音及數據傳輸的業務牌照,依靠2億多戶有線電視入戶資源,發揮有線電視網路潛力巨大的帶寬,開展廣播電視傳輸為主、語音及數據傳輸相結合的全業務服務。(3)豐富內容,培育公司收入新增長點爭取國家資金、政策支持和行政推動,完成中國廣電對各省有線電視網路公司的資產和資源整合,實現全國范圍內有線電視網路的垂直運營管理,確保公司政令統一。引進和培養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從全國范圍內的有線電視網路公司和電信企業選拔熟悉廣播電視和電信業務、懂經營懂管理的人才,通過實施人才戰略挖掘公司發展潛力。結合用戶消費需求偏好,積極與電信運營商、三網融合終端設備供應商開展合作,共同發展IPTV、OTT、手機電視、終端設備銷售等新興業務,培育成為公司營業收入新的增長點。
2、《廣播電視新聞基礎知識》知識要點(三)
第三部分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
一、新聞工作者的責任
新聞職業與新聞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廣義上講,是指以採集、製作、傳播新聞信息及其相關活動為專門職業的工作人員。從狹義上講,則是指從事新聞采編一線的人員。其范圍包括:新聞信息采編的業務人員;新聞產品的技術處理人員;新聞產品的發行推銷人員;新聞教育和敘述研究人員;新聞傳播的管理人員。
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特徵:一是能夠及時、敏銳的反映社會和時局的變化;二是新聞工作以全社會為其工作對象;也以全社會為其服務對象,新聞工作者能夠與社會生活和人民群眾保持著十分廣泛的聯系;三是新聞工作者要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具有很強的政治洞察力,作為喉舌、工具具有很強的政治信;四是新聞媒介在反映輿論、引導輿論方面具有權威性,新聞工作者最為輿論的代表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被稱為「社會公正的法官」;五是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是一種快節奏、高強度的創造性勞動;六是新聞工作者往往是在事後在最短的時間里把所發生的時間報道出去,是新聞工作者所反映的生活會同復雜的實際生活產生一定的距離,因而新聞職業具有浮光掠影的弱點。
新聞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是指從事新聞職業活動的餓人員對其職業行為所產生的社會作用和社會意義所應承擔的責任。也是社會對新聞共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新聞工作者的四項職業修養:政治上的要求高,講黨性,講政治,把政治堅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責任感作為第一位的修養;社會活動能力強;思維敏捷,應變能力強,開闊眼界;勤於學習,強化創新意識,做一個有思想、有作為的新聞工作者;具有自覺意識和良好的適應能力,樹立公僕意識,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強化社會主義新聞職業道德修養。
3、《廣播電視新聞基礎知識》知識要點(一)
廣播電視新聞基礎知識
第一部分 新聞和新聞事業
一、新聞的起源與本源
新聞起源於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
事實是新聞的本源
事實第一性和新聞第二性
(辨析題:事實與新聞的關系——事實是第一性的,新聞是第二性的。事實在先,新聞在後。要正確處理新聞報道中事實和思想觀點之間的關系,防止主觀主義、歪曲事實、製造假新聞。)
二、新聞的定義
新聞是新近發生的事實的報道(1943年陸定一在《我們對新聞學的基本觀點》一文中提出。目前我國公認的、具有權威地位的定義。)
新聞定義的內涵(必須依據事實;內容上具有新意;公開報道和傳播;時間上講求時效)
三、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真實的具體要求與本質要求(具體:1、構成新聞的基本要素准確無誤;引用的材料准確可靠;背景材料完全真實、全面、客觀、實事求是。本質:1、全面、完整、深刻,力求從事實的整體和聯繫上反映事物內在規律;2、注意代表和反映事物的基本特徵和內在本質,對新聞事實的解釋和評論要做到客觀、公正,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新聞工作的根本出發點
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就必須客觀、公正、有立場
當前新聞真實性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如何堅持新聞的真實性
(論述題:結合實際談談如何讓防止新聞失實。1、新聞真實性的要求——基本要求、本質要求;2、新聞失實的表現;3、怎樣防止新聞失實。)
四、新聞價值
新聞價值的含義
新聞價值的要素(時新性、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
新聞價值的客觀性與綜合性
新聞價值取向
五、新聞敏感
新聞敏感是新聞工作者重要的職業能力之一(特點:快捷、准確、靈活)
新聞敏感的主要表現(及時發現新聞線索;准確判斷新聞價值;預測可能發生的新聞事件)
六、新聞事業的產生和發展
新聞事業產生發展的社會條件和物質條件(1、社會條件:生產力發展帶來社會對新聞的需求;物質條件:科學技術和文化進步提供了物質條件)
資本主義商品經濟導致近代新聞事業的產生
社會主義新聞事業
新聞事業發展的主要階段(集權主義、自由主義、集團壟斷、社會主義)
七、新聞事業的性質
新聞事業是一定社會的經濟基礎通過新聞手段的反映
新聞事業屬於上層建築意識形態范疇(特點:具有強烈的政治性;反映社會生活迅速、范圍廣、影響大;通過新聞手段來反映經濟基礎,為經濟基礎服務。)
新聞事業是綜合國力和國家形象的體現
新聞事業的產業屬性
八、新聞事業的社會功能
新聞事業社會功能的含義
報道新聞、引導輿論是新聞事業最基本的社會功能
傳播知識、提供娛樂、刊播廣告、服務社會的功能
九、新聞自由
新聞自由的基本含義(英國政治家、詩人約翰·彌爾頓第一個提出「新聞自由」)
資產階級新聞自由的實質(以私有制經濟為基礎;壟斷競爭;不損害資產階級利益;受資本主義全面控制)
馬克思主義關於新聞自由的主要觀點(新聞自由是相對的、具體的;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而發展;始終伴隨著一定的義務和責任)
十、當代新聞事業的發展趨勢
地球村(加拿大麥克盧漢「重新部落化」)
數字鴻溝
多媒體
互聯網
世界主要跨國傳媒集團(美國在線時代華納、美國維亞康姆、貝塔斯曼、新聞集團)
具有國際影響的通訊社、廣播電台、電視台(英國路透社、法國新聞社、美國聯合通訊社、合眾國際社、美國三大廣播公司、半島電視台)
幾種主要新聞理論(媒介規范理論、集權主義理論、自由主義理論、社會責任理論、發展新聞理論)
國際信息交流、信息霸權、國家信息安全和民族文化保護(信息霸權的表現:文化殖民主義、話語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