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是多少?
掃描電鏡是高能電子散射固體材料,可獲得許多特徵信號!
微觀成像是掃描電鏡基本功能,要求高分辨,so可為其他特徵信號分析提供精確導航!
sem一般標配se探測器,用se信號獲得高分辨像,且se信號可以充分代表掃描電鏡電子光學性能。
why
se
not
other?
比靠斯:在電子束樣品作用區,可能只有se取樣面積與電子束斑尺寸最接近,且對其尺寸敏感!
敏感到啥程度?
例如樣品是黃金,se1的取樣面積和束斑面積相同。
bse也是常用成像信號,但對於黃金樣品,電子探針束斑直徑1nm
或
2nm,其空間解析度沒有差別。其信號取樣范圍直徑和電子穿透深度相近,大多情況,其解析度和加速電壓相關較多。
總結:提到掃描電鏡解析度,大概就是在說這台電鏡的性能,用se成像解析度是最為精確的表達,主要影響因素為末級電子探針束斑直徑和樣品材質。
2、TEM和SEM成像上有什麼區別
SEM是掃描電鏡,所加電壓比較低,只是掃描用的,相當於高倍的顯微鏡TEM是透射電鏡,所加電壓高,可以打透樣品,觀察內部結構STEM是掃描透射,是掃描電鏡裡面
3、SEM掃描電鏡圖怎麼看,圖上各參數都代表什麼意思
1、放大率:
與普通光學顯微鏡不同,在SEM中,是通過控制掃描區域的大小來控制放大率的。如果需要更高的放大率,只需要掃描更小的一塊面積就可以了。放大率由屏幕/照片面積除以掃描面積得到。
所以,SEM中,透鏡與放大率無關。
2、場深:
在SEM中,位於焦平面上下的一小層區域內的樣品點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會焦而成象。這一小層的厚度稱為場深,通常為幾納米厚,所以,SEM可以用於納米級樣品的三維成像。
3、作用體積:
電子束不僅僅與樣品表層原子發生作用,它實際上與一定厚度范圍內的樣品原子發生作用,所以存在一個作用「體積」。
4、工作距離:
工作距離指從物鏡到樣品最高點的垂直距離。
如果增加工作距離,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更大的場深。如果減少工作距離,則可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解析度。通常使用的工作距離在5毫米到10毫米之間。
5、成象:
次級電子和背散射電子可以用於成象,但後者不如前者,所以通常使用次級電子。
6、表面分析:
歐革電子、特徵X射線、背散射電子的產生過程均與樣品原子性質有關,所以可以用於成分分析。但由於電子束只能穿透樣品表面很淺的一層(參見作用體積),所以只能用於表面分析。
表面分析以特徵X射線分析最常用,所用到的探測器有兩種:能譜分析儀與波譜分析儀。前者速度快但精度不高,後者非常精確,可以檢測到「痕跡元素」的存在但耗時太長。
觀察方法:
如果圖像是規則的(具螺旋對稱的活體高分子物質或結晶),則將電鏡像放在光衍射計上可容易地觀察圖像的平行周期性。
尤其用光過濾法,即只留衍射像上有周期性的衍射斑,將其他部分遮蔽使重新衍射,則會得到背景干擾少的鮮明圖像。
(3)sem解析度成像擴展資料:
SEM掃描電鏡圖的分析方法:
從干擾嚴重的電鏡照片中找出真實圖像的方法。在電鏡照片中,有時因為背景干擾嚴重,只用肉眼觀察不能判斷出目的物的圖像。
圖像與其衍射像之間存在著數學的傅立葉變換關系,所以將電鏡像用光度計掃描,使各點的濃淡數值化,將之進行傅立葉變換,便可求出衍射像〔衍射斑的強度(振幅的2乘)和其相位〕。
將其相位與從電子衍射或X射線衍射強度所得的振幅組合起來進行傅立葉變換,則會得到更鮮明的圖像。此法對屬於活體膜之一的紫膜等一些由二維結晶所成的材料特別適用。
掃描電鏡從原理上講就是利用聚焦得非常細的高能電子束在試樣上掃描,激發出各種物理信息。通過對這些信息的接受、放大和顯示成像,獲得測試試樣表面形貌的觀察。
4、你好,請問SEM的放大倍數和解析度是什麼關系?謝謝
SEM儀器能區分清2個點之間的最小距離就是這台儀器的最高解析度,解析度越高,從圖像上就可能可以看出更多細致的東西;
而放大倍數是指圖像長度與真實觀察長度的比值,片面的追求高放大倍數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因為它的最大放大倍數定義為:有效放大倍數=眼睛解析度/電鏡解析度。
圖像的清晰度是亮度對比度概念的綜合,清晰的圖像在肉眼可識別的微小尺度范圍內,亮暗反差鮮明。掃描電鏡加速電壓高可以獲得電子光學系統的高分辨能力,可高倍更清晰。
(4)sem解析度成像擴展資料:
所謂QVGA液晶技術,就是在液晶屏幕上輸出的解析度是240×320的液晶輸出方式。這個解析度其實和屏幕本身的大小並沒有關系。比如說,若2.1英寸液晶顯示屏幕可以顯示240×320解析度的圖像,就叫做「QVGA 2.1英寸液晶顯示屏」;
如果3.8英寸液晶顯示屏幕可以顯示240×320的圖像,就叫做「QVGA 3.8英寸液晶顯示屏」,以上兩種情況雖然具有相同的解析度,但是由於尺寸的不同實際的視覺效果也不同,一般來說屏幕小的一個畫面自然也會細膩一些。
5、怎麼算sem的解析度
解析度?sem是搜索競價排名,你說的是點擊率ctr吧,等於點擊量除以展示量
6、SEM就可以達到幾十nm,那研究超透鏡的意義何在
你說的應該是那個諾貝爾化學獎的超分辨熒光顯微鏡,在遠場顯微成像范疇,大大超越光學衍射極限,這些顯微鏡應用都以熒光染色為基礎(只有可染色的物質才可以觀察,礦物金屬啥的是實現不了高分辨的)。 一個是以激光共聚焦顯微鏡為基礎,採用雙激光束,確保像素點一部分受激輻射耗盡,無法發光,只有一小部分發光,這樣降低了發光像素尺寸,通過逐點掃描可獲得納米尺度級別微小反差;另一個是採用普通顯微鏡,但染色基團有光開關功能,這樣染色是個十分了得的技術問題,而且後期的圖像是要經過軟體處理才可以提高解析度。
據說對生命科學,研究活體在分子水平的物理化學反應,意義非常重大。
而掃描電鏡電鏡需要高真空環境,特殊樣品制備後,看的其實是屍體!而不是活體。
你說的超透鏡另外一種理解為近場光學的鏡頭,採用超透鏡來放大一個可見光波長范圍內的隱失場波動,從而確定超微結構。
總之光學顯微鏡基本可以保證在大氣環境中進行活體檢測!
7、SEM如何利用二次電子成像
從書上查了一些內容,書的年代比較久遠,可能買不到...有興趣的話,嘗試著去圖書館借一下吧。
SEM工作時,電子槍發射的入射電子束打在試樣表面上,向內部穿透一定的深度,由於彈性和非彈性散射形成一個呈梨狀的電子作用體積。電子與試樣作用產生的物理信息,均由體積內產生。
二次電子是入射電子在試樣內部穿透和散射過程中,將原子的電子轟擊出原子系統而射出試樣表面的電子,其中大部分屬於價子激發,所以能量很小,一般小於50eV。因此二次電子探測體積較小。二次電子發射區的直徑僅比束斑直徑稍大一些,因而可獲得較高的解析度。
二次電子像的襯度取決於試樣上某一點發射出來的二次電子數量。電子發射區越接近表面,發射出的二次電子就越多,這與入射電子束與試樣表面法線的夾角有關。試樣的棱邊、尖峰等處產生的二次電子較多,相應的二次電子像較亮;而平台、凹坑處射出的二次電子較少,相應的二次電子像較暗。根據二次電子像的明暗襯度,即可知道試樣表面凹凸不平的狀況,二次電子像是試樣表面的形貌放大像。
SEM內在試樣的斜上方放置有探測器來接受這些電子。接受二次電子的裝置簡稱為檢測器,它是由聚焦極、加速極、閃爍體、光導管和光電倍增管組成。在閃爍體前面裝一筒裝電極,稱為聚焦極,又稱收集極。在其前端加一柵網,在聚焦極上加250-300V的正電壓。二次電子被此電壓吸引,然後又被帶有10kV正電壓的加速極加速,穿過網眼打在加速極的閃爍體上,產生光信號,經光導管輸送到光電倍增管,光信號轉變為電子信號。最後輸送到顯示系統,顯示出二次電子像。